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第一名旦”黄桂秋

 cxag 2021-11-02

图片

黄桂秋(1906—1978)

  有“江南第一名旦”之誉的黄桂秋,创立了黄派艺术,在京剧界久负盛名。上了年纪的戏迷,提到他的名字,无不啧啧称赞:“他的嗓子好,唱腔特别动听,特别甜美。”“他是开派的大师,是一位难得的京剧名伶!

投入“青衣泰斗”的门下

  黄桂秋,字德铨,号荫清。祖籍安徽安庆人,1906年生于北京。

图片

《女起解》黄桂秋 饰 苏三

  他自幼酷爱皮黄,曾以京剧票友身份在北平浙慈会馆堂会上票了一出《女起解》,引起行家注目。1926年,经赵汉卿先生引荐,拜陈德霖为师。陈是清末民初著名京剧青衣演员,他在继承了“阳刚派”青衣唱法基础上,改变了旧式“直腔直调”的唱法,将青衣行当的演唱推向了新的境界,被誉为“青衣泰斗”。弟子众多,著名者有梅兰芳、王瑶卿、王蕙芳、王琴侬、姚玉芙、姜妙香(并称六大弟子)。另外有尚小云、韩世昌得其真传。黄桂秋是陈德霖收的关门弟子。陈见黄诚实,做人规矩,学戏认真,所以很器重他,语重心长地说:“你有艺术天赋,学戏很勤奋。当演员要有殉道精神,终生以之,不能急功近利。”又说:“学我者生(有饭吃),像我者死(无突破)。有创造,才能有发展、有前途。”黄桂秋牢记恩师的教诲,特别对老师研究唱腔、创造新腔更有领悟。这为他以后创造黄派唱腔打开了心窍。为提携黄桂秋,陈德霖让其婿余叔岩与黄同台合作,演《四郎探母·坐宫》《王宝钏》等经典剧目。黄桂秋与“老生泰斗”合演,技艺大进。

与大师合作红遍南北

图片

《四进士》 马连良 饰 宋士杰、黄桂秋 饰 杨素贞

  1927年,黄桂秋应邀加入马连良挂头牌的春福社。马让黄挂二牌,黄摇头推辞说:“我票戏不久,初出茅庐,怎能挂二牌?”马说:“我多次看过你的戏,你为余叔岩配的戏很到位,完全可以挂二牌!”黄桂秋受宠若惊,壮起胆子,担当二牌的演员。

图片

《宝莲灯》黄桂秋 饰 王桂英

  首场演出《宝莲灯》,反应极佳,北平各报好评如潮。一炮打响,黄桂秋消除了顾虑,21岁时正式“下海”。此后,京城大演员杨小楼、高庆奎、言菊朋等也都邀黄桂秋与他们同台合作,皆让黄挂二牌。与谭鑫培、汪桂芬同称为京剧老生“后三鼎甲”的孙菊仙看中黄桂秋,主动邀黄同台演出。初次见面,孙问黄:“你跟谁学的戏?”答:“陈德霖陈老师。”孙连连拍掌:“名师出高徒呀,好好唱,你是有前途的。”两人合演了《四郎探母》《三娘教子》等剧目,孙夸黄:“台风好,唱得好,表演亦精湛细腻。”

图片

黄桂秋在后台扮戏(摄于20世纪30年代)

  黄桂秋的名气越来越大。1928年,他随马连良首次赴沪,同台演出于丹桂第一台,深得上海观众的好评。京剧票友们一致看好,青帮大亨、海上闻人杜月笙、张啸林等不但场场出席观看马连良与黄桂秋合演的剧目,还动员徒子徒孙前来看戏捧场。杜月笙的如夫人姚玉兰是京剧演员,所以杜对京剧演员很友好。黄桂秋与杜月笙成了交谊甚笃的好友。

  陈德霖见黄桂秋很出彩,不禁喜出望外。他多次陪黄演出,1930年,陈德霖、黄桂秋师徒到天津春和大戏院演出,打炮戏贴演《银空山》《大登殿》。黄桂秋饰演代战公主,演来文武兼备,载歌载舞,轰动津门。天津戏迷看戏很挑剔,看了黄桂秋的表演,都很服气,无一声倒彩,纷纷赞曰:“这小子演戏真有两下子,我们服了!”

