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羽与李冶——大唐诗坛的佳话与悲剧(3)

 泉石影像 2021-10-28

陆  羽  与  李  冶

            ——大 唐 诗 坛 的 佳 话 与 悲 剧

文/陈玉祥

离合悲欣     幻灭人生

    唐代诗坛巨匠,大凡艺术眼光独到者政治上往往短视。诗仙李白持才傲物,自比管仲,张良,诸葛亮,谢安,政治抱负要“申管晏之教,谋帝王之术”,“辅弼帝王,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看不出太平天子唐玄宗只是要他当个歌功颂德的辞章翰林。受冷遇放归后,既错投永王李璘与兄(太子肃宗)争江山,打内仗的行列。兵败被捕,经大臣极力营救,才判刑流放夜郎。五十八岁的暮年之躯,饱受羁押之苦。山水诗人王维也因叛逆安禄山攻陷两京,被迫接受伪职而身败名裂,经其弟托情奔走,为之削爵赎罪,才免牢狱之灾。名噪江南的女冠诗人李季兰恃才上诗,也不能幸免。

    建中四年(783),李冶奉旨入长安,正是多事之秋。各地藩镇割据称王,乱兵攻陷京城。唐德宗携贵妃、太子仓皇出逃,车驾西奔奉天。乱兵拥载被软禁京城的原太尉朱泚为主帅。朱泚利令智昏,公然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汉。大肆捕杀唐宗室郡王等七十七人。强逼大臣就范。滞留京城的李冶身陷贼窟,失去人身自由,被迫上诗献赋,为新朝唱赞歌,以至埋下杀身之祸根。不久,各路勤王兵列,两京克复,朱泚兵败身亡。清查余党中,李冶顿成诛连罪犯。据唐人赵元一《奉天录》载,德宗怒视抄出的诗篇,召李而责之:“汝何不学严巨川诗,'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下令乱棒扑杀之。一代红颜才女,因文字之祸,血肉横飞,惨死在乱棍之下。

    《敦煌残卷》有李冶《陷贼后寄故人》诗:“鼙鼓喧城下,旌旗拂座隅。仓皇未得死,不是惜微躯。”叹息不能随皇室逃出城,身陷泾原叛兵中的无奈。另一首“故朝何事谢承朝,木德O天火O消”,“闻道乾坤再含育,生灵何处不逍遥”。这首是否为李冶被迫献给朱泚新朝的贺诗?诗意故朝已倾,火德已消,新朝治下的黎民唯求世道安宁……

    唐德宗昏愦失政,委社稷、臣民而去,侥幸复位,便大肆清算。怪罪屈于凶威的一弱女子,则令扑杀;足见封建帝王的凶残本性。消息传来,陆羽无比悲愤,久久陷入深切怀念之中。当时政治高压之下,只能借咏《会稽东小山》诗寄托哀思:“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在情爱上陆羽永远是“边缘人”。君子发乎情,止于礼。陆、李情谊迷雾,面对现实,总是选择无奈与理智。女冠诗人李冶孤零飘泊,因文字祸惨死京城长安——身前不见还俗嫁作人妇。茶圣陆羽萍踪江南,与李冶交游密切时已过中年;孤寂人寰,终身未娶也是史实。贞元二十年(804)离世,葬杼山。

    陆羽胸怀功于人类,有利民生的大志,毕生不做歌功颂德侍臣,只写济世益民茶文章。“天下士子半与之为友”,足迹踏遍江淮三十二州县。使他对朝政得失,民生疾苦洞若观火,了如指掌。无心仕途,鄙弃功名利禄,皇帝诏拜他为“太常寺太祝”、“太子文学”,均不就。《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精行俭德之人”的茶道精神才是他的人生理想、价值观。《茶经》出,“天下益知茶”。这是划时代的科学文化巨著!大唐茶道传播天下,传之世界饮茶成风。

    陆、李情谊,为“意甚相得”的忘形之交;有“小鸟依人”的厚谊真情;离合于乱世,走过悲欣幻灭的人生。品茶读史之余,随笔成文,求海内方家教正。

     作者陈玉祥,《岳口镇志》(1990年版、2003年版)主编,天门陆羽研究会研究员。幼时师从金范山、金仲华先生学书。参加工作闲暇遍览古今碑帖,浸润翰墨文史,酷爱优秀传统文化,有学术散文《茶话书法审美》登载于《陆羽研究集刊》第15期。

陆羽与李冶——大唐诗坛的佳话与悲剧(2)

陆羽与李冶——大唐诗坛的佳话与悲剧(1)

岳镇寻梦之四·旧时岳口十景

陈玉祥书法作品选

天门·白雪含冻 红梅放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