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登熊湘”考

 汨罗江屈原文化 2021-10-30

  《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司马迁作《史记》, 其语言文字简炼,没有指明黄帝到的是哪条江,熊湘山是指一座山,还是两座山?由于个别注释者此句注释的误导,熊湘山何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迷。我们对历代府州志和县志进行了考究,从众说纷纭的注释中找出了它的客观事实,以飨读者。

“南至于江”析

《史记·五帝本纪》中: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候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莫能征。于是, 轩辕氏乃习干戈,以征不享。又曰:(轩辕)教熊、罴、貔、貅、貔、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候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候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战败的炎帝,禽杀的蚩尤原在何处,就能明黄帝南征到那里为止。

《史记·三皇本纪》:女娲氏没,神农氏作。说明神农氏是继女娲氏之后,兴起的一个氏族社会。又曰:炎帝火官名。(他)断木为耜,揉木为耒,耜耒之用,以教万人始耕,故号神农氏。《幼学琼林》:“炎帝居南方丙丁火,生为炎帝,死为祝融”。今南岳有祝融峰,峰上建有圣帝殿。故神农、炎帝、祝融、圣帝均指一人。神农氏是以炎帝为首的氏族社会,炎帝是官职帝号名,祝融是炎帝所在的氏族,圣帝是炎帝之神号。《三皇本纪》:“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乃归。.遂重八卦为六十四爻,立一百二十年崩,葬长沙”。传说:炎帝在嘉禾得优良稻种, 就种植于耒水流域,并制作了耒耜,教万人农耕。又在安仁尝百草,制医药。在该地丹霞岩石上留下了许多捣药形成的石坑。最后,炎帝在井岗山采药时,食用断肠草过量而死,葬于今日的炎陵县。炎帝陵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先祖圣地。

《三皇本纪》云:炎帝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后,轩辕氏兴焉。即末代炎帝榆罔时轩辕氏兴起,炎帝榆罔与轩辕三战于阪泉,炎帝榆罔败归长沙。

蚩尤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史记·五帝本纪》中的极少量文字记述和注释,任何府志、县志及野史及民间传说,无一处提及此人此事。此人出生何处,在何方称帝而为古天子,是历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直到2003年梅山文化第三届国际研讨会期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陈子艾教授率同仁去新化大熊山林场考察了一块刻有“葬于蚩尤屋场南”的墓碑。又从墓主人的族谱上查到了同样的记述。走访当地的居民,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蚩尤屋场,并指的同一地点。与会者达成共识:四千六百年前蚩尤的老巢或古天子赤帝就在这里。这样,黄帝“南至于江”的迷雾已显山露水了。

黄帝南至于江, 首先登上的是熊山, 就是安化与新化交界的大熊山。另一山在那里呢?史学家注释的[集解]中:湘山在长沙、益阳县西。《湖南通志》说得更具体,在益阳县西九十里,就是今日桃江的修山。其方位与距离准确无误。熊山与湘山同在资江之边. 黄帝南征,到资江为止,就是《史记》上写的“南至于江”的江。

“此江”司马迁与其他史学家没有注明的原因,是此江直到宋代, 也有明确定名。屈原居桃江花园洞十余年在此写作《楚辞》,在书中也未见有关资江的文字记载。直到汉代东方朔编成的《楚辞》中有澧兰、沅芷、辰阳、叙浦、湘沅等地名,也未曾提及资水、资江。我认为《楚辞》中提及的湘沅之地,是指湘山沅水。因屈原在投汩罗江前才涉过湘江。在湘江流域除汩罗外,没有留下屈原的遗迹。秦置益阳县时,县名得自于在益水之阳,故曰益阳。南北朝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称邵州之水为茱萸江。在宋神宗置新化县,建县城时尚设有茱萸门。宋《元丰九域志》:资水在安化,益水在益阳。资水、资江到宋代以后才有名。因而,此前的史学家对资江是无法注明的原因。

