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戎马西北生涯(上)

 贝叶闲持 2021-10-31

范仲淹是苏州人念念不忘的先贤之一。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苏州还有许多地方留有他的痕迹。范仲淹文韬武略,除了他治国的才能,宋朝的西北边境的安宁,也离不开他作为军事家身份的功劳。

       范仲淹祖祠的天平山

宋朝建立之初,西北边界夷汉杂居,友好共处。

982年,夏州节度使李继迁将所管辖的四洲之地献给了宋朝,并率部分族人入朝,留居京师。宋太祖想乘机铲除党项的割据势力,立即派遣官吏治理夏州,并强制其族人迁往内陆。此举引起了党项贵族的激愤,李继迁遂号召部落人员奋起反抗,双方持续交战二十余年。

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李德明继位。他继承父亲的遗志,不断向北宋扩张,多次打败宋军。

1006景德三年,宋夏达成和议,承认西夏在领地方面的既得利益,授予李德明节度使、西平王的称号,每年赐银、钱、茶等财物若干,以保持宋夏边境的和平。

西夏在李德明的苦心经营下,军事和经济都得到大幅度增长,反观大宋,军事松懈,国民经济每况愈下。

就这样各自休养生息,平和度过了二十多年。明道元年(1032),李德明死,其子李元昊继位。李元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少数民族首领,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精通汉文的法律和兵书。

他创制了西夏文字,修改服饰,仿效宋朝,建立管制、兵制和法律制度,对西夏做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他首先击败了西边的回鹘,夺取了河西之地。1034年,李元昊联合辽国,出兵侵袭宋国边境。1038年正式称帝,国号大夏。

消息传到宋朝,举国上下震撼,朝廷内部炒作一团,有的主战,有的主和,此时的宋仁宗也举棋不定。其时的宋朝边境因久无战事,边防不修。将士安享朝廷俸禄,饱于衣食,连基本的军事素养都不具备。骑兵不会披甲上马,步兵携带武器口粮,走几十里地就气喘吁吁,带兵的多为皇亲国戚,根本不懂军事。

两军的优劣,战争的胜负,一目了然。然后宋朝仍然以泱泱大国自居,看不起党项的边陲小族,觉得他们实力有限,不接受西夏自己的独立。

战争一触即发。宋朝和辽夏相邻的边境防线以横山为界,连绵两千余里。宋朝防务废弛,军备毫无章法,只是将三四十万大军分散驻守在数千里的战线上,互不联络,如一盘散沙。这样的军队,怎么敌得过李元昊父子长期的精心备战呢?

                     三川口之战(延州之战)

康定元年(1040)正月,李元昊大军进逼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一代地阔疏远,兵力薄弱,是夏军出入的必经之地。

延州知州范雍怯懦无谋,得知这一消息后,赶紧上报朝廷,请求增援。同时,元昊派兵向范雍诈降,传递虚假情报。范雍居然深信不疑,延州遂不做军事方面的防备。

延州外围金明寨守将都巡检李士彬素有“铁壁相公”之称,贪暴愚顽,部下怨声载道。李元昊又施计,活捉了李元彬父子,至此,延州外围突破,兵临延州城下。

范雍紧闭城门,坚守延州。宋文武双全的名将孙平、石元孙、黄德和等率部前来增援。

由于两方军事力量悬殊,为人耿直,又有点轻敌的刘平,在三川口(今延安市枣园)遭到李元昊部队的埋伏,陷入西夏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宋军全线崩溃,刘平和石元孙被俘获,宋军被全部歼灭。这一战,伤亡惨重,震惊朝野,史称三川口之战。

西夏军围困延州七天七夜,范雍束手无策。幸亏天气恶劣,下起了鹅毛大雪,元昊军被风雪困住,匆忙撤军,延州才得以保住。

西北边境告急。宋仁宗任命夏竦全面统筹边防,韩琦安抚陕西。韩琦到任后向朝廷推荐了范仲淹。

在众望所归中,范仲淹和韩琦一起负责边境的军事防务。当他风尘仆仆地来到延州时,范雍已被贬谪,呈现在眼前的是战争带给边民的深重灾难。到处是断壁残垣,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无衣无食,有家难回。

