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清市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宁静致远2023 2021-10-28

福清市是福州市辖的一个县级市,简称'融',雅称“玉融”。名取自“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一语中的'永福'、'清源'二词。福清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处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和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南翼,素有'文献名邦'之美誉。

建置

唐(武后)圣历二年(699年)始,福清置县,至1992年历1293年。除一度升州外,虽屡易县名,却一直保留着县级单位的建制。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福清别称玉融,简称融,因县城正南有座玉融山而得名。宋朝邑人林亦之、黄锷就著有《玉融志》。宋朝林栗在《福清图经总叙》中记述:“福清县治,前对玉融峰,环揖诸山,豪隽秀媚,可喜可愕。”明代王一言在《重建福清邑堂记》中也有“福清县堂是枕鹫峰而案玉融”,“玉融为邑镇名山,有孤峰万仞,形势奇绝之胜”的记述。传说玉融山峰第二叠有石莹然如玉,古人讲究形胜,故以玉融为福清美称。

福清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沿海中部。

县东北与长乐县接壤,北面与闽侯县为邻,西面与永泰县交界,西南与莆田县毗连。南临兴化湾,与莆田县海域相连,隔湾与莆田县平海半岛、南日岛相望,东濒福清湾,与平潭县海域连接,隔海坛海峡与平潭县海坛岛遥对。东南端向台湾海峡,距台湾苗栗后龙港140海里。

福清枕山面海,由陆地、半岛和岛屿三个部分组成,平面的轮廓象一朵顶朝西北的大蘑菇,也象一把柄向东南的大雨伞。

第一、隶属

1957年,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东张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表明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福清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

周朝,福清属七闽地。

战国时,福清属闽越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福清属闽中郡,从此纳入全国行政区划。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福清属闽越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福清属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冶县。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福清属会稽南郡侯官县(治所在今福州)。

三国时,福建为吴地,永安三年(260年),福清属扬州建安郡。

晋朝,福建分建安、晋安(郡治所在今福州)两郡。太康三年(282年),福清属扬州晋安郡原丰县;元康元年(291年),福清属江州晋安郡原丰县。

南北朝时期,福建境内曾出现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后复为晋安郡),福清属江州晋平郡原丰县。南齐时,属江州晋安郡原丰县。梁时,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陈永定元年(557年),属闽州(今福州)原丰县;天嘉六年(565年),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光大二年(568年),属丰州原丰县。

隋朝灭陈后,把丰州改为泉州,州治设在今福州,代表福建全省的名称。隋开皇九年(589年),福清属泉州原丰县;开皇十三年(593年)属泉州闽县;大业二年(606年),泉州改名闽州,属闽州闽县;大业三年(607年),闽州改名建安郡(郡治仍设在闽县即今福州),属建安郡闽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福清属建州闽县;武德六年(623年),建州又改为泉州,析闽县置新宁县,不久,又改新宁县为长乐县,福清属泉州长乐县。

唐(武后)圣历二年(699年),析长乐县南八乡置万安县,以八乡中的万安乡取名,属泉州(今福州);唐景云二年(711年),泉州又改名闽州(泉州名称移给现在的泉州),万安属闽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改闽州为福州,万安属福州;天宝元年(742年),取“造福唐朝”之意,万安县更名为福唐县(亦说县治下有个福唐里而名),改福州为长乐郡,属长乐郡。乾元元年(758年)长乐郡复为福州,福唐属福州;元和三年(808年),长乐、侯官两县划归福唐县管辖,元和五年(810年),复长乐、侯官两县。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福唐县改名永昌县,属福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为福唐县,属福州;长兴四年(933年,闽龙启元年),闽王王延钧称帝,升福州为长乐府,根据“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于治所”一语中“永福”、“清源”各取一字,改福唐县为福清县;属长乐府,从此福清县名沿用至今。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王延政改长乐府为东都,福清属东都。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福清属福州威武军。后周广顺元年(951年),福清属彰武军。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福清属福州;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为福安府,福清属福安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安府改为福州路,福清属福州路;元贞二年(1296年),因户满4万,升福清县为福清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福州路改为福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福清州复为福清县,属福州府。

清代,福清属福州府。嘉庆三年(1798年),析海坛岛置平潭建军厅,直属福州府。

民国2年(1913年),废府置道,福清属闽海道;民国14年废道,福清直属省辖;民国22年12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州成立,福建划为四省,两个特别市,福清属闽海省;民国23年,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福清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同年8月,南日岛归福清管辖;民国24年7月,南日岛直属省辖;9月10日,又归福清管辖;同年10月,全省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福清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12月,南日岛直属省辖,此后脱离福清。

