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上海,谁没有点“优越感”?

 阿里山图书馆 2021-10-28

对于许多人来说,上海的生活是一种标杆式的存在。

走在外滩,望着黄浦江和高楼林立的浦东,背靠诸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让人几乎在一瞬间就能感到国际化都市的魅力;清晰的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随处可见的法桐和24小时便利店,给人们带来的远不止是满足感那么简单;即便是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地铁站,你也能看到某个艺术展或话剧的广告展板——这在其他城市几乎难以想象。

上海,总能带给人们一些“优越感”。它不是目空一切的高傲,而是更公平,更包容,更有融入感的生活环境,吸引不同背景的人们,吸纳全球各地的文化。

图片
图片

🚗 九江路、建业里

这里的一切事物似乎都有两面性。不仅能看到中与外,古与今,东方与西洋的融合,也随之塑造了一批相当新潮的人、事、物:从老克勒到如今的年轻人,从热闹繁华的南京路到彻夜狂欢的长乐路,在上海,种种不同的时代潮流在此交汇,经过整理、捏合和创造,诞生出新的文化现象。

如今,上海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现着自己的城市气质。其中,上海的本土文化同样占据了相当大的话语权,向越来越多的人显示自己的魅力,从而展现出某种时代趋势。

PART ONE

本土的,也是酷的

图片

🚗 永福路

上海,作为一座因租界而成长为现代城市的存在,人们所穿的服饰多多少少承载了一部分城市的历史。

长衫、旗袍、西装、中山装……每一种服装,都代表了一种dress code(着装要求),也是一种身份隐喻。作家木心在《上海赋》里谈到:“上海人能一眼看出你的西装是哪条路上出品的,甚至断定是哪家店做的。”有句略带讽刺的老话也说,上海人习惯只认衣衫不认人,这种夹杂着虚荣的自尊心一方面让上海成为某种名利场的存在,也让不同服装背后的文化产生交融。

图片

🚗 永康路雷米咖啡

清末时期,上海的宁波裁缝应徐锡麟的要求,手工缝制了中国第一套西装,一改之前只能向西方裁缝定制西装的传统。20世纪初,这些宁波裁缝又为孙中山缝制了第一套中山装——按照中国人的体型、生活环境,以西服的款式、剪裁和缝制技艺,综合了诘襟服和中式服装的特点,创造而成的新的服装形式。

中山装的出现,开启了中国服装现代化的道路,而这群生于宁波,在上海扬名立万的裁缝则被称为“红帮裁缝”,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念制作服饰,让每个人都可以按意愿制作和裁剪自己的服饰,通过服装为载体,体现出背后的平等、民主精神。

图片
图片

🚗 巨鹿路

上海,并非一座全盘西化的城市,而是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之下,诞生出一种东方的表达。它不仅反映出一段过往的历史,也驱动着城市向新的趋势走去。

坐拥龙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和油罐艺术中心的徐汇滨江地区便是其中之一。设计团队依托于原先的南浦站旧址、上海水泥仓、上海飞机制造厂等工业时代的产物,在保留部分经典工业气息的同时,以美术馆的形式为整个地区及城市注入新的驱动力。

西岸艺术委员会委员,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和主持建筑师柳亦春曾点评道:“2010年世博会可以说是上海的滨江空间开发的新起点……上海的后工业时代开始,旧工业逐渐退场,文化登场了。”

它不仅通过文化策展、公共空间改造的形式吸引了大众的参与,也形成一种积极的艺术生态,影响艺术家看到更多可能性,更吸引了包括阿里、腾讯、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进驻,将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人文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城市产生新的内驱力。

图片

🚗 零陵北路聚福咖啡

种种迹象都表明,上海是一座不会落伍的城市,即便是那些已经诞生许久的本土事物。音乐上,不少本地乐队都有以上海方言为背景的作品。包括顶楼的马戏团乐队的《上海童年》、电子乐队上海复兴方案(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以上海绕口令为采样,创作的一系列电子乐作品。

即便是在多元丰富的音乐领域中,上海仍能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一代代创作者们,汇集成上海“优越感”的无数分支之一。

图片

🚗 国泰电影院

PART TWO

流动的上海,流动的文化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似乎没有哪座城市的发展比上海更具戏剧性。1845年,上海英租界建立,随之成为中国租界史上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租界,在历史、经济、文化等层面形成深远的影响。

彼时,上海处处充斥着多元的色彩:来自南方与北方的人们;或高雅;或通俗的文化活动;西洋与东方的碰撞、交融。在各不相同的文化浪潮席卷之下,上海随之形成独特的气质——始终如一的流动性。

图片
图片

上海老克勒的迷你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康化曾说:“人常讥上海是四不象:不中不西,亦中亦西。”这恰恰反映出上海对于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共生,形成一种两面性。不论浦东浦西,内环外环,城市既有精致、洋派的一面,也有理性、务实的存在,它不断吸收着外来的、本土的文化,并将其应用在城市各个领域。

图片

🚗 黄浦江轮渡东金线

某种程度上,也许从来没有哪种流行文化在上海占据过主导地位——因为它永远都在变化。作为上海本土戏种,诞生于沪郊田间,由山歌逐渐演变而来的沪剧根据当下背景,开始涌现出新的原创剧目;曾在上海滩时代大放异彩的“红帮裁缝”,如今也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吸引新一代上海人的关注。

PART THREE

一个来到“地下”的机会

如今,上海的文化仍然是丰富、多元的。作为扎根城市,个性鲜明的汽车品牌,MINI愿把一座流动的上海定格下来,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图片

10月29日到31日,2021 MINI库伯杯城市嘉年华上海站将在上海世博会中国船舶馆举办,一场MINI主题的“地下赛道对决”即将上演,届时不仅能看到各式老爷车、改装车、气模车,更能全方位接触MINI的赛车基因。同时,也有趣味满满的车主后备箱市集、坐拥1200+ 设计师、手作人、摄影师、插画师、艺术家、创意人的市集品牌 hola as pop等现场环节,为喜欢冒险的你提供一场从早到晚的“享乐时间”。

图片

这期间,

你不光能和MINI品牌近距离接触,

感受蕴含其中的历史与态度,

也能和个性、态度、生活各不相同的

MINI车主与爱好者,

来一次理想中的美妙邂逅。

图片

点击查看往期文章

图片
图片
图片

(部分图片来自MINI)

策划: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赵姝萌

作者:王铁坨

摄影:五者

海报设计:漆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