他自请代延州知州,发誓要击破匈奴,保卫边疆,让百姓安居乐业。范仲淹马不停蹄地到处视察,广泛听取战士的意见后,淘汰了一批怯懦无能的将领,选拔了一批经过战争考验有才能的将领。比如狄青、种世衡、王信、范全等。对选拔出来的人才进行严格训练,提高宋军的战斗力。

采纳部下种世衡建议,大力修筑城寨,加强防御。在范仲淹的支持下,种世衡在延州东北二百里古宽州的故垒上筑城。他带领士兵一边筑城,一边大兴营田,补充军粮,又募商贾、通贸易,经济上逐渐充实起来。鼓励士兵练习射,提高作战技能。

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种世衡出重金奖励凿井,终于从地下一百五十尺处冒出泉水,于是,取名清涧城。这里,也成为延州城北一个坚固的军事要塞。

此后,范仲淹将清涧城的成功经验大加推广,积极召还延州的流亡的边民,修寨,造田,通贸,大力发展经济,使百姓安居乐业。

在范仲淹和他的后任庞籍的不断努力下,横山鄜延一路修建了一批新的军事据点,还帮流民修复了多处旧寨,开辟良田数千顷,招募逃亡数万户蕃汉人家。范仲淹还从这些本地百姓中招募士兵进行训练,这些士兵熟悉地形,又因保家卫国,强悍敢战。经过范仲淹这一系列的做法,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应变能力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他会派遣整顿训练的士兵,主动在延州附近出战,落实以攻为守的策略。

经过韩琦、范仲淹等人的大力整顿,西北防务大有所改。但对于西夏的防御方针却分为了两派:韩琦、尹洙主战,夏竦、范仲淹主守。

当时的宋军经过整顿,增募,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是在防御、战阵等方面还有很多弊端。加上西夏境内山川险恶,沙漠广袤,宋兵若要兴兵深入,粮草辎重的运输,连绵千里,容易遭到偷袭,一旦粮饷接济不上,就有被歼灭的危险。西夏经济力量薄弱,粮食不足,瓷器、绢帛、茶叶等都需要从宋朝输入,只要宋军修固边城,坚壁清野,进行经济封锁。在西夏大举来犯时,只要扼险坚守,使其无隙可乘,锋芒受挫,如果西夏穷兵黩武,常常无功而返,士气受挫,到时候就迫其讲和。

范仲淹主张议和,避开西夏锋芒,集中优势,浅攻为主,以减少战争带给百姓的灾害,这是范仲淹的政治主张。可是他的这一主张,就连与他交情很深的韩琦也不能理解,很多人觉得他是懦弱的表现。

以韩琦为首的主战派觉得宋军用二十万重兵,这么怯懦,未免涨他人志气。况且国家经费困难,兴师以来耗资巨大。宋仁宗与两府大臣商议后,决定采取韩琦的建议,速战速决,于庆历元年(1041)发动对西夏的进攻。

对此,原来和范仲淹统一战线的夏竦也违背了初衷,转而支持主战。范仲淹势单力薄,无人响应,最后请求留下一路鄜延军按兵不动。

              好水川之战

庆历元年正月,陕西主帅夏竦派尹洙去延州说服范仲淹出兵,范仲淹执意不肯

他对尹洙说,大军一动,关系到数万人的性命,我不可能将胜负置之度外。

恰在此时,韩琦听说元昊率十万大军进攻渭州(今甘肃平凉),便贸然决定自己一路自行出讨。他集合军队数万,又临时招募一千八百名壮士,全部交给副将任福率领。任福诸将轻敌贪功,被一小股佯装败退的夏军引诱,脱离了原定路线,深入追击。

