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穆 师道者尊严

 北宋太尉高俅 2021-10-28

20世纪30年代的北大,有“北胡南钱”之说,指的是胡适和钱穆讲课最受学子们的欢迎。钱穆个子不高,戴着金丝边眼镜,身着灰布长衫,看上去温和可信。通常,钱先生夹着几本书,旁若无人地走上讲台,然后将书打开,半倚半靠在桌上,低着头,一只手自顾自地翻书,仿佛天地间只有他自己。翻了一分钟左右,见全堂坐定了,都聚精会神了,他便停止翻书,一时谈锋滔滔,把全体带入了中国通史的历史长河之中……

一般的教室是不够大的,钱穆的课多在大礼堂里上,学生或站或卧,三百多人是常事。在北大,教授迟到为大忌。可是有一次,钱穆迟到了二十多分钟,竟然走不进教室,他只好踏着课桌走上讲台。有人一直追到西南联大,听了他六年的中国通史。有位新生问,钱先生与胡先生的观点不同,为什么不当着学生的面争论出个高低呢?钱穆回答说,多学多问之处,才能出学问啊!

钱穆在课堂上挥斥方遒,深受学生喜爱,私下里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不过,钱穆采取有教无类的态度,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浅显再幼稚,他都会耐心解答,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有人觉得没必要,钱穆却讲了一个典故。当年十八岁的张横渠持兵策来西夏边疆,范仲淹正色道:“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张横渠带着《中庸》而返,后来写出了千古绝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到这里,钱穆指出,孔子所谓“知者不失人,也不失言”,他是宁可失言了,也不能失人啊!

1952年,十八岁的李敖前来拜访。钱穆告诉他:做学问一要有恒心,二要防骄气。后来,李敖多次攻击钱穆与蒋介石关系亲厚,但始终赞叹他的教育家风度。1986年,过完九十二岁生日的钱穆在台湾素书楼讲完了一生中的最后一堂课,嘱托道:“你们是中国人,不要忘了中国!”

钱穆演讲

钱穆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七房桥。父亲是前清秀才,三次参加乡试都病倒在考场,只好回乡当私塾先生。钱穆出生时,曾连续哭了三天。父亲边哄边叹息:“此儿当命贵,误生吾家耳。”钱父去世得很早,临终嘱咐儿子:“汝当好好读书。”

钱穆天赋惊人,一篇文章读三遍就能背诵。老师钱伯圭见他最爱《三国演义》,开导说:书中开篇的分合说法并不妥,欧洲现在治而不乱,值得效法啊!这话让他思索了一生。不过,他的读书生涯并不顺利,先是与刘半农等闹退学,被常州府中学开除,后又赶上辛亥革命,再从南京钟英中学回了老家。

钱穆重操父业,在乡下教了十年小学、八年中学,非常享受教书生活。此外,他发愤精研国学。夏天被蚊子咬时,他像父亲一样把两脚放进瓮里。每有所得,钱穆便写成字条,然后散步时逐条思索,渐渐集腋成裘,发表了不少文章和著作。其中《先秦诸子系年》一书深得学术界好评,顾颉刚称其为“民国以来战国史之第一部著作”,并推荐当时三十六岁的钱穆到燕京大学担任国文系讲师。

拿着中学文凭去做大学教授,只有民国才有此等异闻。

钱穆初来乍到,司徒雷登问其对燕京大学的印象如何,钱穆直言道:“入校门即见'M’楼、'S’楼,此何义?所谓中国化者又何在?此宜与以中国名称始是。”事后,校方研究后,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建筑物一律赋以中国名称。唯有园中小湖,竞相提名而不得,索性就叫“未名湖”。

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学人纷纷南渡。在国仇家恨的刺激之下,钱穆一边在西南联大授课,一边正式编写《国史大纲》。其间独居岩泉寺,连探访的陈寅恪都说,他要是像钱穆一样,非得精神病不可。该书在1940年6月出版,被教育部列为大学用书,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

钱穆书法

1949年,钱穆避居香港,赤手空拳开办新亚书院。

钱穆几十年如一日地修习太极拳,打一套拳大约半小时,功夫深浅难说,但确实像模像样。在香港那会儿,有俩“烂仔”到课堂上捣乱。钱穆火了,冲过去摆了个揽雀尾的起手,大喝道:“想怎样?”吓得他们一溜烟地跑了。后来新亚书院等三家合并时,在钱穆的力主下取名“香港中文大学”。

钱穆的命很硬,早年订的娃娃亲沈氏夭折。1928年,在两个月内,他先后失去了妻子邹氏、新生儿以及大哥。钱穆的第二任妻子叫张一贯,曾是小学校长,十分刚强,1949年,带三子一女留在了国内。在台湾一次演讲中,屋顶一大水泥块掉下,钱穆头部重伤。

钱穆养伤期间,一位叫胡美琦的女学生经常来照顾他。两人日久生情,最终结婚。当时,钱穆六十二岁,胡美琦二十七岁,堪称黄昏恋。

胡美琦的父亲曾是国民政府江西省主席,极为知书达理。婚后,他们虽住在九龙的贫民窟里,却下棋吹箫,自得其乐。没有这位贤内助,钱穆晚年不可能有《晚学盲言》等传世之作。

1990年8月30日,搬离素书楼的钱穆过完九十六岁生日后,在台风里离开了人世。

钱穆一直没忘记在中学读书时体操老师刘伯能对他们的训诫:

汝辈非糖人,何怕日

非纸人,何怕风

非泥人,何怕雨

怕这怕那,何时能立?

【公众号介绍】了解民国人物,感受民国风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