1949年8月16日,福清解放,属林森专区;1950年改林森专区为闽侯专区,福清属闽侯专区;1956年,闽侯专区撤销,福清属晋江专区;1958年4月4日,永泰县的东山、善山、一都3个乡划归福清管辖;1959年8月15日,恢复闽侯专区,福清属闽侯专区;1971年7月,撤销闽侯专区,成立莆田地区,福清属莆田地区;1983年7月1日,福清改划为福州市管辖。1990年12月26日撤县建市,仍属福州市。

第二、境域

唐圣历二年(699年),福清置县时的境域:最东为牛山岛(现属平潭县),最西为新县乡店尾村(现属莆田县),最南为羊屿又名洋树岛(现属莆田县南日乡),最北为黄柄山。所辖陆地面积1852.42平方公里,比1992年陆地面积大334.18平方公里。元和三年(808年),长乐、侯官两县并入福清,为福清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境域。元和五年(810年)四月,恢复原3个县建制。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福清划出清源里(现东张镇西部)的42个自然村面积95平方公里,归兴化县辖。

清嘉庆三年(1798年)二月二十七日,海坛岛从福清析出,置平潭建军厅,直属福州府,从此平潭不再隶属福清。

民国元年(1912年),大扁岛面积4.8平方公里,划给平潭县辖。1956年5月15日,又归福清管辖。

民国25年12月,南日岛106个自然村,陆地面积52平方公里,改为特种区,直属省辖,至此脱离福清。

1958年4月,从永泰县划出一都、善山、东山3乡81个自然村,面积85.76平方公里,归福清管辖。

1992年境域东起东进岛,西迄隔头亭,南始南日岩,北止黄晶岭。

东北以牛山顶、大帽山、旗山、青天帽、七星堆(雄)、木鸡贵(东起坝)、西鸡贵(西起坝)、水口顺(泉嘴顶)、旗山、崩山、大山母、王母山、乌石山、青炎山、假青山、雷打石、黄晶岭和大尖(尖尖)山等山地为界,与长乐县接壤,界长37公里。

北面以塔子尾、虎尾山、五龙(子)岩、狮头岩和珠仑等山地为界,与闽侯县为邻,界长30公里。

西北以古崖山尾、笔架山、丁(顶)岩山、顶埔、雪因仑和隔头亭等山地为界,与永泰县相接,界长22公里。

西南跨龙江上游河谷,以灯炉寨、鼎坞寨、祠堂山后、提打(它)山、赛山岭(寨山)、白鹤尖、尖山、虎鼻尾、乌寨尖(乌石寨尖)、鲤鱼山、笔架山、魁山和草堂山等山地为界,与莆田县毗连,界长53公里。

东、南两面临海。南起萩芦溪口,向东南经西港、兴化湾北部、小日岛和南日岛的北面,与莆田县海域相连,长达58公里;接着折向东北经红屿、青屿的西面,又转向西北经海坛海峡、屿头岛西南面,再折向东北经福清湾东部、吉钓岛的东北面,最后转向西北至港西溪口,与平潭县海域连接,长达52公里。

边界总长252公里。其中陆界长142公里,占56.3%;海界长110公里,占43.7%。

县南北距离最长为53.5公里,东西距离最宽为46.5公里。全境面积2429.7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518.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2.5%;海域面积911.52平方公里,占37.5%,陆海比例约为3∶2。是全省海域面积较大的县份之一,约占全省10%。

行政区划

1.唐

唐(武后)圣历二年(699年)置县,设太平、感德、崇德、孝义、万安、长东、永福、永乐等8个乡。

2.宋元

庆历八年(1048年),建10个乡,辖50个里。后并为7个乡,辖36个里。元代行政区划与宋代同。

3.明

明初,分东、西、南、北4隅。正统七年(1442年),南隅分为南上、南下隅,共5隅。成化十八年(1482年),北隅分为北一、北二隅,共6隅,辖36里。嘉靖十一年(1532年),仍为6隅,统36里、15都、112图。

4.清

明代区划沿用至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县筹办自治,除城区外,划5镇、10乡,并置城镇乡筹办自治公所和城镇乡自治会。5镇:东张、海口、渔溪、龙田、高山;10乡:文兴、修仁、新丰、永福、遵义、南日、江阴、永东、永宾、光贤。

5.中华民国

清代行政区划沿用至民国初期。民国16年(1927年),全县划为9个区:城区、西北乡区、东南乡区、海口区、东张区、渔溪区、龙田区、高山区、江阴区。不久,西北乡区与东南乡区合并称乡区。民国21年,设8个区,以序数编排一至八区名。民国23年8月,南日岛划归福清管辖,列为第九区。

