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冰教授谈谈【169】如何避免唇裂术后出现朝天鼻

 石冰团队 2021-10-27

“朝天鼻”容易让人联想到人见人爱的“小猪佩奇”,不过那种可爱仅限于卡通片,可没有家长或者患者愿意长在自己的脸上。由于唇裂所致的患侧鼻尖和鼻翼塌陷,而“过矫正”可以在矫正唇裂宝宝的鼻畸形时,让宝宝出现鼻孔外翻,裂隙侧鼻孔较健侧变高,甚至鼻底也宽于健侧,看起来像朝天鼻,常引起宝宝父母的不安。

术后发生朝天鼻的基础是因为术前鼻小柱长度不足,术中和术后为了抬高鼻尖,所以通过手术中的外力(缝合)及术后外力鼻模、鼻钩等强行将患侧鼻尖固位于过高位置,期望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维持(一般需1-2年左右的时间),待鼻尖组织与周围组织建立新的生物力学平衡后而长期维持下来。

从整个鼻小柱的形态学分析,我们认为发生朝天鼻的根源是鼻小柱下端组织量没有在手术当中得到明显增加,而目前医者喜欢用Tajima切口使鼻尖和鼻穹隆侧壁组织得到了明显增加,但是忽略了鼻小柱基部,其组织量并无明显改善,所以,改善术后朝天鼻的要点就是要在唇裂修复术后主动增加鼻小柱基部的组织量。

虽然国际上不少手术方法都是以鼻小柱基部组织量增加为核心,但他们所设计的方法的共同点(其实都是按Millard法思路改进而来)都是利用原有的C瓣在垂直向上,与健侧上唇组织复位缝合而成,而鼻小柱基部组织不足的主要不足表现是鼻小柱侧壁,特别是与鼻腔前庭附着的区域。此机制也是牵拉限制鼻尖的上抬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对鼻小柱长度的重建,既要重视鼻尖的重建方法,更要重视对鼻小柱基部与鼻前庭区域解剖关系重建的方法。

新旋转推进法就是在鼻小柱解剖学和鼻畸形形成和复发机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而成,所以有着天然的矫治鼻畸形,避免朝天鼻发生的优势,经过对复位和固定鼻小柱侧壁组织瓣缝合方法的反复改进,新的缝合方法目前已经能够保证大多数唇裂患儿术后鼻形态的效果稳定,新旋转推进法完全有可能如同本团队创建的修复腭裂的SF法一样,彻底改变唇裂序列治疗的现状,为唇裂宝宝带来更美观自然的鼻唇形态。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