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诱导话术

 思明居士 2021-10-26

1、选择一个切入点,迅速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试探对方性格。

一般来说,第一次去接待一个地位比自己高的老板,都会尽量以礼相待,保持恰当的距离。但是林有有看见了对方受伤的练习,却摆出了一副单纯可爱的样子,直接问了许幻山“脸怎么了”?其实,这是一个试探对方态度的第一步。如果对方反应很大,并且感觉很不高兴的话,这说明了对方是一个对于个人隐私很重视的人,不容易接近。很明显,林有有这一步走对了。她看出了许幻山是一个戒备心很弱的男人,这也为了她后续的行动做好了铺垫。

2、选择对方最在意的点,说出“诚恳的彩虹屁”

夸奖是一个能让人降低戒备心的好方法,如果你用对了的话!曾经有一个85斤的朋友夸奖120斤的我“非常瘦弱”,实在是很尴尬。林有有不停的向虚幻山表示她对于烟花的喜爱,还有对于许幻山设计的喜欢。而这恰巧又和顾佳的实际产生了强烈的对比。顾佳虽然也会夸许幻山,但是一直都是将成本、投资放在第一位。因此,许幻山在顾佳那边没有得到满足的部分,刚好在这样一个看起来真诚善良的小女生身上得到了满足。就这样,绿茶又成功了一步。

3、否定不一定会让别人生气,还有一招叫“否定激将法”

在发现许幻山处处都听从老婆的话的时候,林有有又采取了一招“否定激将法”。表面看起来像是在否定许幻山,但实际上,她要做的是让许幻山觉得自己一直都受着老婆的控制,到现在连一个小女孩都觉得自己已经失去自我了,激发起许幻山的逆反心理。这是我认为目前来说最成功的一招,这成功地引起了许幻山和顾佳之间的矛盾,并且让许幻山觉得,林有有才是那个最懂自己的人。第三步,又成功了!

4、语气和表情不仅是加分项,有可能是决定项。

相信大家看见照片上的这句话都想回答一句:“Are you kidding me?!” 实际上,林有有所说的话是她正在做的事情的反面。也就是说,她正在眼睁睁的说谎!但是,为什么最后许幻山还是没有让她离开上海,而是心甘情愿地为林有有付了一万房费,后来还给她租房子了呢? 就是因为她那楚楚可怜的表情再加上说话时候无辜的语气,让许幻山即使是识破了她的话,但还是不忍心赶她走。试想一下,如果图片中的人换成了顾佳那种干练的语气和l不可一世的表情,相信效果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提出问题时有意加入了诱导的成分,使得对方只能按着他的意思来回答。这种做法被称为诱导性提问,是常见的逻辑谬误之一。

比如,“你是否听到那个人说,'我刚刚杀死了他?’”这是典型的诱导性提问,就是预设一个说话内容要你来回答是或否。而正常的询问方式则是“然后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有的话?”那么回答者可能会说:“那个人在那大声喊叫,我没有听清他在说什么。”

诱导性提问一般在问题中含有答案,被询问者只需回答“是”或“不是”,或者被询问者选择回答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某个暗含假定事实的承认。由于它将回答者的思考方向限缩在某个范围,使其未充分考虑所有情况,而使回答结果有所偏差。

诱导性提问的常见方式

“你觉得陈大文身高是多少?”“160公分。”“确定吗?再给你一次机会,好好想想。”“我觉得是160公分。”“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这是重复式诱导性提问,诱使回答者觉得之前的回答是错的而改变答案,直到得到想要的答案为止。

“你喜欢日剧还是韩剧?”这是强制性提问,提供有限的选项,然而回答者可能既不喜欢日剧也不喜欢韩剧,但他却没得选。

“你现在还会打儿子吗?”这是确认性提问,无论被告回答“会”或“不会”,都等于默认爱打儿子的事实。而实际上被问者却很少打儿子。

诱导性提问用不恰当的提问方式限缩、操控回答者的回答,往往会使答案不能确实反映回答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法庭上,由于辩护人与公诉人都可能出现诱导性发问的可能,而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因此我们会经常在电影中看到律师抗议的场景。如:“你看到车前灯破掉的时候,你人在什么地方?”此时,律师肯定会抗议说:“这是诱导性提问,假定的事实不是证据,车前灯破掉的事实还没有得到确认。”而另一方必须重新提问:“你有没有看到破掉的车前灯?”

避开陷阱,模糊应对

诱导性提问的场景可能出现在生活中任何地方,比如商场里的销售人员会用诱导性提问推销产品;面试的时候,主考官会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让求职者作出回答。

例如主考官设问“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企业更好的公司吧?”如果你答案是“yes”,则说明你这个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你的答案是“no”,那么说明你的能力有问题或是对自己自信心不足,总之左右为难 。而如果你说“不知道”或“不清楚”,则又有拒绝回答之嫌。

很显然,对于上面的问题,任何一种答案都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只能采取模糊的方法。比如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论”作为开头,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解释你的观点。“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的企业,但别的企业或许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如贵公司重视,机会也不如贵公司多;或许我找不到更好的企业,但我想珍惜已有的最为重要。”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一个“模糊”的答案抛还给主考官了。

问封闭性问题要分情境

在直接询问中,一般不采用引导方式发问,但对证人有关的背景信息、案件有关的基础性或介绍性事实,以及双方没有争议的事实等,直接询问人可以采用封闭性问题进行引导方式发问以迅速引出核心问题。

也就是说允许引导性发问的交叉询问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对方对其申请的证人完成直接询问后,己方可以通过引导性发问进行交叉询问;其二,己方对自己申请的对方证人(敌对证人)首先进行交叉询问时,己方也可以通过引导性发问进行交叉询问。