民国24年5月,县改设区署,实行保甲制,共设9个区署,辖511保,5078甲;7月,第九区南日岛改为特种区署,直属省辖;9月,改编保甲,划为4个区署(9月10日,南日岛又归本县管辖,列为第四区署);民国25年12月,第四区署改为南日特种区,直属省辖,此后脱离本县;民国28年,全县仍划为4个区署,而范围有所变动。

民国32年划6镇、25乡。

民国34年3月,全县调整为6镇、6乡,辖311保、3543甲。6镇:玉融镇辖21保、273甲,海口镇辖32保、381甲,东张镇辖32保、413甲,渔溪镇辖27保、358甲,龙田镇(包括前江德乡)辖73保、430甲,高山镇辖21保、307甲。6乡:仁义乡辖23保、288甲,光贤乡辖14保、148甲,江阴乡辖15保、226甲,崇孝乡(包括前化北、化南乡)辖24保、326甲,平化乡(包括前化下、平上、平下乡)辖14保、186甲,东瀚乡(即前六十乡)辖15保、207甲。同年9月,311保调整为158保,仍为6镇6乡。

民国38年8月,全县为6镇、8乡,辖262保、3388甲。

6.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9月20日,全县建立7个区。第一区,辖仁义乡;第二区,辖海口镇;第三区,辖龙田镇、化北乡、江德乡;第四区,辖高山镇、化南乡、平化乡、东瀚乡;第五区,辖渔溪镇、光贤乡、江阴乡;第六区,辖东张镇;城关区,辖玉融镇。

1950年8月,设9个区,辖5镇、125乡、6街、1390村。

1952年7月,全县划为15个区,辖5个镇、129个乡、1340个村、6街。

1955年2月,第十三区港头乡改为港头镇,撤销3乡,增设25乡,仍划为15个区,辖6镇、151乡、1405村、6街。第一区,撤销刘下乡,增设前亭、埔尾、新局、溪头等4乡;第三区,增设前林、西坑2乡;第四区,撤销后地乡,增设北坑、西郑、坑柄等3乡;第五区,增设洋中乡;第六区,撤销双金乡,增设双溪、金支、王坑、波兰、三星等5乡;第七区,增设泽朗、江厝2乡;第十区,增设霞楼乡;第十一区,增设上岭乡;第十二区,增设锦尾乡;第十三区,增设东林、岭头2乡;第十四区,增设沙玉、西安、下寮(楼垅)等3乡。

同年9月,全县15个区调整为1镇11个区,区以区公所所在地命名。辖150乡、6镇、1405村、6街。

茶亭区区址茶亭。原一区14乡及十区7乡(玉塘、苍霞、霞楼、石井、周尧、观石、瑞亭)。辖21乡、161村。

海口区区址海口。原二区8乡、1镇及十区3乡(松潭、东轿、里美)。辖11乡、1镇、63村。

龙田区区址龙田。原三区10乡(西坑乡撤销)、1镇及十三区5乡(芦华、东元、沁塘、玉仑、岭头)、1镇(港头)。辖15乡、2镇、62村。

高山区区址高山。原四区10乡、1镇、107村。

渔溪区区址渔溪。原五区11乡、1镇及九区8乡。辖19乡、1镇、198村。

东张区区址东张。原六区15乡、1镇、182村。

三山区区址三山。原七区11乡及十三区5乡(泽岐、后卓、高岭、占阳、东林)。辖16乡、164村。

江阴区区址江阴。原八区10乡、85村。

城头区区址城头。原十一区11乡、72村。

东瀚区区址东瀚。原十四区11乡、94村。

江镜区区址江镜。原十二区11乡、72村。

城关镇原十五区6街。

1956年4月,全县划为1个县辖镇、6区,辖64乡、5镇、4个居委会、1405村。

1958年3月15日,撤销东张区,改设1镇:东张(由东张、玉井、尚理合成);3乡:上店(上店、下施合成)、道桥(道桥、双溪合成)、玉林,直属县辖。同年4月,永泰县的东山、善山、一都3乡合并称一都乡,划归福清管辖。9月6日,茶亭区与城关镇合并称城关乡,海口、龙田、高山、渔溪等4区改为乡,东张镇及上店、玉林、道桥、一都4乡合并称东张乡。全县设6乡,同时成立6个人民公社,建立123个生产大队。

1959年4月,6个人民公社,划为61个工作片,辖288个生产大队。

1961年7月,全县调整为城关、音西、阳下、海口、城头、龙田、江镜、港头、高山、三山、东瀚、渔溪、上迳、新厝、江阴、东张、镜洋、一都等18个人民公社。1964年4月29日,设城关、渔溪、龙田、高山、海口、东张等6镇。城关镇为县辖,其他5镇由所在地公社管辖。仍为18个公社,辖414个大队。城关公社辖7个大队。音西公社辖区34个大队。阳下公社辖24个大队。海口公社辖25个大队。城头公社辖31个大队。龙田公社辖39个大队。江镜公社辖25个大队。港头公社辖31个大队。高山公社辖42个大队。三山公社辖34个大队。东瀚公社辖13个大队。渔溪公社辖19个大队。上迳公社辖15个大队。新厝公社辖12个大队。江阴公社辖19个大队。东张公社辖19个大队。镜洋公社辖19个大队。一都公社辖6个大队。

