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职业道德?管好自己的腿,闭上自己的嘴

 千言无万语 2021-10-28
阅读第1171天

前几天,看到栩先生的一篇文章,关于杨奇函电话录音被爆的事情。本来嘛,杨奇函的一番言论确实有不当之处,这个不可否认。
 
而这件事情的关键点并不在这,而是这段录音由他朋友暴露出来的。当我看到这个消息,也是头皮发麻。莫名的又是一种感觉:人性啊,人性啊!
 
其实人际交往中这些纠葛的事情,生活和职场都会存在。有的人也许是脑子二缺,也有的人就是喜欢干损人不利己的事。也因如此,世界才有光明和黑暗吧。
 
 
 
01
 
首先谈一个词,什么是职业道德?客观来讲,这个词主要是放在职场中的人使用,进而才扩大到人际关系,甚至关于对自己国家的讨论。
 
在我想来,职业道德是一个较为灰度的东西,是大家都要遵守的游戏规则。规则有没有好坏呢?没有。大家遵守的,那就是好规则。
 
比如高考,一直以来饱受争议。它有没有弊端呢?有很多啊。它能够完全杜绝不良的事情发生吗?不能。但能够带给大部分人公平,就是好制度。
 


继续谈职业道德。工作之后,其实我们都会知道每个行业都是“水深”的,总会有些不能摆在明面说的内容,这是一个常识。
 
你去理发店,问要找哪种发型师。你想了想,还是找了总监托尼老师,价格最贵。可是,这个托尼老师也许就是才出道三个月的学徒。
 
这时候,前台小妹该怎么说?提醒你,这个托尼老师其实就是个刚转过来的学徒,你确定要花这么多钱让他给你剪吗?
 
我想想,前台小妹应该不会这么说。所以,为什么说职业道德是灰度的?因为它里面是包含了一些黑暗的东西,一些让我们看到,就会不爽的内容。
 
这时候怎么办?装作正义的模样,不与之同流合污?当然可以。不过,切记一点:不要占着人家的地方,拿着人家的钱,还砸人家的锅。
 
这就违背了职业道德,也不要觉得自己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人类群体最痛恨哪种人?不是那种弄虚作假的,而是“背叛者”。
 
背叛者,一旦实践了,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会出现变化。可以不认同所在组织价值观和行事,那就“挂冠归去”即可,而不是赖在这里舔食砸碗。
 
和朋友谈历史,有次谈到明朝。以我浅见,明末时期的东林党,就是典型的不遵守职业道德。这是一群自诩为“报国无门”的热血志士,很不幸,其行事却截然不同。
 
此党门人,让我又验证了一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书院门口的那副对联至今传颂,可惜了了。
 


吃着大明朝的饭,骂着皇帝,骂着各种政策。本来嘛,读书人,发发牢骚,指点下江山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他们的初衷貌似有点问题。
 
国家利益?不存在的。更多的,还是为自己一亩三分地打着小算盘。再本来嘛,党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明还没有灭,就马上跪地求饶,成为“识时务者”,觉得就略带讽刺了。
 
当我写到这里时,终于明白了一点,为何有所谓的“职业道德”,为何在职业之后加上“道德”二字。因为,职业常寻,道德难求啊!
 
 
 
02
 
一个月前,池子的事情闹得还是蛮大的。越来越感觉,写热点事件如果能够延后下,确实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至少,看到的会略多一点点吧。
 
我粗略了解下,大家并不是那么关心池子。毕竟,中国14亿人,知道池子的能不能有10%我都不确定。但是说到银行,我想50%的人还是应该知道的。
 
这算是属于娱乐圈的撕逼事件吧,三天两头总会发生一二起,贵圈本就如此,倒无可厚非。可是,这次就涉及到一个敏感点:银行泄密。
 


我算是一个半法盲吧,法律知识懂得不多。除了知道不能坑蒙拐骗,奸淫掳掠外,其他的懂得真不多。恰好,银行这件事貌似了解点。
 
看到池子的表述时,我是相当怀疑的。怀疑无他,中信银行怎么可能在未经过他允许的情况下打印他的流水,他又不是红色通缉令的人物吧。
 
哪怕打印了,关键是还把这个单子寄给他。我觉得只要智商大于0以上的人,应该都不会做出还把证据递给别人的XX行为吧。现实是,我对于智商的理解还是偏浅。
 
那位银行职员是悲剧的,比那位行长悲剧,至少行长换个地方任职就可以。毕竟,能够当上行长,比这个小职员要深得多吧。
 
这位银行职员和行长就是违反了职业道德。不应该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公布别人的流水记录,同时,身为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去考虑维护银行的声誉。
 
这件事背后牵扯的肯定不止这两位,但是世间行事也本是如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我想,他们在做那件事情的时候,是否想到这对于银行会有多大影响呢?
 
