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人体微生物顶级科学家曝抗生素对人体的深远危害 和每个孩子密切相关!

 牛妈古法育儿 2021-10-28

阿奇、头孢、阿莫西林……这些抗生素的名字,相信对于绝大部分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早已是耳熟能详了,只要孩子有个感冒咳嗽发烧,去医院看病,开回来的药几乎都含有这些。从中医来看,这些抗生素都是大寒之药,不管是不是属于滥用,吃到人身体里,都会杀伐正气,让人的体质下降。就算从西医角度看是对症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也是我一直认为,只要有孩子,家长都要去学儿推、学中医保健的一个重要原因——让孩子远离抗生素的伤害。

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个问题,觉得抗生素能立刻让孩子的症状消失,就算免疫力下降了,只要病后调养调养,多补补,孩子又开始活蹦乱跳了,看着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啊?而且这么多年,这么多孩子,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做《消失的微生物》的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读完这本著作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抗生素对整个人类,乃至个体的改变,比我们之前想的还要更为深远。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丁·布莱泽,他是国际人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的一位顶尖科学家,同时也是美国总统防治耐药细菌顾问委员会主席,可以说,他一辈子都专注于微生物领导的研究,这本书里的观点正是基于他几十年里大量的考察、研究、实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同时这些观点也是目前西医界最前沿的,要不是这本著作的问世,别说平常老百姓没听说过,就连大部分医学界人士都很难触及。但这些观点却很有必要广泛普及,因为真的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01

我们先从本书作者布莱泽女儿吉尼亚的经历谈起。吉尼亚生于1983年,小时候因为耳朵经常发炎,在六七岁以前已经接受了多次抗生素治疗,短则数天,长则数周,大多数都是阿莫西林,这种治疗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随着吉尼亚的长大,她患上了轻微哮喘,并对一些食物过敏,尤其对芒果皮严重过敏。

在少女时代,吉尼亚到拉丁美洲旅行、学习、工作,其间数次感染了痢疾,还有好几次患上了肠道感染,用的都是甲硝唑抗生素来治疗的,在2008年到2009年里,她曾此次四次服用了甲硝唑,但腹痛并没好转,反而更加频繁。2009年她结束了厄瓜多尔的工作后,再次服用了一个疗程的甲硝唑,这次她的腹痛更厉害了,不断的腹泻持续了好几个月。血液检测表明她患有贫血,而且对某些维生素吸收不良。

吉尼亚的情况让布莱泽心急如焚,找了好几名优秀的医生给女儿诊断,最后诊断她患的应该是乳糜泻,对谷蛋白过敏,在避开谷蛋白以后,她的症状逐渐好转,但谷蛋白几乎无处不在,因此她后来在食物上变得格外小心。

布莱泽不仅是位父亲,同时也是一位富有洞察力的科学家,在女儿的这段经历里,布莱泽开始意识到,女儿疾病很可能是抗生素惹的祸,他在书中讲到:

“在我看来,这暗示着,早年对她体内微生物的干扰引起了她的哮喘和芒果过敏,后来,甲硝唑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清除了她肠道里的某些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本来可以使免疫系统不对某些过敏原起反应,包括谷蛋白。”

他后来接触的一项的研究中,证明了他的这一假设,这个研究的核心发现是:与健康人相比,那些最近患上乳糜泻的人们在过去几个月服用过抗生素的比例要高40%。这个结论对确诊为乳糜泻的患者及疑似乳糜泻(60%-90%的可能性)的患者都成立——不分男女、年龄、抗生素的种类。对那些多次摄入抗生素的人们,该比例更高。而且甲硝唑对肠道微生物具有较强的作用,并与乳糜泻的相关性最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发现很多这个时代特有的常见病,包括肥胖症、儿童糖尿病、哮喘、花粉症、食物过敏、胃灼热或胃食道反流病、食管癌、乳糜泻、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自闭症、湿疹等等都和乳糜泻的病根一样——人体内的微生物受到了破坏。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生活着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它们广泛分布在口腔、鼻腔、耳膜、皮肤各处、女性阴道壁、胃部、肠道等等地方,已经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千年,这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群体,这些微生物彼此竞争合作,就像一片大森林里生存的动植物一样,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彼此相互关联形成了互相支持的复杂网络,一旦某个关键物种消失,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害,甚至崩溃。

这些细菌大部分是友好的,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病菌的入侵,消化食物,合成必要的营养物质,参与代谢,形成免疫,影响认知。简单来讲,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群系保障了我们的健康,但现在它们中的一部分正在消失。抗生素在人畜中的滥用、剖腹产、卫生消毒剂、杀菌剂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

02

而比导致这些常见病更严重的后果是,抗生素对人体菌群的破坏,还会让人更容易感染细菌病毒。

布莱泽在书中写过这样一个案例:纽约一个56岁的幼儿园老师佩姬,之前身体很健康,在2010年3月底做了一次小规模牙部手术,然而到了4月中旬,竟然因病去世!

