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叶下珠

 一帆csp 2021-11-01

这个周日,有机会带上一帮活泼可爱的小盆友一起刷山,甚为开心。

当然,我更开心的是能有机会和孩子们说说那些关于植物的名字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
当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丛小可爱,我赶紧招呼小盆友过来,神神秘秘跟小盆友说,这种小灌木名字非常特别,叫“越来越像猪”,小盆友一听,哄然大笑,马上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心就冒出来了。
然后我就开始“上课”:这只“猪”呢,是叶下珠科的越南叶下珠,你们都读着记一下。于是,植物的名称在一片“越来越像猪”的声音和笑声中被小盆友们轻易地记住了……

叶下珠科真是个有趣的家族,它们的花与果实都非常地可爱有趣,其中,海南叶下珠(Phyllanthus hainanensis更是它们中的佼佼者,恰恰这几天又遇上了。在这个对我而言非常特别的日子里,来看看这个“越像猪”又是什么“猪”样。

海南叶下珠,叶下珠科、叶下珠属的直立灌木。也称海南油柑、海南余甘子、海南油柑子等。
以前的分类法将叶下珠科分到大戟科下,为一个亚科—叶下珠亚科(Phyllanthoideae),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中非洲核果木族分出单独成立一个非洲核果木科。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单独列为一个科,放在金虎尾目中,我们熟悉的白饭树、余甘子、土蜜树、守宫木等等就是这个科的。
海南叶下珠的拉丁文是Phyllanthus hainanensis Merr.,其属名Phyllanthus由希腊语phyallon(叶子)+anthos(花)组成,指该属植物的花朵生于叶柄状的枝的背面,种加词hainanensis的意思是海南岛的,海南叶下珠的模式标本采自崖县,即今天的海南省三亚市。

它生于低海拔山地疏林下或灌木丛中,产于海南三亚、白沙、保亭、东方、昌江、乐东等地。

写下海南叶下珠拉丁名的时候,突然看见命名人Merr.这个熟悉的几个字母,对它的发现历史顿时就清晰起来。
Merr.就是Merrill的缩写,指的是美国植物学家Elemer Drew Merrill,它的中文名通常翻译成梅尔,在我国植物近代史上,他可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梅尔是谁?怎么是给一个海南的植物命名呢?说来话长,翻开手头的《华南植物研究所早期史》,里面提到梅尔以及陈焕镛院士与梅尔的关系。

梅尔(1876-1956),美国植物学家,生于美国缅因州冬奥本,1898年获缅因大学学士学位,随后加入美国农部,1902-1923年调到菲律宾马尼拉服务,先在农林部,后在国家科学局任职,最后担任该局局长。在菲律宾22年中,梅尔集中精力从事太平洋地区植物调查与研究。期间,对我国刚刚起步的植物研究做了很多指导性工作。
1956年梅尔去世时,陈焕镛院士撰写纪念文章,刊发于《科学通报》。其时,中国报刊刊载纪念美国人之文章实属罕见,文中详细讲述梅尔之中国植物研究及其交往。
文中提到:“许多外国植物学家、旅行家、采集家们,为了他们所代表的政府或机关的利益,或是为了个人的名利,或是为了商业的营利,走遍了我国的大地。梅尔先生同这些人相反,他在扶助中国植物分类学成为一个独立发展的本土科学方面出了很大的力气。他为我们建立图书馆捐助了许多珍本绝版的书籍和定期刊物,用所谓的'特别交换’为名义,供给大量有历史价值的旧标本,并慷慨地把六十多年积累的经验介绍出来……”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南植物园的奠基人陈焕墉先生对海南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普查,并和美国植物学家梅尔一起发表了很多新种,海南叶下珠便是那会在海南岛的崖县发现的了,同样在那会发现我记录在案的还有棱果谷木(点击阅读)驼峰藤(点击阅读)等。
▼这是1933年7月11日采集的海南叶下珠标本,鉴定人就是陈焕镛。

说到叶下珠科,虽说它是一个新科,可它并不小,叶下珠科也叫叶萝藦科,包括56属约1725种,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地区,本科植物既有乔木,也有灌木和草本。
不怕告诉你,我对这个科的植物是脸盲的,因为大部分的它们不但花小、果小,还通常把花果藏于叶下,仿佛跟我们捉迷藏。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我们身边的白饭树、余甘子、土蜜树等,因为它们密集的果子而被大家所关注。
至于海南叶下珠,虽说它是分布在海南等地的野生植物,可因为它的颜值实在太高,不少植物园把它们引进栽培,也就让我有了多次与它相遇的机会。

