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 | TBC深圳青少年芭蕾舞比赛发起人薛菁华:希望深圳诞生更多芭蕾种子!

 街心舞苑 2021-10-28

图片


曼妙的舞姿,轻盈的纱裙,旋转的脚尖。近日,由中国芭蕾舞艺术家、教育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薛菁华发起的首届TBC深圳青少年芭蕾舞比赛一经推出,就吸引了许多关注目光。芭蕾这门高贵优雅的舞种,走进更多公众的视野。

深圳这座因改革而生,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化城市,文化发展态势一片向好。推出与深圳文化品味相匹配的文艺品牌,是包括薛菁华在内的每一个文化工作者的心愿。发现更多芭蕾“种子”,是薛菁华设立芭蕾舞比赛的初衷。

图片

她们眼神中透出对芭蕾深深的渴望

1991年,薛菁华离开长期工作的北京,来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参与深圳艺校的筹建工作,教授芭蕾艺术。

图片

薛菁华


30年前的深圳,深南大道是一片滩涂,农田村落分布两侧。来深圳后,薛菁华一头扎进芭蕾舞教学之中。当看到7岁女儿跟小朋友们的游戏只有捉迷藏、跳皮筋时,她感到有些可惜。她想给孩子们营造学习艺术的环境。这个信念,驱使她带着这群孩子,开始了教授芭蕾舞之路。

那时深圳很少人接触芭蕾,薛菁华就和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讲芭蕾历史,独自编排所有动作进行教学。由于先生在香港工作,每天她在香港舞蹈团上完课后,就拿着一瓶水,一块面包,排队几个小时过罗湖关,只为给7个孩子上课。


图片

一年又一年,薛菁华扎根这里,跟着她学习的孩子从最初7个,慢慢发展成如今的1000多个。教学过程中,她不断发现优秀艺术苗子,悉心培养,一步步引导她们走上专业道路。

她像农民一样播种,把一颗又一颗芭蕾种子,播种进深圳这片土地。支撑她走下去的信念,是每当教会孩子们一些舞步、一段舞蹈时,她们眼神中透出的对芭蕾深深的渴望。薛菁华说,培养一颗心很重要。长期学芭蕾的孩子,以后不管在社会上担任什么角色都会有出息,因为长期学习芭蕾,练就了她们一颗坚持的心。

图片

芭蕾是需要时间沉淀的文化

芭蕾舞是一门优雅而严谨的艺术,每一个动作都是围绕如何塑造更完美的身体线条,以及更有力、更轻盈、更具观赏性的舞姿这样一个核心展开的。从教数十年,薛菁华认为,芭蕾舞者的外型、体型等先天条件尤为重要,需要经过长期全面的训练,做到关节、细胞和肌肉各个部位协调,这是一个出色芭蕾舞者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艺。

然而,有些舞者在肢体练习上很用功,但没有注重舞蹈的情感表达。所有好的舞蹈都是发自内心,同样一支舞蹈,不同舞者演绎出不同感觉,这种差异源于每位舞者不同的情感表达。在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融入舞者对艺术、对作品的理解,用心演绎出来的舞蹈则更打动人心。“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环境的因素尤为重要。碰到好学生,真是求之不得,要精心培养。具备黄金条件的人才,必须进黄金的学校,在黄金的时间接受黄金的训练,才能天时地利人和。”薛菁华说。

图片

这些年,许多芭蕾舞者从深圳走出,把美妙舞姿带给全国观众。本次比赛邀请的王雨菲,就来自深圳本土。王雨菲6岁开始跟随薛菁华练习芭蕾。薛菁华对这个“好苗子”悉心培养,引导她在芭蕾路上越走越远。王雨菲11岁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的芭蕾舞专业深造,凭着对艺术的坚持与执着,成为中央芭蕾舞团一名优秀年轻舞者。薛菁华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年的培育和等待。

在深圳,和王雨菲一样的“芭蕾种子”还有很多。薛菁华一直在思考,光给孩子们教学还不够。她想搭建一个平台,让学芭蕾的孩子有一个展示交流机会。2019年,创立深圳青少年芭蕾舞比赛的想法在她心底萌芽。

她的愿望跟几位芭蕾教员不谋而合,经过三年推动,今年5月,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下,由深圳市演出有限公司、TBC深圳青少年芭蕾舞比赛组委会主办的首届深圳青少年芭蕾舞比赛正式启动,深圳进入“芭蕾时间”。

创办这个比赛的初衷,是发掘更多芭蕾专业人才,让禀赋突出的孩子,拥有一个更大展示空间。同时通过比赛,普及高水平芭蕾表演,让更多孩子了解和喜爱芭蕾,从而走进芭蕾世界。

芭蕾是需要时间沉淀的文化,是所有舞蹈中最高级的艺术,真正掌握这门技艺,需要花大量时间,吃不少苦。对于薛菁华来说,创办这样一个高标准赛事,更多的是希望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让老师和家长们欣赏到高水平芭蕾演出,认识到孩子们的差距,进一步提升教学方法和水准。

图片

让芭蕾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芭蕾作为西方舶来的舞蹈艺术,有着几百年历史。自上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中国芭蕾以中国民族特色为立足点,对西方芭蕾艺术进行大胆创新与突破,从而使中国芭蕾艺术焕发别样艺术生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薛菁华演出剧照


常年在深圳从教,薛菁华看到,尽管芭蕾在中国越来越“热”,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芭蕾却没有像其他舞蹈艺术一样,得到最大化的普及和推广。在她看来,深圳芭蕾舞起步并不晚,但因各方面原因,发展一直较为滞后。回想30年前刚到深圳时,深圳提出成立深圳粤剧团、深圳交响乐团和深圳芭蕾舞团设想。深圳粤剧团、深圳交响乐团已经成立,而深圳芭蕾舞团却迟迟没有落地,薛菁华感到惋惜。

“芭蕾舞是一门国际艺术,是民族与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交流很好的桥梁纽带。外国人来中国,欣赏到中国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看到了我们国家拥有自己创造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这就实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薛菁华说,深圳应该有芭蕾等与城市特质相匹配的高端艺术,有些产品不能只在民间自由生长,希望政府多从发展的角度进行推动,将优秀品牌展现出去。

与此同时,深圳此前尚无一场高端专业的芭蕾赛事,为芭蕾舞教育者、芭蕾舞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不利于芭蕾在深圳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承。这样的愿望,也促使着薛菁华去打磨一个高水准、专业化的芭蕾舞品牌。如今,TBC深圳青少年芭蕾舞比赛在深圳落地开花。中央芭蕾舞团、苏州芭蕾舞团等表演艺术家汇聚深圳,带来传统经典芭蕾舞剧目展示,为深圳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足尖艺术盛宴,用芭蕾舞姿点亮湾区舞台。

图片

“深圳已然很美,何不用芭蕾重新定义?”面对未来,薛菁华充满期待。深圳的发展既要有高楼大厦,又要有文化艺术,青少年芭蕾舞比赛只是一个开始,她希望更多芭蕾种子在比赛中诞生,在深圳诞生,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让芭蕾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图片


来源:华南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