在六盘山南麓好水川口,正当任福带领的士兵人困马乏之际,忽然鼓声大作,伏兵四起,宋军陷入元昊的包围之中,经过一场血战,任福等诸将战死,仅千余人逃脱,宋军打败而返。半路,遇到数千名死者的家属,他们哭喊着亲人的名字,祈祷亡魂能跟着韩琦韩帅归来。坐在马上的韩琦驻马而泣,痛悔不迭。

好水川一战,宋军惨败,又是举国震动。虽然是任福自作主张,也是韩琦对宋夏的战略认识还不够成熟。夏竦上书朝廷说明情况,认为罪不在韩琦。韩琦还是上表自劾,被贬秦州知州。好水川的失败,以数万士兵的鲜血为代价,验证了范仲淹坚守的主张,朝廷被迫接受了范仲淹的策略。面对躲在城堡里的宋军,元昊也是无可奈何,正如范仲淹所料,元昊军知难而退。

在好水川战役之前,李元昊曾派人来延州找范仲淹请和。范仲淹一向主张和议之路,但看李元昊的请和毫无诚意,便没有向朝廷奏报,写了回元昊书,希望元昊能坐下来讨论和议之事。

李元昊收到范仲淹的书信之际,正是他连胜宋军两仗,气焰十分嚣张,没有把宋国放在眼里,作书答复,措辞蛮横无理,态度傲慢。范仲淹恐有辱朝廷,在夏国使者面前烧毁元昊书信,另录副本,把侮辱朝廷的话语删去,再送往京城。此举用心良苦,却触犯了“人臣无外交”的禁忌。虽有杜衍等人的上书请求,范仲淹还是被朝廷做了降职处分,稍示薄责。

庆历元年五月,范仲淹被降职为耀州知州(今陕西耀县),当时,此处的羌族几个部落和西夏交好,朝廷意图用武力镇压。范仲淹反对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主张对他们进行安抚,将其诱导为防御西夏的积极力量。范仲淹到任后,不顾鞍马劳顿,一边修筑城堡,一边安抚羌民,犒赏民众,以示朝廷恩惠。

马铺寨是地处西夏的军事要地,以西夏军队控制的金汤、白豹二寨互为犄角。范仲淹到任后,密令儿子范纯佑和少数民族首领赵明占据其地,然后派大军偃旗息鼓,随行其后,到达后开始筑城。半个月筑好以后,西夏军才发觉,虽派三万骑兵来夺,为时已晚,被宋军击退。从此,金汤、白豹的敌人再不敢轻举妄动,有力地阻止了西夏的进攻。

在范仲淹的努力下,他带领当地百姓修筑了多座城堡,打通了各州之间的道路,摆脱了各州孤立无援的境界,一方有警,各方应援,宋军的防守大大加强。范仲淹又召回附近逃亡的当地百姓,让他们开辟粮田,恢复生产。同时招募羌民弓箭手驻守,分给他们土地,使他们衣食无忧,原来为朝廷忧患的诸羌族,成为了抵御西夏的有生力量。元昊之兵,数年不敢来犯。

朝廷后来把陕西重新划分四州,分别由韩琦、王沿、范仲淹、庞籍任各州知州,他们到任后,都仿效范仲淹的方法修城筑寨,安抚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尤其是范仲淹,深受羌族人民喜爱,亲切称呼他为龙图老子。因为范仲淹曾任龙图阁待制,故有此称呼。

在范仲淹、韩琦等人的苦心经营下,宋朝边境局势大为改观,宋朝被挨打的局面扭转了。而西夏境内出现了各种危机,庆历三年正月,李元昊向宋提出了议和的请求。朝廷反对议和的呼声不断。此时,已任枢密院副使的范仲淹还是力排众议,上奏朝廷,要求和西夏缔结合约。

庆历四年,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延州诸地的百姓,都画了范仲淹的肖像,给他立生祠来纪念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