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各路专家一直建议大家少吃肥肉、全脂乳制品、椰子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这些食物中富含「饱和脂肪」,被打上了「不健康」的标签。 不过,近年来,「饱和脂肪不健康」这个提法在科学界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2021年9月,16个科研单位的医学专家重新审查的科学文献,再次发现「少吃饱和脂肪」的建议并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并对《美国膳食指南》再次提出质疑。 01 饱和脂肪 可以很健康 饱和脂肪酸是食物中的一种成分,几乎所有天然食物中都含有。 在天然乳制品、肉类和椰子油、棕榈油、可可油等热带果实油中含量特别丰富。 1· 饱和脂肪能降低某些疾病风险 2020年,《美国心脏病学院期刊(JACC)》发表的迄今为止最高质量的研究显示: 饱和脂肪不仅不会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可能帮助预防中风! 2021年发表的最新研究也显示,与低脂牛奶相比,富含饱和脂肪的全脂牛奶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研团队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 与摄入量低的人相比,摄入更多乳制品脂肪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较高的乳制品脂肪摄入量与死亡风险增加无关。 2· 饱和脂肪帮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其实,饱和脂肪不仅仅是一种营养素,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物成分。 自然界中,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往往同时也是营养非常丰富的。 例如,奶酪和酸奶不仅含有饱和脂肪,还同时含有其他有益脂肪酸、蛋白质、乳脂球膜、钾、钙、磷、维生素A、D、K2、B12、核黄素、烟酸和泛酸等。 营养物质也会相互作用,促进吸收利用。 例如,脂溶性维生素A和D需要脂肪来帮助吸收。 3· 低碳水人群更不必担心饱和脂肪 此外,整体的饮食模式,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水平,对饱和脂肪的代谢方式也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如果通过增加碳水化合物来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就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 而且,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背景下摄入更多的饱和脂肪,会减少对胰岛素的刺激,增加饱和脂肪的氧化。 再者,「膳食饱和脂肪」与「血液饱和脂肪」不是一回事。「血液饱和脂肪」与疾病风险有关,而「膳食饱和脂肪」与疾病风险无关。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已多次被证明可减少循环饱和脂肪酸的积累,改善糖尿病和心脏代谢风险。 所以,对于低碳水饮食人群,就更不应该担心饱和脂肪了。 02 「饱和脂肪不健康」 这一说法怎么来的? 那为什么会有人认为 「饱和脂肪不健康」呢? 自1980年美国推出膳食指南以来,全球主要营养政策一直建议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认为这样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CVD)风险。 1· 「饱和脂肪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假说不靠谱 「饱和脂肪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假说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 当时科学家观察到,这些脂肪可能提高血清总胆固醇的浓度,而高血清总胆固醇又被认为是心脏病的一个潜在风险因素。 美国生理学家安塞尔·基斯(Ancel Keys)假设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他的假说被国际权威科研机构采用。 但是,安塞尔·基斯假说的证据主要来自一项观察性研究,该研究比较了7个国家的饱和脂肪摄入量与心脏病的结果,涉及欧洲、美国和日本的12763名男性。 这项研究中,只记录了不到5%的参与者的饮食数据,相当于总共约500人,也就是每个国家不到100名参与者。 这项研究声称饱和脂肪摄入和心脏病之间存在关联。 但由于七国研究(SCS)是观察性研究,不是临床试验,而且研究数据存在巨大的漏洞,根本无法证明因果关系。 2· 大量实验都未能证实这一假说 此后的几十年,有多项研究使用安塞尔·基斯类似的方法,统统未能证实「饱和脂肪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结论。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认识到需要更严格的临床试验数据,美国、瑞典、芬兰和澳大利亚等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这些研究持续的时间都足够长,足以评估对长期临床结果的影响。 这些试验的全部结果,都没有为该假说提供支持,也就是未能证实「饱和脂肪导致心血管疾病」。 3· 错误假说被膳食指南引用 然而,尽管有这样的研究结果,科学界不仅未能打破教条,反而陷入「论文引用偏见」。 