分享

原创 | 印尼梅州菜馆老板 斥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印尼视角 2021-10-26

家族显赫历尽沧桑的雅加达皇都酒楼(Fong Tu Restaurant)的老板曾昭淦。

印尼惠州会馆及赖氏宗亲会副主席赖科桦(木荣)请客。

雅加达的五华籍乡亲陈森华也是酷爱梅州客家菜的。

缘巧合认识了曾昭淦先生,他是雅加达珊瑚新村Jalan Peluit Barat的皇都酒楼(Fong Tu Restaurant)的老板。

这是一家经营梅州风味客家菜的老餐厅,我第一次来这里,一切都很新鲜,菜品正宗不说,曾老板的经历传奇,知书识礼,谈吐文雅,待人诚恳,淡定从容却率直,令我对他刮目相看,不觉与他一见如故,我们谈锋甚浓。

到前台取卡片时,看见墙上挂着一幅横匾《正宗客风》,是北京享誉全国的名书法家启功的题词,字体潇洒,浑厚苍劲韵味跃然纸上,顿时觉得这个店有文化,产生好感,于是与老板打个招呼。

他很客气,也不亢不卑,我们交换名片,发现他写的中文名字,字体端正流利,笔划之间的横竖撇捺,功力规整,看得出是有书法基础的,此人文化不低,这是我的第一印象。

我发现该北京名书法家启功的题词中,有印尼华商钜子、华社领袖白德明先生的大名,白老板交际甚广,经常有文化界名人赠给他的字画。

但他性格豪爽,为人慈善,借花献佛转送他人为乐事,估计这个题词横匾,也许是白先生对皇都酒楼老板曾昭淦的菜品欣赏,而以转赠字画作为一种鼓励吧。

曾老板是非常难得的梅州出来的第一代华人,家乡是梅县西郊黄塘寨中乡。记得也年近八旬吧?但看样子比实际年龄更小,身体健康,精神很好,思路清晰。他说,本已退休,但后来觉得在家很闷,就又出来做半天。

知道我来自香港后,他说从梅州出来后,1948-1951年也在香港居住过,有正式的身份证。不过后来,又经一名国军少将的梅州乡亲照顾,在台北又住了7年,最后他辗转来印尼定居。

他说,他现在的厨师,也是原在香港生活的梅州人,来印尼加入他们店,后成为印尼公民,也有20多年光景了。

很意外在雅加达进入碰见既是梅州乡亲,又是香港同胞的人,异常开心,话题也多。

不知不觉,在前台与曾老板聊了许久,不好意思打搅人家做生意,加上不能冷落请客的华社领袖友人赖科桦(木荣)与作陪的陈森华,我借机说介绍他认识也是惠州客家人的赖先生与五华人的陈先生,才回到座位。

我告诉曾老板,赖先生为了完成祖父及父亲的嘱咐,花了15年之久,终于找到了自己在惠阳梁化镇的根。赖先生现在也是赖氏宗亲会、惠州会馆的副主席,是积极传播客家文化的热心人。

皇都的客家菜,也许受到香港客家菜的影响,与印尼本土或梅州乡下的又不同。


菠菜炒得很鲜嫩清脆,色泽翠绿,很考功夫。

梅菜扣肉的卖相,与香港的无异,是用碗装下后反扣过来,呈圆形很美观,因为经过去油过程,也不油腻。

菠菜炒得很鲜嫩清脆,色泽翠绿,很考功夫;梅菜扣肉的卖相,与香港的无异,是用碗装下后反扣过来,呈圆形很美观,不油腻的原因,可能已经现过油,消除部分脂肪。

用梅州传统的老方法烹制的客家盐焗鸡。

盐焗鸡也令人惊喜,不油不太咸,很不容易,曾老板说是用传统的老方法,用乡下的黄色粗糙的土纸裹上,放进盐锅里焖,土纸也把鸡油吸走一部分,才有这个效果。

油豆腐们肉丝,浇上芡汁,卖相与香港无异。

豉汁蒸石斑鱼是香港做派,鲜嫩极了;油豆腐焖肉丝,浇上浓浓的芡汁,就是移植香港的煮法。

赖先生的朋友,来印尼做生意的东莞华商徐国强的公子与其表弟。

右至左:赖科桦(木荣)、陈森华及徐公子与表弟。

后记:

此博文原刊于2014-01-05 ,7年弹指一挥间,犹如白驹过隙。时过境迁,前几年在印尼报刊的讣告,不幸出现这位老板的名字曾昭淦,引起我很多不胜嘘唏的回忆。虽然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不可逆转,但对华社老人不断凋零,也颇感悲哀!尤其曾前辈还是一位乡情浓厚及有学识、有故事的人物。

而且,从讣告中看得出来,他也是在客家人团体中很有地位的,是亲国民党华人社团中的重要一员,听闻他甚至是国民党资深海外党员。

来自台湾大陆同乡会资料库的资料,对曾昭淦的家族做了如下介绍:

这位雀屏中选的曾昭祥先生(曾昭淦的兄弟)是广东梅县西郊黄塘寨中乡人,其祖父曾琼峰公,即以赀雄,在梅城「中华路」开设「曾琼兴汇兑庄」以及纸业公司,梅县两大报「中山日报」、「汕报」的印报纸张即由其长期供应。

当民国卅六年其另一孙子曾昭淦先生迎娶梅州中学校花朱松香小姐时(缅甸富侨朱庆庐之女,住广益中学对面,现在侨居雅加达),两报全部套红刊出,可见其财力雄厚之一斑。

曾昭祥先生自广东省立梅州中学高中毕业后,即赴雅加达开创「曾琼兴汇兑庄分号」,后迁往新加坡,从事金融工商企业,通万里两地....

雅加达中山图书馆网页,似乎已经停摆,但字里行间反映此图书馆,曾经举办了很多文化活动。

笔者拙见,尽管这一群亲蓝人士,在印尼华社中不是主流,但也还是有点能量。不管怎么说,他们还做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事情,比如雅加达的中山图书馆,藏书颇丰,其中保存了很多两岸及印尼本土出版的华文书籍,不失为印尼华社的宝贵历史资料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