俗话说,事不过三,与它三次相遇后,我下定决心把它收入囊中了,也因为仙湖的这次相遇,它给我的惊艳实在舍不得再把它束之高阁了。

(图片由@桐花如雪提供)
仙湖的海南叶下珠种在荫生园,它的高度恰恰好,跟人的高度相当,面见它之时恰巧是中午时分,光线刚刚好,只是面对它精彩的身姿,感觉自己的拍照造诣实在太浅了,很难表达出它们的美。
我一直很欣赏朋友@紫茉莉的图片,在她的镜头下,所有的植物都带着一份清秀的气质,这次有幸与她一起逛园,正好可以现场观摩一下她的拍照技术。除了设备的不同,她对植物的感悟,以及拍照的专注与细心我是学不来的。
▼以下图片来自@紫茉莉。

海南叶下珠跟其他叶下珠不一样,它的花虽说都从叶腋间伸出来,可有的花用一根根细长的花梗高高地举在整齐的叶面上,而有些花花梗较短,藏于叶面下。有的花已经结果,一个个浅黄绿色的小果实,被红色的果柄连着,垂吊在叶下,就像一个个精巧的小珠玉。
仔细看,叶上的花与叶下的花还有些不一样,原来海南叶下珠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叶片上端长梗的是雌花,它的花萼5-6,单生于小枝前端,直立,它的萼紫红,有膜质边,呈流苏状撕裂,无花瓣,授粉后子房膨大,被宿存萼包裹,随重力下垂。而分布在叶面下端的就是雄花了,雄花花萼4,居枝条后方叶腋,常2-3朵簇生,下垂。
@桐花如雪的两个证件照就把雌花雄花看得很清楚了。
▼雄花。

▼雌花

海南叶下珠不仅仅是它的花好看,就算没有花,它的叶片与植株的形态也非常有观赏价值。

海南叶下珠茎干纤细柔婉,枝条却长得张扬,绕着主干长成了辐射状。枝条上互生着长圆形带尖的小叶片,渐渐向枝条远端缩小,从它的上端去看,感觉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名曰叶下珠,“珠”说的当然是它如珍珠一般的果实,海南叶下珠跟很多密密匝匝粘在叶枝上的兄弟不一样,它们是一根根长长的果梗垂吊下来,非常的有趣。

(图片由@桐花如雪提供)
海南叶下珠为常绿灌木,株形优美,花形奇特,且花果期几乎贯穿全年,有一定的耐荫性,园艺观赏价值高,具有成为优良室内观赏和园艺栽培植物的潜力。
几年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岳建民实验室团队,成功地在植物海南叶下珠中发现并提取了一系列新的免疫抑制化合物,命名为phainanoids A–F。
免疫调节药物是近来医药研究的一个热点,对利用人体自身免疫机制抵抗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有重要意义。

期待好看的海南叶下珠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直立灌木,高达2米;茎皮灰褐色;小枝具棱,长10-25厘米;全株无毛。
叶片膜质,近长圆形,长10-25毫米,宽4-8毫米,顶端急尖,有锐尖头,基部宽楔形,两侧不相等,通常-侧约为另-侧的2倍宽,边缘稍背卷,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或粉绿色;侧脉与主脉呈紫红色,每边4-5条;叶柄极短;托叶线状披针形,长1-1.5毫米,干后变硬。
花雌雄同株;雄花:通常2-3朵簇生于小枝中下部的叶腋内;花梗长3-10毫米;萼片4,红色,卵状椭圆形,长约1.2毫米,宽1毫米,中肋稍厚,边缘膜质,具撕裂状齿,顶端尖;雄蕊2,花丝基部合生,花药分离,药室横裂;花粉粒圆球形,具10-20个孔,孔散布于整个花粉粒球面;花盘腺体4,圆盘状;雌花:花梗长20-35毫米;萼片5,红色,披针形,长约2.5毫米,近等大,中肋稍厚,边缘膜质,深撕裂;花盘腺体6,近方形,长和宽约0.5毫米,顶端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波状小齿;子房近圆球形,3室,直径约1毫米,花柱3,分离,2裂几达基部,平展。

蒴果长卵形,长3毫米,直径2毫米,室间及室背均开裂,轴柱及萼片宿存;种子小,长2毫米,宽约0.8毫米,淡红色。花果期几乎全年。

(图片由@小青提供)
中文正名       海南叶下珠
拉丁学名       Phyllanthus hainanensis Merr.
别名              海南油柑、海南余甘子、海南油柑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大戟目
科   叶下珠科
属   叶下珠属
种   海南叶下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