老腔新唱自成一派

  黄桂秋出了名,誉满全国。1941年,他南下闯荡,定居上海。挑班演出,戏班中有俞振飞、纪玉良、李盛斌等名角,黄桂秋与俞振飞同挂头牌。

  上海是京剧大码头。梨园有句俗话:“唱红在京津,赚钱在上海。”旧时,南北各地大演员都要到上海献艺竞技,一决高低,看谁包银拿得多。面对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场面,黄桂秋心想在上海滩唱戏,若无绝技,若无独到的演唱,很难立足;恩师陈德霖说过,“像我者死”,自己应该研究唱腔,力求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图片

《春秋配》 黄桂秋 饰 姜秋莲

  定居上海后,黄桂秋找来“四大名旦”的唱片,反复播放、仔细研究,吸收他们的长处,结合自己嗓音条件,长年琢磨,博采各派之长,终于探索出了一条“老腔新唱”的艺术道路,被行家们誉为黄派。他的演唱,吐字清晰,归韵有味,多用湖广韵,显得古朴方正,去声字有明显特色,如《春秋配》中“再三问话”的唱法。黄派引腔寓媚于刚,节奏感特强,运腔气息高度均匀,沉稳而不浮动,不用明显喷口,听来显得既有力度,而又妩媚娇嫩。黄派唱腔设计别致有味,不落俗套这一鲜明的特点,不仅在他的代表剧目《别宫祭江》中有充分发挥,在各流派均擅演的《玉堂春》等剧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嗓音清脆甜润,演唱、念白及表演均有很强的感染力。黄派剧目甚多,代表作有《别宫祭江》《春秋配》《蝴蝶媒》《玉堂春》《王宝钏》《三娘教子》《御碑亭》《金水桥》《雁门关》等。其中《别宫祭江》《春秋配》最能体现黄派的特色,明显区别于其他流派。

图片

三笑》 黄桂秋 饰 秋香、黄正勤 饰 唐寅

  黄桂秋善于创新,曾创编了新戏《秋香三笑》《冤禽恨》《姜皇后》《鞭打芦花》《梁红玉》,轰动一时。

  1941年,黄桂秋到上海定居,人地生疏。他拜访了周信芳、盖叫天,希望得到两位大师的关照与提携。周信芳很欣赏黄桂秋的演唱与表演风格,经常邀请他合作演出,誉满申江。

图片

《别宫祭江》 黄桂秋 饰 孙尚香

  1945年后,黄桂秋长期在皇后大戏院演出,常演《别宫祭江》《春秋配》,很受观众欢迎。特别是贴演一至八本《雁门关》,主演公主一角,连满数月,欲罢不能。获得“江南第一名旦”的荣称。

  1946年,黄桂秋与俞振飞、王琴生、高盛麟、芙蓉草、李金鸿等演于上海黄金大戏院,并邀杨宝忠操琴。黄桂秋打炮戏是“黄三出”(《春秋配》《别宫祭江》《女起解》)特别是与高盛麟合演《庐城侠侣》,连演连满,电台还进行了实况转播。

图片

《春秋配》 黄桂秋 饰 姜秋莲

  1949年后,黄桂秋组建秋声京剧团,任团长,陈大  濩、关正明、张文涓(女老生)、王琴生、迟世恭、王金璐、阎世喜等名角加盟。阵容强大,众星捧月,影响深远。江苏、湖北、陕西、东北、京津等省市争先恐后邀黄桂秋剧团前去演出。

  1954年,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上海举办,黄桂秋以《别宫祭江》一剧获得一等奖。

  1958年,黄桂秋加入上海新民京剧团,后并入上海京剧院。在年近花甲时,黄桂秋还演出全本《春秋配》《金水桥》等剧,观众称赞他“宝刀不老,风采不减当年”。自1963年起,黄桂秋在上海京剧院学馆任教,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

不抱“门户之见”鼓励弟子多学

  黄桂秋弟子众多,著名演员李玉茹、童芷苓、顾正秋、金素雯、王熙春、梁小鸾等均曾拜在其门下。

  1959年,黄桂秋在新民京剧团收了数名弟子。最可贵之处,此翁不抱“门户之见”,鼓励弟子学习其他流派。张敏智原来学梅派,随黄师学戏后,不再唱梅派。黄桂秋坦诚地对她说:“梅兰芳先生居'四大名旦’之首,是'京剧伶王’,他的唱腔、表演很值得学习。你已有了梅派底子,千万不能丢呀。”自此,张敏智既学黄派,也学梅派,成为技艺全面的优秀演员。张君秋在继承梅派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在唱腔上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创新。张敏智觉得他的嗓音圆润甜亮,音域宽广,高中低音俱佳,就买来唱片,偷偷学习张君秋的唱腔。黄桂秋知道后,并未批评张敏智,相反鼓励她多学张派。团里很重视黄桂秋的意见,不久便专门安排张敏智等几名优秀青年演员,赴北京向张君秋学唱。

  黄桂秋对弟子尽心尽力、认真细致,除了口授身传,更注重分析剧中人性格、感情。他擅演“王八出”(王宝钏戏),在指导张敏智等弟子时,反复强调:“演人物,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他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除了声腔艺术上的特色和成就外,在人物处理、表演、服饰、头饰等方面都很讲究,皆有独到之处。

  1978年,黄桂秋因病在沪逝世,享年72岁。

  (摘自《中国京剧》2011年第3期)

王金璐谈艺录(精装)
孙觉非1448的小商店
182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