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中国《十三》

 孟玥 2021-10-31

图片

《央视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

         著作权:央视   诵读:雄鹰

                  废除科举

    就在许多学子纷纷赴海外留学的时候,清朝的科举考试并没有停止,1904年最后一次殿试在北京举行。

图片

清末最后的状元:刘春铭

1872-1944

    1904年最后一次殿试在北京举行,进士碑上第一甲第一名的位置刻著刘春铭的名字。

     这一年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本年的状元由她亲定,对她来说文章的好坏也许并不重要,她看中的却是吉利不吉利。

图片候选状元:朱汝珍〈1870-1943〉

    候选状元朱汝珍的名字使太后联想到珍妃,于是名落孙山,而刘春铭变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

    科举就这样啼笑皆非地走完了最后一段路程。

图片

            袁世凯〈1859-1916〉

    1905年9月2日由袁世凯领衔张之洞、岑春煊等一批地方重臣,联名启奏朝廷,建议废除科举。同一天清廷发出上谕,决定第二年停止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和会试。

图片

    今天我们通过北京图书馆的微缩胶卷,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条刊登在申报头版头条的上谕。

图片

     位于南京夫子庙东的江南贡院,是明清两代的考场。

图片

    每逢乡试两万多间号舍坐满了考生,每科考生要在这小小的号舍内渡过九天七夜,考生们自备食物,其艰辛可想而知。

    但毕竟金榜题名的诱惑实在太大了,随著科举制度的逐渐僵化,答卷内容只能在儒家章典中寻章摘句,每一篇文章必须包括八段写成所谓的八股体,这样的科举制度严重地制约人们的创造性。

图片

    在南京贡院我们拍摄到这样一件特殊文物,这本小书是考生为了作弊而专门抄录的四书五经,这是一本增广四书备旨,也就是古代的四书。

    在历史上一百多年前,就已经传说存在的一种作弊的奇书,非常小,那么一直都没发现这种书,后来1931年的时候有一位考生的后代,在清理他祖上的遗物的时候就发现了他祖上的靴子的后跟里有一个小抽屉,这小抽屉如一个小火柴盒大小,当时它里面藏的东西并没有保持下来,我们根据这一线索,就在我们江南贡院的考区里面进行寻找,结果寻找了好多年终于发现了这一本书。

图片

    金榜题名不仅是种荣誉,在封建社会它是平民阶层「学而优则仕」的阶梯。

图片

    在1894年的进士碑上我们找到了张謇的名字,他是这一年的状元,当时张謇已经四十二岁了,甲午年的状元却被甲午战争的败局所震动,他毅然离开了官场,转向实业救国。

图片

    孔庙的末代进士碑下,有这么的一段文字说明,历代进士碑都是由国家出钱,末代进士碑却是由进士们自己集资修建的。

    国库空虚的清政府已无力为它的臣子树碑立传了。

著作权:央视   诵读:雄鹰

〈诗歌与作者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处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