佩姬看牙医的时候领到了疗程为一周的克林霉素,这是用来防止口腔感染的常用抗生素。到了周末,她开始腹泻,刚开始以为普通的胃肠型感冒,但腹泻持续了四天都不见好转,到了与医生预约的那一天已经是下周二了,她已经虚弱到无法下床,后来陷入了重度昏迷。

在医院里通过结肠镜检查,医生发现了她患有严重的感染,罪魁祸首是一种叫“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细菌。这种细菌在健康人的结肠里也有分布,通常它们都在忙活自己的事,不打扰我们。

但如果肠道里的微生物比例失调,比如因使用抗生素导致其它细菌数目锐减的时候,这种细菌就会像野火般蔓延,几个小时就能占领肠道,引起严重的后果。佩姬身体里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可能本来就有,也可能是被传染来的,但如果结肠是健康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会被肠道内其它菌群抑制住,不会作恶。但不幸的是,她摄入的抗生素损害了她体内的正常菌群。后来医生对她使用了更多的抗生素,但这些治疗都不见效,最后只能给她进行结肠切除手术。尽管医院做出了种种努力,但佩姬还是失去了生命。仅仅两周的时间,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女性就这样凋谢了。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当时人们还没有发现“艰难梭状芽孢杆菌”与抗生素使用引起腹泻之间的关联,有两个科学家玛乔丽和米勒曾进行了一些列实验来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在抵御致病细菌中的作用。他们给小鼠喂食肠炎沙门菌,当他们将细菌喂给正常小鼠的时候,需要10万个细菌才可以感染一半的小鼠,但如果先让小鼠口服一次链霉素,隔几天再喂沙门菌,这次仅仅3个细菌就足以感染它们。这可不是10%或20%的差别,而是3万倍的区别!

后来米勒和同事们又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它的抗生素也会有如此效果。即使是抗生素使用数周后,这些动物依然很容易被少量细菌感染

1985年美国芝加哥爆发了一次严重的沙门菌感染事件 ,超过16万人生病,数人丧命。调查发现,一家连锁超市出售的牛奶正是此次沙门菌爆发的源头。当时美国卫生部在研究50位受害者与50位未受感染的对照组,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在生病前一个月里,您是否服用过抗生素?结果发现那些在过去一个月里服用抗生素的人,比那些仅喝了牛奶但没有服用过抗生素的人患病的概率高了5.5倍。

03

而更可怕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抗生素的杀伐下,细菌经受高强度的选择压力后,耐药性、传播性、毒性都在与日俱增。

美国疾控中心主任汤姆·弗里登医生警告说:“耐药细菌分布在人群的每个角落,包括每一所医院,每一个诊所。在美国,每年至少有200万人感染上这些耐药细菌,2.3万人因此失去生命。这就是目前的状况,这些细菌战胜了我们最好的抗生素。……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几年里,对于那些患上致病性感染的病人,我们可能会陷入无药可用的境地。”

04

从20世纪下半叶到现在,西医方面的许多伟大进步,大部分都得益于抗生素的使用,最初人们没有意识到抗生素有什么危害,直到现在才尝到苦果。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对此,为了扭转抗生素带来的危机,布莱泽强烈呼吁,不要再滥用抗生素了!他在书中写到:“首先我们必须节制自己使用抗生素的欲望。”这个呼声既针对患者,也针对医生。

他对患者家属说:“告诉你的医生,你想先观察几天,看看咳嗽是否会有所好转,再决定是否服用阿莫西林。……即使你忧心忡忡,也不要催促医生马上给个药方,如果家长不再向医生施压,医生们也可以更好地判断孩子是否确实需要抗生素。”

而对于医生,他希望儿科医和其他医护工作者在这方面加强培训,在培训的时候养成谨慎使用抗生素的习惯,要仔细权衡每位患者的病情。

但他也明白,要做出这个关键决策并非易事,需要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才能培养出准确的判断力,儿科医生都太忙了,仔细诊察,和家长详细讨论、解答疑惑、解释可能的风险……都需要很多时间。

这个情况咱们国内和美国何等相似。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知道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但在医院化验完以后,无论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医生往往都会开抗生素的,你要问为什么,医生会告诉你“预防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就属于医疗事故了,这不是一个医生承受得了的,家长也接受不了,所以只能采取比较保守的做法。因此避免抗生素的滥用,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我们国内,都是几乎不可避免的,目前似乎很难转变。

05

但是,我想说,如果你是在美国,那没的可选,只能尽量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但孩子生病了,尤其是看着比较揪心的病,我们要什么都不做,那得需要相当强的心里承受能力。

但我们既然生活在中国这篇土壤上,那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形了,老祖宗流传下的中医,尤其是儿推,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远离抗生素。这样的案例在我们这里太多太多了,在我们这里学过儿推的朋友们,只要坚持去用,绝大部分都能让孩子远离医院,更别提抗生素了。

为什么呢?因为儿推不是把细菌、病毒给推走,而是调和阴阳,恢复身体的内环境,当环境恢复正常,就自然适合有益菌生存了,而有害菌更喜欢生活在不正常的环境中,比如过热过湿过寒,当这些因素不见了,有害菌和病毒自然就待不下去了。

不光是儿推,中医的汤药、针灸、刮痧、拔罐等等方法,包括我们平时的生活保健,都是这个目的——让我们的身体恢复阴阳平衡,阴阳平衡的身体内,生态环境自然是正常的。从西医的病菌理论角度来看,在这样的身体环境里,各种微生物就能像“朝阳群众”一样,共同发挥守护大环境的作用,不容坏分子安身。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身为中国人是多么幸运的事呢,有时看到一些外国人生的病,明明一个简单药方,甚至食疗方就能解决的问题,竟然因用了抗生素,或没有找到有效的抗生素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丧命,不禁唏嘘!

最后,还是那句话,真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学习儿推和中医育儿方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远离抗生素,尤其是在新冠病毒一轮轮肆虐的今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