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的一封家书 | 每日好诗

 泰荣林黑皮 2021-11-01

图片

郭 盛
图片
汉代一封没有寄出的家书
在遥远的西域烽燧
沉睡了两千年

那些沙堆和干燥的
气候,使简牍上的文字
光洁如新

如今躺在博物馆的
真空展柜里
与我对视
而我,却浮想联翩

图片

这是一首有发现力的短诗。作者在博物馆观看古代的记忆呈现,其中一个简牍是一封两千多年前戍边将士写下的家书,家书是情感的涌泉穴,触碰它,等于拨动人类心中柔软而又激荡的琴弦,诗就有了感动和光。这就是诗眼,让诗获得凝聚点,诗的泉水以及一种生命况味也从这里汩汩流出,并向四处弥漫。作者虽然没写简牍上具体写了什么,但能在众多文物中把目光停留于这片与人类心灵相关的简牍,就是发现力——参观者众,为什么只有作者发现了它并让它在一首诗中复活?

围绕这片简牍,作者把看见的一切梳理成序:第一段写这封家书的时代、形势和地点,这里“没有寄出”四个字是要点。第二段写这封家书的现在面貌,因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让文字“光洁如新”——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因为它的家书品性打动了读者,读者才觉得它清晰如一尘无染。最后一段写这封家书的当下命运(置身博物馆),同时点出了作者跟它的关系和心情。

原来作者是在倒叙,结尾处才是作者最先看见的地方,前面都是浮想联翩的内容。先把感人的细节凸显出来,让它撬动读者的感情,然后再娓娓道来,是一首好诗的温度之所在,之常见,有所不足的是,最后一句中的“浮想联翩”有嫌一般化,没有让诗飞跃起来。

特邀点评:李犁

  诗人简介

郭 盛, 1970年生于济南,著有诗集《我不认识自己》,诗歌作品先后发表于《诗刊》、《山东文学》、《山东诗人》等刊物,获第三届《山东诗人》(2017)年度诗人“特别推荐奖”。


  专家简介

李 犁,出生于辽宁抚顺,黑龙江长大并开始写诗。2008年重新写作,评论多于诗歌。出版诗集《大风》《黑罂粟》《一座村庄的二十四首歌》,文学评论集《烹诗》《拒绝永恒》,诗人研究集《天堂无门——世界自杀诗人的心理分析》;其中诗论集《烹诗》获第三届刘章诗歌奖,另有诗歌与评论获若干奖项。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为辽宁新诗学会副会长,《深圳诗歌》执行主编,《猛犸象诗刊》特约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