应该知道,但还是做了。也许是鬼迷心窍,也许是来自某些不明力量的压力。不过相比前一条,后一条更致命。
 
这就好比一个销售人员,因为沟通技巧不好,业绩太低而被开除;相比因为出卖公司机密而被开除,给新面试单位的印象就截然不同。
 
对于公司而言,能够做好对客户的职业行为固然是好,不过维护公司利益才是最核心的。换言之,如果两者出现冲突,也许是选择后者。
 
这让我想到,公司里面出现人员流动很正常。但是,有的人离职前所做的事情,就是对这个人最深刻的印象分数。
 


有的人要辞职,就是拍拍屁股走了。这种人也许是由于性格乖张,也许是他对于公司有较大怨言。不论哪种,这么做,就已经是触碰了忌讳了。
 
今天在书上看到一句话,我觉得很棒:一个负责的和尚,哪怕中午要还俗,早上该敲的钟还是会敲好。很显然,能够辞职前做好交接,维护公司最后的利益,就是难得。
 
不过,后来一想也理解了。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负责。能够做到负责,本身就不易。像我接到过几个电话,都是之前同事再次应聘企业的HR打来的。
 
电话中,我不吝褒奖之词,为何?敢去这类做回访的公司面试,本身就不会太差。他们离职前,把各种事情都整得妥当。这类人,才是聪明人!
 
 
 
03
 
由于工作职能,我会经常进行教职员工的培训工作。培训时都会谈到一些重点,其中有一条:任何时候,你们都无权给家长、学生做保证。
 
这句话什么意思?因为家长、学生花钱参加补习班,总会纠结一个问题:补习之后,是否有效果?效果有多大?
 
效果有没有?肯定有,不然也倒闭了。有多大?能不能三个月之后提升50分?也许说一句可以,家长上万大洋就交了,但是不能说。
 


是因为达不到吗?不一定。因为提升80分,90分的人也有,提升20,30分的也不少。同时,也有基本没提升的。
 
因为成绩提升这件事,不是一个必然事件,它是一个可能事件。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想办法去增加提升成绩的概率,也仅此而已。
 
如果,家长和学生能够做到听从老师安排:按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预习,不迟到早退,那进步到多少是很有可能的。为何?因为前面进步的同学就是这么做的。
 
这时候家长问:我补习一年,是不是提升20分没问题?也不一定。大多数学生补习一学期平均提升20-30分很正常。但,也会有意外。
 
因为这个意外,学校上下,包括校长、老板都没法做出百分之百的保证。对于咨询师和教师,不做这种保证,首先就是不能在这点欺骗家长。
 
其次呢,就是他们没有任何权力代替学校或者领导做出这种回答。我也会发现,偶尔会有脑子短路的伙伴,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言论。
 
比如说哪位老师不好,比如说到时候我给你优惠啊,比如说肯定能够提升多少多少啊……这就是乱位啊!
 
这也是职业道德的修炼还不够。当然,最关键的责任还是在于主管。就像打仗如果失败了,基本不会所有的士兵处决,而是将领斩首示众。
 


所以,会有人不服气:凭什么我做了事情,功劳是领导的?很正常,因为你犯错了,板子也是先打在领导头上。
 
我就经常给主管们说:如果老师业绩不好,或者出现什么问题,我不会找他们麻烦,我会直接整你们。因为你们是人家的老大。
 
同时,这就像家长抱怨孩子多么不乖,多么叛逆一样。子不教,父之过。问题的根源,不一定就是在当事者身上;背后,总会有更多可挖掘的秘密。
 
 
 
【结语】
 
其实职业道德也会涉及信誉二字。古代商人击掌即可成诺,现在白纸黑字也不过笑谈。任何的规则,永远都是只防君子难防小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