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捧上“神坛”的祛湿神药薏苡仁,该下来了

 扫地僧一一 2021-10-29

个人简介:张郎中,90后中医,中医学硕士,社区医院坐诊,半日临证半读书,崇尚中医经典,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致力于传播中医思维,让中医思维照亮每个人的生活。

最近一段时间郎中也没发文章,没干别的,就为了做视频。熬了几个夜,掉了几根头发,终于做出来第一个视频。说实话,画功粗糙,做功粗糙,转景也没用好。但是终究是开了个好头。各位看官,走过路过,每一个点击,是对郎中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如果有什么建议和不足,也换迎在文末留言。

如果让郎中总结几句门诊上出现的最多的语句,那么“大夫,你看看我身上湿气重不重”这句,一定能进前三。

除湿是现在一个很时髦的词汇,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身上有过多的湿气。

上到6.70岁的老人,下到上小学的孩童,他们跨越了年龄和阅历的鸿沟,达成了惊人的一致——想祛湿就要用薏苡仁。

不错,薏苡仁确实有淡渗利湿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适合用的。

明明是个士兵,却被各位逼成了将军。

其实在中医祛湿的武器库里,武器是相当丰富的,办法也是各不相同的。

燥湿、化湿、渗湿、胜湿,是不是看迷糊了,我估计很多中医都分不清他们的详细区别。

湿其实本质上就是水的不同形态而已。


1

寒湿

寒湿,顾名思义,就是湿邪和寒邪混在了一起。

图片

如图,被子里的冰块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通过吸管吸出来的。这就好比身体寒湿比较重的人,想单纯通过排湿的方法排除体内的寒湿也是不可能的。

图片

这种情况解决起来并不困难。

在杯子下面加一把火,将冰块烤化为水,自然就可以通过吸管吸出来了。

同理,体内的寒湿,如果能够添一把火(附子、干姜等药性味辛温,可以温化寒湿),那么寒湿的排出就是水到渠成。

有经典为证,《金匮要略》中便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论述。

生活场景:吃凉的肚子就不舒服;喝点啤酒就会拉肚子,大便经常不成型;身体怕冷,下肢水肿;女性痛经,小腹坠胀。


2

湿热

有寒就有热,如果热跟湿混杂到一起,那就是湿热。

湿热混杂到一起是一副什么场景呢?

你可以想象一下洗澡堂,也可以想象一下蒸笼,那种云雾缭绕的场景就是湿热。

夏天的时候往往最容易理解湿热这个概念。

图片

夏天的正午,如果站在光秃秃的水泥地上,第一感觉是什么?

热!

如果往地面上浇一盆水,很快会有水雾蒸腾起来,这种感觉就是——

湿热!

图片

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不去治湿,而是去治热,热去则湿去。

如图所示,把酒精灯移走就可以了。

生活场景中,如何把热移走呢?

最常用的就是苦味药,比如黄连。

黄连的苦味是热的天敌。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夏天人们更喜欢吃一些苦瓜清口,苦味清热,热去则湿去,人体就会感觉舒服很多。

生活场景:大便粘腻不爽,马桶总是冲不干净,外阴潮湿瘙痒。


3

水湿

水湿不同于寒湿,也不同于湿热。

它没有明显的寒热之气的夹杂,更加单纯。

对付水湿基本上是两个办法,一个是芳香化湿,一个是淡渗利湿。

图片

什么是芳香化湿?

一般来讲,水湿是最容易困脾的。


脾这个脏腑,很有个性,喜欢干燥,不喜欢湿润。

如果水湿过重,就会影响脾的运化。

请原谅郎中的画功,上图的大圆圈是脾,它现在很不高兴,因为身上附着很多的水滴——湿。

图片

这幅图里,脾就很开心了,因为身上的湿被扫把全部扫走了。

拖把就是芳香的中药,比如藿香、佩兰、苍术,这些药闻起来都有比较强的香味,这种芳香的味道就可以把水湿清理出去,另一方面也可以激活脾,让脾重新工作起来。

图片

淡渗利湿就更容易理解了。水湿不是多吗,给通个下水道就好了。

大家最为熟知的薏苡仁,就属于此类。

生活场景:吃啥啥不香,到了饭点也不饿,吃多了的肚子胀。口会干,但是又不想喝水,或者喝很多水还是不能解渴。喝进肚子的水停在肚子里晃晃荡荡。大便不成型,稀溏。

所以,祛湿不是简简单单地薏米水就能解决的。

湿有不同的类型,所以采用不同的手段。

有的放矢,方能药到病除。

所以祛湿神药薏苡仁,该被拉下神坛了。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