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越爱你,你越逃”| 交往中你所忽视的“心理距离”

 新用户3445WI0P 2021-10-29

我曾经接待过一位来访者,这姑娘刚刚失恋,痛诉与前男友交往中的各种付出,比如帮他买早点、洗衣服(包括内衣)、做ppt、拉他健身,等等。而男友撂下一句“和你在一起,我觉得喘不过气来”决然离去。我问哭的梨花带雨的姑娘:这次咨询谈些什么,会让你觉得有收获呢?“老师,你可不可以用我的微信跟他聊天,让他重新回来?”姑娘想了想,眨巴着大眼睛,跟我说。

我对姑娘的请求并不吃惊,交往中没有界限感的人,是拎不清各自责任的。

这里的“界限”,是什么呢?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距离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讲过一个寓言:寒冷的冬天,一群刺猬挤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们马上分开;御寒的本能使它们又聚到一起,疼痛则使它们再次分开。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离———最轻的疼痛下能得到最大的温暖

这像极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我们因为空虚和孤寂与他人发展一段关系,又因为无法容忍彼此的缺点从关系里逃离。这就是“刺猬取暖”在人际关系里的映射:心理距离效应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人们把一般情况下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倒U型关系的现象称为心理距离效应。 研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中等程度的空间距离最能令人产生心理的吸引效应,使人乐于积极的人际交往,而过近或过远的空间距离都会使人产生心理的排斥或疏离的效应,使人际交往发生障碍。

我这位来访的姑娘,无论是对前男友生活各方面的侵入,还是对咨询师提出不恰当的要求,都反映出,她不善于调整与人交往中的心理距离

谈到缺乏界限感,不得不提到去年大火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我们被“国民好闺蜜”唐晶圈粉的同时也见证了没有界限的友谊带来的痛苦

闺蜜有难,确实可以用自己优越的条件来帮助对方走出困境,但并不代表她要24小时照顾着对方,甚至要求自己的男友也同样对闺蜜心怀热忱、随时待命:

子君心情不好,将自己关在家里,工作中抽不开身的唐晶就让贺涵帮忙去家里看看她;子君赶地铁被挤掉了鞋子,唐晶想也不想就让她打电话给贺涵,看能不能顺路捎上她;子君搬了新家,住不习惯耍小孩子脾气,唐晶就让贺涵买些玩具给子君送过去…

正是由于唐晶一次次的差遣,让原本互相讨厌的子君和贺涵之间逐渐产生了依赖与好感。在这段友谊中,淡薄的边界感,使唐晶遭受了男友和闺蜜的双重背叛

家庭关系中的“越界”就更多了,比如无处不在的越俎代庖,比如“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冷”,比如“我这样做是为你好”。

回看我们的生活:和自己如胶似漆的伴侣,三天两头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的好友,粘连紧密的亲子——隔了几年再来看:关系更紧密了,还是更疏离了?感情变深了还是变淡了?

答案不言而喻。

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和谁走得过近了,接触的时间过久了,都会产生不满甚至伤害。

为什么我们在交往中不善于调整心理距离呢?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蛮多的,我们大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中国文化将人的集体性放在首位,相对忽视人的个体性,在人际相处中,界限比较模糊。

其次,与他人的心理距离过近或者过远,都是一种心理防御,根源在于这个人的内在安全感不足。

第三,模糊的界限感,能带来实际的好处,比如获得关注和帮助。

最后,无法守住心理界限,往往是在与人交往互动中被动习得的。

舒适长久的关系,既要在空间上给对方留有一席之地,又要在时间上给对方腾出空隙。在人际交往中,具体怎么做,才能守住有效的心理距离呢?

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如果在经济上不独立,是很难真正独立的。试想一个无法保障自己生存的人,何谈自我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与他人限定心理距离而不去依赖呢?

学会供养自己,为自己建立边界。足够的自尊和自爱会增加你的安全感,会帮你守住心理疆域,会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好。

问问自己的心,我们那些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越俎代庖,满足的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还是对方的需要?

比如文章开始那个失恋的姑娘,她为前男友所做的种种,大抵都是姑娘“我要为男友做事情”的一厢情愿,而男生却在自己的界限被侵犯之后感到窒息,最终落荒而逃。

面对姑娘的请求,若我应允,便是我承担了她的责任。所以我问她:“如果别人代替你挽回了这段关系,你如何去体验恋爱中的失而复得?如果你的男友发现后与你对质,你如何应对那样的场景?”这就是把责任还给她本人。

明确自己的界限,就是确定自己的心理边界,确定自己的所有物和所有权。

我的一位老同事,是大家公认的“好好先生”,他无法分清工作中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只要有人找他帮忙,他就答应,因而,夜以继日的工作,加班加点,结果工作压力过大,自己劳心劳力,苦不堪言。

所以,在与人交往的模式中,要学会拒绝,学会温柔坚定的维护自己的界限。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界限才不至于被入侵。

界限感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存在,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教养,也是一段关系健康发展的长生良药。

亲而有间,疏而有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样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拥有。

参考资料:

1. 凌岚.《界限感:打造完美人际关系的秘密》. 古吴轩出版社. 2016.1

2.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荷】. 《刺猬效应》. 东方出版社. 2014.6

作者 | 孟   玮

编辑 | 王俊楠

策划 | 吴乐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