研究人员发现,从1969年到1984年,82%的支持「饮食心脏假说」的论文忽略了结果相反的试验。 期间,美国政客麦戈文公布了「美国饮食目标」,在没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公开建议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使其占总能量摄入的10%左右。 此后,该建议写进膳食指南,并成为世界主要官方膳食指南的共同建议。 如今,不论美国膳食指南,还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都建议少吃饱和脂肪,最多不超过总能量摄入的10%。 很可惜,这些权威机构提出的建议,并不符合科学证据。 研究人员发现,在最新版《美国膳食指南》中,其引用的相关研究文献中,88%的研究结果不支持「限制摄入饱和脂肪」的结论。 ![]() 03 「饱和脂肪不健康」 不符合科学证据 评判饱和脂肪是否健康,可以从「临床试验研究」和「观察性研究(或流行病学研究)」两个角度来看。 「临床试验研究」是更严格、更高质量的研究方式,但成本较高,操作难度较大,现存数据也较少。 「观察性研究(或流行病学研究)」可以证明与疾病结局的相关性,而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临床试验研究 在临床试验研究方面,迄今为止至少有10篇关于膳食饱和脂肪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综述。 在独立科研机构Cochrane的2项研究中,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并没有实际风险。 尤其是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冠心病死亡率、致命的心脏病发作等事件风险上。 此外,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并不支持「饱和脂肪提高死亡率」的说法。 ![]() 2· 观察性研究(或流行病学研究) 从「观察性研究(或流行病学研究)」来看,目前至少有8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的荟萃分析。这些研究通常发现: 饱和脂肪与心脏病风险没有显著关联,饱和脂肪实际上可能降低中风风险。 8项研究中,只有2项发现降低饱和脂肪与心脏病风险较低相关。 但这两项研究使用的是「统计建模」方法,而不是随机试验中的实验替换,也就是不具备足够的现实意义。 ![]() 而且,「观察性研究(或流行病学研究)」本就不能用来建立因果关系,除非满足严格的标准。 相反,最新的对观察性研究数据的综述再分析报告称: 减少饱和脂肪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饮食-心脏假说」的可信性必须重新评估。 ![]() 04 胆固醇悖论 传统教条之所以支持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另一个原因是,吃饱和脂肪会提高人体胆固醇的浓度。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LDL-C被认为会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 但是,通过饮食降低胆固醇,并没有可靠的证据显示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实际上,低密度脂蛋白(LDL)分为大颗粒和小颗粒等不同的亚型。与小颗粒LDL相比,大颗粒与心脏病风险的相关性较弱。 ![]() 吃饱和脂肪,通常提高的是大颗粒LDL的浓度,因此不会升高心血管疾病风险。 此外,饱和脂肪的摄入会增加「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的水平,这也是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的有力标志。 总之,饱和脂肪对血脂的影响是复杂而全面的,仅仅因为吃饱和脂肪可能提高LDL-C,就建议大家少吃饱和脂肪,是过于草率的。 最后的话 大量证据表明,「少吃饱和脂肪」的建议没有得到严格的科学研究的支持。 「饱和脂肪不健康」的说法,不仅不靠谱,简直堪称一场戏弄了几十亿人的闹剧。 鸡蛋、草饲牛肉、椰子、可可,很多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都同时富含各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人体的健康活力非常有益处。 如果过分限制饱和脂肪,很多人转而用精制碳水、精炼种子油替代,可能带来可怕的健康后果。 参考文献: [1] Astrup A, Teicholz N, Magkos F, et al. Dietary Saturated Fats and Health: Are the US Guidelines Evidence-Based?[J]. Nutrients, 2021, 13(10): 3305. [2] Trieu K, Bhat S, Dai Z, Leander K, Gigante B, Qian F, et al. (2021) Biomarkers of dairy fat intake,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cohort stud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Med 18(9): e1003763. https:///10.1371/journal.pmed.1003763 The End 本文✏️作者 ![]() 本文 🖥️ 设计 718 ![]() |
|
来自: 新用户0641yy4L > 《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