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 | 管窥中国古代炼丹术和外用药的发展

 醉牛988 2021-10-29

图片

炼金术在中国古代可谓源远流长,它满足了人们对长生不老与飞升成仙的幻想,因此吸引着一大批“活神仙”们倾尽一生的精力去追寻所谓“点石成金”,“长生不老”的仙方。古往今来的炼金术士中,太上老君可谓是最知名的一位,盖因其在西游记中将孙悟空关进炼丹炉中却使其炼成火眼金睛的“卧底”表现不可谓不精彩,当然,如果我们细究起来,吴承恩他老人家其实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太上老君(老子)生活的年代,人类还没开始炼丹这项活动呢!事实上,炼丹术中的“丹”指的是丹砂,也就是天然的硫化汞,现在我们知道,汞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而由丹砂炼成的“丹药”的毒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各种武侠小说中出现的迅速增强功力的“九转大还丹”也是类似的东西,事实上,“还丹”就是指金丹,而这“九转”就有讲究了,指的是先使硫化汞,也就是丹砂受热分解成硫和汞,再让硫和汞化合成硫化汞,如此往复九次,九转大还丹即大功告成,以今天的眼光看,“九转大还丹”的炼制只是一个硫化汞分解又化合,化合又分解,来回折腾的过程,而且相当之不低碳,不要说增加几百年的功力了,不减寿十年已经是老天开恩了。当然,虽然炼丹术士们的行为在现在的人们看来相当的无知,但是,要知道,一切的认知过程都是从“无知”开始的,也许未来的人们看今天我们的科学研究时的感受就如同现在的我们看古人“炼丹”活动。客观的说,炼丹术士们也确实取得了一些认知上的进展,例如火药的发明,同时,中国的炼丹术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间接的促进了化学的产生,盛赞浙大为“东方剑桥”的李约瑟博士就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道号“丹耀”,其来源就是炼丹术。说起来,炼金术应该也算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只是由于长期以来被打上了“伪科学”的标签而一直为人们所轻视,但是我想,炼金术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应该是有启示作用的,能够起到“以古鉴今”的作用,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炼金术做一个简要的分析,由于精力与篇幅的限制,只能是“管中窥豹”,但是我希望它能起到一个“可见一斑”的作用。

(一)炼丹术的产生:成仙的梦想 

在现代汉语中,“神”与“仙”是并列在一起的,组成“神仙”这个词,但实际上,“神”这个概念的出现是要早于“仙”的,“神”产生于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他的灵魂就会进入神间社会,继续做他的王公贵族。而“仙”的概念则产生于封建社会,“仙”是不会死的,可以说,进入封建社会后,统治者变“精”了:一边是虚无缥缈的“神”,大家说死后会进入神界,但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件事,而另一边是长生不老的“仙”,成仙之后就可以长生不老,永享荣华富贵,这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选择,统治者自然会去追寻更加现实的“成仙”,刚开始,成仙的主要手段是寻仙,即寻找仙人并向仙人乞求长生不老药,战国后期,燕、齐一代传说,在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分别叫蓬莱、方丈、瀛洲,诸仙人和不死之药都在上面。受这个传说的诱惑,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以及后来的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派遣大批方士出海求神仙,希望得到长生不老药,可想而知,这些尝试都失败了。必须要说,这寻仙成功的可能性相当之低,且不说能不能找到神仙,就算是能够找到神仙,神仙会不会不吝赐药也很难说。经过多年失败的尝试,我估计到汉武帝这时他也就是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在寻仙了,但是这时齐地的一个方士对汉武帝说,要求药何必非要找神仙呢,发挥主观能动性,咱们凡人也能炼出长生不老药来,汉武帝听后大喜啊,起码这比寻仙靠谱多了,于是全力支持这个方士炼丹,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炼丹活动,当然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道理:搞炼丹活动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可以说,以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炼丹活动几乎都是在“领导”——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著名道士的不懈努力,唐朝时,炼丹术终于达到了顶峰,几乎每代皇帝都痴迷于炼丹术,而这些皇帝们也大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命天竺方士那罗迩娑婆在金飙门炼药,次年,因服药而罹暴疾毙命。《旧唐书》卷一七一《裴潾传》记载“宪宗季年锐于服饵,诏天下搜访奇士”。元和十五年(820年)春,唐宪宗因“服饵过当,暴成狂燥之疾,以至弃代”。 唐武宗亦好食铅丹。《旧唐书‧武宗本纪》载会昌六年三月,“上不豫,制改御名炎。帝重方士,颇服食修摄,亲受法箓。至是药躁,喜怒失常,疾既笃,旬日不能言。宣宗时,韦澳奏称“方士殊不可听,金石有毒,切不宜服食”。但宣宗不听,“竟饵太医李元伯所治长年药,病渴且中燥,疽发背而崩”。唐朝的死于他们苦苦追寻的仙丹,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死得其所”了吧。 

炼丹术的产生是源于帝王们成仙的梦想,炼丹术的发展也有赖于各朝帝王的大力支持,而炼丹术的衰落也是源于帝王——宋朝时,宋太祖诏令:“伪作黄金者弃世”,炼丹术就此衰落。

葛洪《抱朴子·仙药篇》记载了六种处理雄黄的方法,最后一法是用硝石、玄胴肠(猪大肠)和松脂“三物炼之”。雄黄(As2S2)和硝石(KNO3)同炼,可收集到三氧化二砷(As2O3),再先后用含碳的猪大肠和松脂炼两次,就被还原成为纯净的单质砷。这是世界最早的制备单质砷的方法,比公元十三世纪日耳曼的炼金家大阿尔伯图斯(约1200- 1280)制取砷的方法早九百年。 

