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寥笙】水肿

 chi_ping 2021-10-28

图片




麻杏五皮饮治肺失宣降脾虚湿阻水肿

陈某,男,17岁。

症状:全身反复浮肿7个月。全身浮肿,面目肿甚,眼眶红赤,腹胀如鼓,阴囊肿亮,下肢肿,按之如泥,大便微溏,小便少,舌苔薄黄微腻,脉细弱。

辨证:肺失宣降,脾虚湿阻。

治法:宣肺化气,扶脾除湿。

处方:麻杏五皮饮加味:

麻黄6g,杏仁9g,桑根白皮9g,茯苓皮18g,大腹皮9g,川陈皮9g,生薏仁12g,生姜皮6g,连翘9g,赤小豆31g。

三剂,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本方服三剂,头面及上肢肿消,下肢肿亦减轻,胃纳好转,日进食270~300g。小便清长。连服十九剂,全身浮肿消失。继给大补元煎丸以滋肾气,补精髓,服丸药一月后,函访尿蛋白转阴,恢复健康。丸方药味:

熟地100g,山药100g,枣皮50g,枸杞子100g,当归50g,杜仲50g,炙甘草50g,党参50g,黄芪50g,白术50g,五味子50g,河车粉50g。

诊治心得:本案为肺失宣降的阳水肿。阳水肿治较易,但亦有难治者,故处理时应提高警惕,胆大心细,以防他变。水肿病难治,孙思邈、徐灵胎均有此同感。徐谓“内经有利水之法,其穴有五十七处。又须调养百日,且服闭药,而此法失传,所以十难疗一。余所治皆愈而复发,遂至不救。虽因病者不能守法,亦由医治法不全耳。惟皮水、风水则一时之骤病,驱风利水,无不立愈,病因各不同也”。

实脾饮治脾阴虚衰湿阻水肿

曾某,男,40岁。

症状:全身反复浮肿发作三月余。大腹膨满,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胃纳不佳,每餐进食约30g,食已反胀,夜眠差,大便稀溏,次数多,小便短少;苔薄白微腻,脉细弱。

辨证:脾阳虚衰,水湿内聚。

治法:健脾和中,燥湿利水。

处方:香砂胃苓汤加减:

广木香6g,香砂仁6g,制苍术9g,川厚朴9g,川陈皮9g,甘草3g,炒泽泻12g,猪苓12g,白术9g,纹党参12g。

三剂,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本方连服三剂,效果不显,腹泻更甚。旋即换方用实脾饮以温运脾阳,除湿利水为治。处方:实脾饮

川厚朴9g,广木香9g,焦白术12g,草果仁6g,熟附片(先煎2小时)12g,炮干姜12g,炙甘草3g,纹党参12g,木瓜9g,大腹皮9g,白茯苓12g。

七剂,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服药一剂后,腹胀大减,胃纳增加,日进食270克,大便次数减少。服至第七剂,下肢浮肿消尽,小便增多,大便泻止,惟腹仍胀气,腹水未消尽,乃于原方加重行气药份量,厚朴加大为18克、广木香加大为12g,气行则水行,续服一剂,腹胀迅速消失,腹水亦尽,病告全愈。

诊治心得:本案为脾失健运阴水肿。阴水较阳水更为难治,初诊用香砂胃苓汤无效,复诊投实脾饮始奏肤功,继又加重行气之药腹水消尽方告全愈。治疗水肿病,务须全力以赴,不容大意。

真武汤治肾阳虚水不化气水肿

夏某,男,35岁。

症状:全身反复浮肿2年余。腹胀,大便溏泻,畏寒肢冷,腰痛,小便少,胃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辨证:脾阳失运,水湿内聚。

治法:温运脾阳,除湿利水。

处方:实脾饮加减:

川厚朴9g,广木香6g,焦白术12g,草果仁6g,大腹皮9g,白茯苓12g,熟附片(先煎2小时)12g,炮干姜12g,炙甘草3g,炒杜仲12g。

七剂,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本方连服七剂,浮肿未减,诸恙如故。复诊:

辨证:肾阳虚衰,水不化气。

治法:温暖肾阳,化气行水。

处方:真武汤五苓散主之:

熟附片(先煎2小时)12g,生姜9g,茯苓15g,白术15g,白芍9g,桂枝6g,炒泽泻9g,猪苓12g。

七剂,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本方服至第七剂,除腹胀腰痛稍减外,余症同前。因稍稍见效,遵“效不更方”之训,守方续服至十二剂,小便增多,下肢肿渐消退,腹胀大减,胃纳转佳,每餐可进食60g以上。服至三十六剂,腰痛、腹胀、浮肿基本消失而病愈。

诊治心得:本案为肾阳虚衰的阴水肿。阴水多属难治,抑或一时轻快,旋又复发。本例在治疗过程中,亦多曲折,初服实脾饮温脾罔效,继用真武汤温肾方始奏功,医者如不坚定信心,守方到底,效亦难期。

大补元煎治肾阴虚水肿

陈某,男,25岁。

症状:主诉全身反复浮肿一年又二月。面目四肢阴囊均浮肿,下肢更甚,按之如泥,胸肿不显;精神倦怠,胃纳少,腰胀痛,大便欠畅,小便少,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脾肾阳虚。

治法:温阳行水。

处方:五苓五皮加减:

肉桂9g,白茯苓15g,炒泽泻12g,猪苓12g,白术12g,大腹皮12g,炙桑皮12g,炒杜仲12g,生姜皮12g。

三剂,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药后效不显,亦无不良反应。复诊考虑温阳行水无显效,继用实脾饮以实脾利水,服药三剂,面目下肢浮肿渐消,惟阴囊仍肿大。换方用真武汤以温肾行水,四肢肿尽消,而阴囊肿仍在。后用济生肾气汤以温肾化水,阴囊肿消失。经以上四个阶段的不同方治,全身浮肿基本消退,惟下肢踝关节余肿持久不消,达两月之久。同时出现口干,咽红,小便黄赤而少,舌红无苔,脉象细数。

脉证合参,辨证为阳损及阴,肾阴虚余肿。

治法:滋肾阴,补精髓。

处方:大补元煎汤加味:

太子参30g,干地黄30g,枣皮20g,枸杞30g,当归15g,炒杜仲20g,炙甘草6g,白术15g,黄芪30g,河车粉(吞服)18g,五味子12g。

每日一剂,水煎服,日三次。

本方连进二十五剂,小便清长,口干咽红消失,踝关节余肿全消,胃纳正常,精神饱满。最后以本方为丸善后。一年后复查,肾功能正常。

诊治心得:本案初期为阴水肿,继转化为阳水肿。阳虚不能化水,故病阴水,阴虚不能化水,故病阳水,此阴阳消长互根之理也。水肿病踝关节余肿最为难治,本例走了很多弯路,经多次换方,最后方收全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