没有归服的炎帝和剿灭的蚩尤的残部,使黄帝之位不正,名不顺,心不安。因此黄帝虽然击败了炎帝,禽杀了蚩尤,还是未常宁居。在东征西讨与安定中原之后,就举行南伐到达资江登熊山捣毁蚩尤老巢,继而登湘山,完成统一大业,缔造中华民族。

“登熊湘”考

自古以来,对黄帝“登熊湘”的注释众说纷纭,甚有讹传黄帝登上的是北方商洛的熊耳山。在益阳也有熊湘为一山之说,一说为桃江修山,一说为益阳碧云峰。我们经过认真的考证,认为黄帝在阪泉战败炎帝与蚩尤之后,必然南征追剿蚩尤残部。因此,“黄帝南至于江”到达的地方定是蚩尤的老巢。其在新化、安化一带的资水、资江;其所登的山一是新化与安化交界的大熊山,与益阳的湘山。

黄帝登熊山

在[集解]中注释:驷案封禅书曰,(黄帝)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左传]杜注:召陵在颖川县。[广舆记]:郾城有召陵。《安化县志》:邵阳原名昭陵。长沙有昭山,楚昭王之陵墓名昭陵。自宋置新化县,隶属邵州管辖。蚩尤屋场所在的大熊山林场在新化县境内,古属邵州。故有南伐至于召陵,有到此为止之意。颖川、郾城在中原河南之地域。黄帝南伐之召陵应指湖南的邵州。

大熊山在安化新化交界之处,北麓为安化有浮青乡,故安化史称浮青山。此山为雪峰山北端,在此山之南其上有两座山峰毗连。一为大熊山,高1607米,现大熊山林场所在地;另一峰是九龙池峰,峰高1622米,此山脉为九龙池山脉。两座高峰分东西并立,远望如熊耳故有熊耳山之称。熊山之称可能是出于政治原因。此地曾为古天子赤帝蚩尤之都,并以“九龙池”冠名。黄帝南巡到此,故“有熊国”之称轩辕氏,为了抹刷赤帝的蚩尤的“九龙池”,就用熊山之名取而代之。

对登熊山之确认,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刻有“蚩尤屋场”的墓碑面世。有古天子赤帝之称的蚩尤,后来被孔子称为“庶人之贪者”。儒家作史时将赤帝赤酋用“嗤之以鼻的尤物” 之意而命为蚩尤。历代儒家认为他是反面人物之始祖,是儒家正统的最危险的敌人,所以在儒家一统天下的文明时代,有关蚩尤的一切痕迹均已磨灭,更没有人再用蚩尤之名来标榜自己。只有在偏远的大熊山,虽经4600余年,又不知蚩尤是何许人物,但“蚩尤屋场”之名世代流传下来了,蚩尤屋场并非编造。黄帝来此捣毁蚩尤老巢,去除心腹之患,以完成统一大业,是理听当然。

黄帝南伐,以祝融为向导。祝融氏族世居南方,因之识途。黄帝军在祝融的带领下,很快登上了九龙池山脉,并捣毁了蚩尤大屋。在去长沙途经蚩尤界时却遭到了蚩尤残部的重创。

蚩尤界在安化县东南方向,为一百余平方公里的高山岗丘之地,为喀斯特地貌。地表石林遍布,人隐其间,人石难辩,恍如百万雄兵。山里山下无数溶洞,巨大无比,深秘莫则。这里是蚩尤部族人穴居的好场所。黄帝军进入这里,蚩尤残部为报逐鹿之仇与捣毁蚩尤大屋之恨,利用这里特殊的地形地貌,广泛地开展了袭击黄帝军的游击战。善于平原阵地战的北方黄帝军,到此作战如遇鬼魅,蚩尤兵来无影,去无踪,黄帝要不是祝融的掩护,也会命丧此地。重创后的黄帝军在安化与宁乡交界处的司徒岭重新集结,这时黄帝任命祝融为司徒掌管军务。司徒岭之名流传至今。

受重创后的黄帝军,伤兵巨增,战斗力几乎丧失。又不断受山民的困扰,补给又困难,此地不是久留之地。黄帝面临绝境,顿时醒悟,想起了风后怀柔和解的方略。(编辑/禹海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