另一方面,虽然水法炼丹在当时显得非主流一点,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了溶解常温下呈固态的丹药,炼丹方士们创造了华池这种东西,实际上就是盛有浓醋的溶解槽,我们知道,醋酸的酸性不是太强,溶解性也不怎么好,我们的先人们创造性的在醋中投入了硝石,这样硝石与醋酸组合,起到了类似于稀硝酸的效果,溶解性大为增强。《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有制取硫酸钾的方法:用热水溶化朴硝和硝石,取澄清的混合溶液加热蒸发,使它浓缩,然后在小盆中用冷水从外部降温,经过一宿的时间,溶液中生成的硫酸钾就慢慢结晶出来。这是利用溶解度不同制取药物的方法,也是化学史上的一项创造。水法炼丹的又一重大发现是水溶液中的金属置换作用,西汉的《淮南万毕术》已经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种现象对方士们的吸引力可是相当大,试想,如果仅仅用铁或铜就可以从水中置换出金或银来,那可就赚翻了,于是很多丹家先后作了很多实验,对金属置换现象作了相当细致的描述。 

说到炼丹术的化学成就,可悲的是,中国人只知用火药做不可不提的一点就是火药的发明。唐初孙思邈(581-682)就有“伏硫黄法”:硫黄、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石锅中,用皂角(含碳)三个引火,使硫和硝起火燃烧,火熄后再用生熟木炭三斤来拌炒,到炭消三分之一为止。成爆竹,却不知发展火药武器,火药传入欧洲后却被欧洲人所利用反过头来打中国人,让人不禁感叹造化弄人,这是外话,此处不表。  

(四)中国炼丹术与西方炼金术之比较 

事实上,西方的炼金术受中国炼丹术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中国炼丹术是西方炼金术的启蒙老师,但是又要回到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在自然科学的很多方面总是起步很早,但都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煮熟的鸭子老是被别人拿去用了,自己被落在后面,炼丹术也不例外。在中国人沉浸于飞天成仙的幻想中的时候,西方人却由炼金术发展出了近代科学。在扼腕叹息之余,我想尝试着分析一下西方炼金术发展而中国炼丹术衰落的原因。 

首先是对待炼丹术的态度,中国人对炼丹术是看的非常隆重的,只有得到皇帝或一些达官贵人的支持才可以开展自己的“炼丹事业”,并且炼丹的终极目的是“羽化成仙”,与仙人有关的事情怎么可以当做儿戏呢?而西方则不同,西方人炼金的目的本来就不是成仙,而是希望能将铁或同等便宜的金属转变成金或银等贵重的金属,因此西方的炼金术可谓是全民皆兵,掀起了社会化的炼金热潮。这两者心态的不同从炼金著作的表述上就可以看出来,中国炼丹家魏伯阳比较经典的一句话是“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句话实际的意思是汞易挥发,铅丹能与汞在高温下作用,生成不易挥发的氧化汞,估计那些直白的欧洲人看到这种表述要直接吐血而亡了,要不怎么说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呢,不过,求是的讲,对于炼丹术的长久发展而言,这种类型的表述显然是不利的,它使炼丹术中的一些新进展只能为发现者及发现者周围的少数几个人所知,不能产生一种集思广益的效果,炼丹术进展缓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另外一个表现就是中国人在炼丹术的发展上过分追求一种“思辨的满足”,对充满神秘主义的解释要求甚为严格,也严格地遵守那些符合思辨要求的炼丹方法,毕竟这可是与成仙有关的事情啊,得罪了神仙可不是闹着玩的,但是可悲的是,炼丹术走上了理论化的路线,却与实际的化学反应渐行渐远,当理论脱离了实际,炼丹术的衰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总的来说,西方炼金术可以说是“人民战争”,而中国炼丹术则只是上层阶级的娱乐活动,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炼金术发达了,炼丹术衰落了,就这么简单。 

第二点,就是“量”的思想,文艺复兴后,西方逐渐形成了精确、定量的实验方法,大量的分析仪器也开始使用,而中国的炼丹术则一直固守以前的老路,只重视物质的变化,却忽视了反应前后的量的变化,难以形成系统的科学的理论,这也就决定了炼丹术只能是伪科学,而非科学。 

  第三点,在炼丹的方法上,方士们偏重于火炼,而忽视了水炼。我们知道,固体之间的化学反应相对液体间的化学反应来说,要更为缓慢和困难,条件也更为苛刻。因此丧失了认识更多化学变化的机会。此外,方式们也忽视了对气体的研究,从而对一些化学变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五)小结 

由上文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炼金术虽然产生的动机仅仅是一些方士为了讨好皇帝,以求得自身升官发财,但确实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但遗憾的是,这些成就只停留在“知其然”的阶段,并没有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更不要说升华为科学了,这也启示我们,理论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果对一件事只是表面了解,浅尝辄止,而不是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认识的话,就只能像没头苍蝇一样,付出再多努力也只能是无用功 

参考书目: 

[1]炼丹术:骄傲?或悲哀!  曲进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5期 [2]炼丹术与化学  颜秀云  学苑教育-20096期 

[3]炼丹术:唐太宗因之而死至欧洲变“化学”   科学大观园-200921期 

[4]术道糅杂:道教上清派炼丹术的启示   张崇富  船山学刊-20083期 

[5]中西方炼金术的比较研究  孟冬冬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8期 

[6]论西汉的炼丹术 韩吉绍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3期 

[7]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及缺憾  杨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期 

[8]中国炼丹术中的“黄芽”辨析  赵匡华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4

[9]《中国炼丹术与丹药》 张觉人  张觉人学苑出版社 

[10]《历史上的炼丹术》蒙绍荣、张兴强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丹道悟真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请来电或发电子邮件,我们删除

884833668@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