1970年5月11日,音西人民公社改名为宏路人民公社,社址由城关迁往宏路,其中原音西公社管辖的14个生产大队:瑞亭、霞楼、苍霞、朝阳、东南、安民、松峰、松潭、玉塘、倪埔、龙东、玉峰、东刘、石井,划归城关公社管辖。1978年10月8日,城关公社改称城关镇;宏路公社划分为音西、宏路两个公社。城关镇,辖瑞亭、幸福、融北、西云4个大队;音西公社,辖音西、洋埔、珠山、西楼、瑶峰、马山、龙溪、云中、岭口、文楼、霞楼、下梧、苍霞、朝阳、东南、安民、松峰、松潭、玉塘、倪埔、龙东、玉峰、东刘、石井等24个大队;宏路公社,辖圳边、周店、南峰、金印、大埔、新华、东坪、溪下、观音埔、小南洋、宏路、棋山、真丰、跃进、石门、龙塘、北前亭、高仑、洋梓等19个大队。

1981年4月1日,城头公社划出8个大队:文祚、吉岚、上岭、南厝、马斜、西溪、梨洞、大山,成立南岭人民公社;高山公社划出21个大队:西山、江南、西叶、赤礁、官厅、和联、和岐、沙埔、太武、青屿、东盛、西岭、文场、龙洋、江下、牛峰、八一、平林、坑北、东陈、锦城,成立沙埔人民公社。是年,全县设1镇,20个公社,辖422个大队。1984年9月5日,高山、龙田、海口、渔溪、宏路等5个公社改为镇;9月26日,阳下、音西、南岭、城头、镜洋、一都、东张、江阴、上迳、新厝、港头、江镜、三山、沙埔、东瀚等15个公社改为乡;12月25日,东张乡改为东张镇,同时建立高山、龙田、海口、渔溪、东张、宏路6个镇居民委员会。1985年3月18日,城关镇改称融城镇。是年,全县设7镇、14乡,辖440个村(居)民委员会,1817个自然村。

1991年11月8日,音西、江阴、城头、江镜、三山等5个乡改为镇。

1992年5月5日撤销融城镇,设立融城街道办事处;7月22日,港头、东瀚、沙埔、阳下、上迳、新厝等6个乡亦改为镇。是年全市设1街道办事处、17镇、3乡,辖447个行政村。

1993年9月23日,镜洋乡撤乡建镇;设宏路镇宏兴,城头镇宅前、港西,江阴镇下垄4个村委会;设融城街道一拂、东皋、龙江,音西镇融音,宏路镇耀华5个居委会。1995年1月19日,一都乡撤乡建镇;新厝镇漆林村委会分设桥尾、漆林、加头、大澳、峰头5个村委会。

1996年,撤销音西镇云中、岭口两个村委会,设立云中洋村委会。

1997年,融城街道所辖锦云、小桥、东皋、北大和融西5个居委会一分为二,增设向高、金墩、融东、柳池、凤山5个居委会;设一都镇山城居委会。

1999年6月18日,南岭乡撤乡建镇。

2000年7月9日,融城街道西大居委会拆分为西大、西文居委会,小北居委会拆分为小北、玉屏两个居委会;龙田镇龙田居委会拆分为福庐、龙辉两个居委会;音西镇龙溪和文楼两个村委会合并为龙溪村委会。

2002年,三山镇增设平华居委会;全市设1个街道、20个镇,28个居委会、441个村委会。

2003年,音西镇龙溪村委会分拆为龙溪、文楼2个村委会。

2005年12月,福清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经省和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音西、阳下、宏路3个镇建制,将融城街道所属21个社区居委会、音西镇24个村(居)委会、阳下镇25个村(居)委会、宏路镇22个村(居)委会和海口镇西部8个村委会一并整合,设立玉屏、龙山、龙江、音西、宏路、石竹、阳下7个街道。

截至2016年,福清市下辖7个街道、17个镇,设立52个社区、438个村:玉屏街道、龙山街道、龙江街道、音西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阳下街道,海口镇、城头镇、南岭镇、龙田镇、江镜镇、港头镇、高山镇、沙埔镇、三山镇、东瀚镇、渔溪镇、上迳镇、新厝镇、江阴镇、东张镇、镜洋镇、一都镇。市政府驻玉屏街道一拂街114号。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2005地图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2021 地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