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项修炼》与《系统之美》PK,孰优孰劣??

 玖弋阁 2021-10-31

被推荐的《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是一本被某位小伙伴极力推荐的书。当时小伙伴的推荐语是:这本书完美地展现了什么是学习型组织,这就是我期望的、并且希望通过现在这个小组做到的。小伙伴的热情到现在也令我记忆犹新。

在被推荐的九个月后,这本书终于进入我的视野。利用通勤时间,把整本书听完了。然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听完后我始终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如果这本书讲的是系统思考吧,那么理论基础在哪里?似乎没说透。如果不是说系统思考吧,听起来这书特别玄学,比如开诚布公,比如共同愿景,这不是企业管理中经常用来“忽悠人”的高级词汇嘛,谁信这个呀……

所以我到底读了个什么?

另一本关于系统的书

幸好书架上有一本《系统之美》,同样是讲系统思维的,那么是不是比《第五项修炼》更易懂呢?听了前五章后,我深感满意,这确实是本好书,有理论有解释,清晰明了。

于是翻回书的序言,才发现本书作者德内拉·梅多斯原来是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作者)的老师。果然是老师风范呐,写书比徒弟好多了:细致的阐述详实的内容,从系统定义、系统要素到系统构成,从反馈回路到系统基模,无一遗漏。

想要了解系统思考的人,必定是从这本书开始入门的。

第二次研读,发现不同

既然是一本好书,那么就需要仔细研读,做出一个导图梳理框架是必须的。于是梳理《系统之美》时,顺手就把《第五项修炼》也一起梳理了。

梳理顺序依据读书的顺序,先理顺《第五项修炼》,再统合《系统之美》。这次,我终于发现了《第五项修炼》的奥秘。

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示《第五项修炼》,那么就是下面这个宫格图。纵坐标就是进阶的指导原理,横坐标是进阶的程度。因而《第五项修炼》是从个人出发延伸到团体,最终达到创新学习组织的目的。

因为涵盖内容太多,不仅涉及系统思考,更有一些心理学要素,于是要在一本书中阐述核心内容,势必牺牲一些相关性弱的部分,自然关于系统思考的基础内容就不会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但也正是这部分缺失,会显得《第五项修炼》体系不够完整,又因为涉及修炼的内容更倾向于心理内在,就更显得太过零散,甚至玄学。

要弥补《第五项修炼》的体系缺陷,就要读《系统之美》。两本书相得益彰,属于打配合战术的系列书籍。某种意义上,我对《第五项修炼》的评价有些偏颇,只是不知道当初读《第五项修炼》的小伙伴是怎么跨过体系缺陷的……

“模型是对世界的简化,面对复杂不确定的世界,我们需要系统思考。”

书中这句话可谓是《系统之美》的精髓。

中肯地来评判两本书:

  1. 《系统之美》,关于系统思考的基础内容。绝对属于一级推荐的书籍。对于其中的一些系统结构,可以对照日常生活进行拆解分析,锻炼系统视角。

  2. 《第五项修炼》,用系统思考改进公司管理,让公司管理更健康更长久,避免一些短视陷阱。如果延伸运用的话,对于社群、私人俱乐部都有参考意义。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书,需要多读几遍,有时候即使是一本“烂书”,也会因为多读了几遍,而发现一些有意思的部分。你要做的是不带评判的眼光,跳出原来的框架去看待这本书。

这就是《系统之美》提到的超越社会范式(思维模式),同时也是第二遍浏览《第五项修炼》时的收获。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样达成的。

下一篇:以江南百景图为例,讲述系统元素

【文/云玖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