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前的今天,在1963年6月19日的捷克斯洛伐克放射年会上,一位名叫查尔斯·西奥多·多特(Charles Theodore Dotter)的血管造影师,做了题为“未来的心脏导管和动脉造影技术-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nd Angiographic Techniques of the Future”的发言。这一刻,血管造影技术伴随着如雷掌声,摆脱了只能单纯被应用于检查和诊断,却在临床治疗中“袖手旁观”、毫无建树的至暗时代,迎来了真正能够为无数患者打开生门的黎明时刻。这种脱胎于血管造影技术、结合了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也被称之为介入放射学。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一事业的多特,也被后来者尊为介入放射学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先驱。 1964年,介入放射学奠基人——Charles Theodore Dotter(图1)发表第
一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论文,从此开创了“介入放射学”这一
新的医学领域。该技术的发明迄今仅半个世纪,但其影响力却造就了介入
放射学这门新学科,更重要的是由此催生了以微创为特征的系列诊疗技术,
代表了当今医学科学发展方向。因此,我们由衷虔诚地纪念这位大师。我们纪念他,要学习他不断创新的精神。从同轴扩张导管到笼式球囊导
管,从球囊导管到支架,从初创的导丝到襻状取异物导管,乃至经导管活检
术,介入治疗的许多早期理念和器械无不留下他的印记。 我们纪念他,要学习他关爱人类,救治与帮助伤病员,这是开创精神的原 动力。我们必须明确,介入医师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不是疾病。要像他那样不 仅重视介入技术,还关注患者的痛苦。他撰写的《疼痛与周围血管造影》论文 中描述了患者的痛苦,促使碘对比剂从高渗走向等渗。 我们纪念他,还要学习他的幽默人生。他幽默地把自己的思维比喻为水管和板手(图2),寓意一个水管 工能处理水管,我们也应能处理血管。许多年后,血管外科领域才愿意将病人转至放射科进行介入手术,但有清晰可见的治疗效果的佐证,外科医生们最终深深爱上了这种手术方法,并将其称为“多特技术”。多特骄傲地为自己的辉煌设计了一个形状是交叉管道和扳手的“概念商标”,这个商标的设计理念不仅来源于他对机械的喜爱,更是因为这个标志意味着“管道工能对管道做疏通,那我们当然能对血管做。” 他还善于团结同事、同行、器械制造商,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
对自己的事业更是百折不挠。他多次用扩张管开通患者血管,使原
来要截肢的腿保留下来。这却惹恼了外科医师。当时。那位外科医
师在会诊单上写了“左股动脉造影”,然后用大写写了“只造影、不
处理”以示警告,而Dotter做了造影,没处理左侧血管,却把右侧血
管打通了(图3)。 应该说,Dotter开创的不仅是一项技术、一种方法.而且是一门学科、一种理 念——让医学以 微创、安全、更有 效的方法服务于人类。随后出现的内镜下治疗技术.也称为微创治疗,与介入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共同体现了医护人员为患 者创新的智慧与关爱的崇高人性,让介入与内科、外科并列为三大 诊疗技术之一。我们不能不认为这是医学上划时代的革命。 随后,介入放射学中又发展出影像导引下的消融治疗.作为一 种非血管内介入,对介入治疗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介入放射医师要义无反顾地继续开拓和发展介入新技术、新理论,成为介入事业发展史中一员贡献者. 以博大的胸怀迎接介入发展。我们的信念是:介入不是我的,但我永远属于介入。50多年过去了,Dotter精神永远留在全世界介入放射医师的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