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短视频上瘾的人,再难捧起一本书

 终身跨界 2021-10-29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688篇原创内容,2021年第85篇。

本篇的主题关于视频和文字。

今天一位读者给我发信息,说她刚上初中的孩子喜欢看各种视频,不喜欢看书。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

我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应该还处在思维和脑力发育的过程中,对于书本相对高深的内容,可能还很难感兴趣。我自己初中阶段的时候,几乎没看过书,或者说没有留下任何阅读的印象。最初的阅读,从高中开始。

其次,现在的孩子成长和生活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我们当时的阶段,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我们出生在电视时代,她们出生在短视频时代。

最后,视频的泛滥是这个时代的现状,有很多害处。身处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成为了受害者。

所以有了本文想要表达的主题:看短视频上瘾的人,再难捧起一本书。

视频对文字,有点类似商业竞争中常说的降维打击。

中国宋代的活字印刷是书本诞生的最早记录,欧洲的古腾堡印刷术更是开启了人类媒体革命。从此之后,东西方各自文明传播的速度得以加快。

电视的发明算是视频革命的开端吧,我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手握遥控器轻松打发一下午的阶段,欲罢不能。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电视媒体迅速衰落,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又产生了新的内容。短视频最先诞生在中国,现在TikTok也已经风靡全球。

不知道为什么短视频最先诞生在中国,也许是中国成年人阅读时间相对少吧。图书和出版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态,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相对来说,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产业发达的美国,最常见的一种头衔是畅销书作家,有那么多畅销书作家(我知道名字的就有几十上百),说明这个身份有生存能力,说明有那么多书畅销,说明有那么多人看书。中国相对来说,写书能畅销的人不太多,畅销的书也不多,归根结底是看书的人不多。

科技的进步,有时带来的是人类的退步,现在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了。能够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技术和运用,都是能让人更方便的,换句话说迎合人的惰性。电动牙刷出现后,手动刷牙就觉得很累了。

当科技可以让我们轻松的无所不能的时候,我们就接近一无所能了。比如,把现在都市人群放在人迹罕至的野外,还有生存能力吗?大部分应该没有了。

放在视频和文字上,是这样的区别:

阅读文字是需要用脑、用心、用想象力和专注力的,需要我们克服懒惰、浮躁、需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思考,读懂文字背后作者的表达。

而视频只需要点击打开,有画面、有声音、有人、有动作、有情节,睁着眼睛别睡着,就会被视频中的卖点、笑点所吸引,全程轻松过关,很快就换到下一个。

对于很多人来说,视频的出现,使得文字不再有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来就不想思考、难以集中注意力、看不进去书,有了视频就可以彻底放弃了。

久而久之呢?经常看视频的人,可能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难专注、越来越没有想象力、越来越难以思考。如果经常看视频的是孩子呢?

文字背后带来的是充实和思考,视频结束带来的是无聊和空虚。

我觉得文字的价值永远都不会被取代,但也许将来只会是少数人的小众爱好。那时的人类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我希望我不能看到那一天。

我猜经常出现在这里的朋友,大部分是不经常看视频的,至少都是喜欢文字的。公众号相对于书本,已经是一种简化和分割,但载体还是文字。

我为了保持自己充沛的阅读能量,最大限度的控制自己看视频的次数。只在学习需要时,看课程视频。课程视频相对来说,是视频技术最有意义的运用了。


总会有人建议我去做短视频,我也总是一笑了之。我要做的是写作和思考,而不是其他的。文字和视频怎么能是一回事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