封闭性发问应禁止

张亮认为,在交叉询问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则可认定为诱导性发问,应当予以禁止。其一,交叉询问人在封闭性问题中编造了事实,如“你在目击殴打现场前刚喝了一整瓶红星二锅头,对吗?”如果“证人在目击殴打现场前刚喝了一整瓶红星二锅头”这一事实没有任何的证据支撑,只是发问人杜撰编造而寻求证人的回答,则该发问就属于诱导性发问。其二,交叉询问人在封闭性问题中篡改了事实,如证人在直接询问中陈述说“我当时顺手推了他一下”,而交叉询问时时却问道“你在攻击他后他才动手打的你,对吗?”这里交叉询问人将证人的“顺手推”篡改为“攻击”,也属于诱导性发问。

交叉询问人在封闭性问题中使用了模糊的、笼统的、复合的事实,如“当时他先骂了你两句,然后你生气地推了他一下,再后来他一拳打到你的脸上,对吗?”该设问里面包含了三个事实,属于复合性问题,要求证人笼统回答,即为诱导性发问。

01 单一形式的引导,直接提供话题方向

       “我刚才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句话就是直接引导产生的对话,话题最终会围绕着你发现的秘密展开。

这种秘密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我刚才无意中翻到了好朋友的日记,发现她竟然喜欢我,我从来没有想过,她竟然会有这种想法。”

引导之后,话题更容易展开了。 “秘密”可以展开很多的内容,但最重要的还是引导,只有引导,你才能合理地表达出想要展示的内容。单一的引导方式有很多种,只要你可以提供话题的方向。

“我刚才遇到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引导向有意思的事情)

“最近好像新出了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XXX》”(引导向和电影有关的事情)

“和你相处后,我发现你身上有一种很温和的亲和力”(引导向“你” “亲和力”的关键词)

通过你的想法,感受,状态,把你想要展示出来的一切内容引导出来,只要你明白,你能展示哪些内容,就能提供相应的对话方向。

02 先展示自己,再引导女人

       这种方式同样是提供话题的导向,不同的是,你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再是单纯的让女生展示。

举个栗子:某一天,你跟一个女生去逛街,走到一家蛋糕店的橱柜前,你看到了一个特别可爱的小黄人蛋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去引导?直接说小黄人真可爱,蛋糕会很好吃吗?这种单一的引导方式,谈话的重点都在话题上,哪怕你的话题再有趣,女人喜欢的、感兴趣的也只是你提出的话题而已,并不是你。

记住,吸引女人的是你这个人本身,而不是你很会找话题。如果你只是想利用话术吸引女人,单纯的很会找话题,那么我认为这样的聊天方式是失败的。你必须要学会从不同的话题中展示自己,这样你才会有更多吸引女人的机会。

引导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我们可以引导对方的情绪,比如:当你看到她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描述心情来引导心情不好背后的原因。不管是状态、感受还是想法、某个事件,只要是你能想得到的,都可以用来引导话题。

回到小黄人,当你看到小黄人蛋糕时,你会产生什么感觉?如果你是一个比较童真的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小黄人很可爱,而且做成蛋糕后一口吃掉会很有趣。

不仅仅是小黄人,只要你遇到过类似的东西,比如其他卡通人物蛋糕,你都可以展示出来,这些都是你可以展示的东西。展示引导的同时,女生也能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展示感受,再引导

“哎,这个小黄人蛋糕好可爱啊,你也喜欢卡通人物吧”这句话就是先展示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引导对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展示事件,再引导

“我生日的时候收到过DIY的卡通蛋糕,你也收到过类似的礼物吧”先展示自己和蛋糕的事情,再引导对方表达感受。

展示想法,再引导

“看到这个蛋糕我就忍不住想要咬一口,你一定也很想吃吧”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再引导对方表达想法。

03 话题总结后,再引导

       如果,你喜欢的人在你面前讲了一大堆关于年假时和家人去海外旅游的事情,你会怎么回应她?

①附和她,称赞风景很优美,国外的环境很好

②展示一段自己的旅游经历,告诉她,一个人去旅游才会开心

③聊一聊你的年假是如何度过的

其实,以上三个选项都是不对的,因为在信息模糊的情况下,你是没有办法找出她的兴趣点的,所以,在聊天中,找出重点是多么的重要。她和你聊闺蜜的事情时,你要明白她是向你展示她有一个很好的闺蜜,还是展示闺蜜给她带来的感觉。她和你聊工作上出的一点小差错时,你要明白她是向你抱怨被领导责骂,还是在告诉你她不愉快的感受。你得先明白她的兴趣是什么,你才能引导展示得更多。

这个技巧就是,总结后的引导你不用费很大力气去找话题,你只要去总结她描述的事情,给她足够的认同就可以了。当触及到相同感受的时候,人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而且,会迅速进入到逆向合理化状态。因为,经历了过一些事时,任何时候都希望有人可以与自己感同身受。她花了大半个小时跟你抱怨闺蜜老是抢她喜欢的东西,她不是在告诉你她的闺蜜有多么的不好,而是说,她不喜欢两姐妹互相争夺东西的感觉。

你要是认同她的想法,那就加上你良好的总结,她会愿意跟你说更多。

“嗯,其实吧,好姐妹互相争夺喜欢的东西,这种真的挺伤感情的,而且,这种感觉也不好。”

你给出的是一种认同感。这里面也包括有她感兴趣的食物,她就会觉得,你和她有着相似的想法和感受,跟你在一起相处,没有距离感。当然,你也可以告诉她,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也可以分享出不同的想法。

引导出目标的兴趣后,你会有更多交流的机会,人只会对感兴趣的东西保持长时间的关注。更多的机会、更长的时间,可以为你的发挥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以上是小编为各位带来的聊天框架话术惯例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游戏资讯,请持续关注爪游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