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复偏头痛10年,8剂而愈

 中医林佳明 2023-02-27 发布于广西

2023.02.27今天是我写日记的1618天

女,32岁

主诉:头痛10年余2023年2月8日就诊。

10余年出现头痛,反复头痛,在当地治疗,每发作头痛需要服用止痛药才能缓解。

刻诊:左颞头痛、畏光,夜寐梦多,日间昏沉,时有恶心,无口干口苦、鼻塞,纳佳,大便正常,舌淡白水滑,苔薄微黄,脉沉细。

中医辨证:寒阴冲逆清窍,水饮上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表里不和。

拟方:吴茱萸汤、苓桂术甘汤加减。

吴茱萸10g 开水洗7次,党参20g,细辛9g,茯苓75g,桂枝30g,白术20g,炙甘草10g,制川芎30g,大枣20g,中药4付,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口服。

2023年2月17日,上症明显好转,左颞头痛、畏光、恶心、日间昏沉已无明显,夜寐梦多易醒,偶有鼻塞,无口干口苦,纳佳,大便正常,舌淡白水滑,苔腻微黄,脉沉细弱。

吴茱萸10g开水洗7次,党参20g,细辛6g,茯苓60g,桂枝30g,白术30g,炙甘草10g,大枣20g,中药4付,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口服。

2023年2月27日,上症头痛、畏光、恶心已无明显。

按语:患者反复发作头痛10余年,也服用过中药,效果并不好。

我运用经方辨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我在临床中运用吴茱萸汤方证体会是:太阴病,头痛/头晕,干呕,吐涎沫,脉沉细/细弱/弦细。

吴茱萸汤方:吴茱萸(洗)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切)六两,大枣(擘)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寒饮冲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寒饮窃机阳位,而头晕/头痛,本方常用头痛、干呕,寒饮冲逆为甚,在临床中运用本方的机会比较多。

①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②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③《金镜内台方议》:“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盛也;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也。食谷欲呕者,胃寒不受也。此以三者之症,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生姜能散气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也,故用之为也。”

吴茱萸汤在经方体系里属于太阴病,寒饮冲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用吴茱萸温化寒饮,降冲逆,临床运用颇多,前庭偏头痛,眩晕,呕吐等。

吴茱萸在我学的教材里头,是归纳到厥阴病篇里面的,在学校背诵的很熟悉,出来10年都不会用这首方,这也是自己学习的悲哀,一直到学习经方后,才发现,我们科的那么多的眩晕、头痛等患者是吴茱萸汤证。

方解:吴茱萸辛温,《神农本草经》谓“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瘦”。伍以生姜、人参、大枣健胃止呕之品,故治胃虚寒饮冲逆、因食谷欲呕者,或呕而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或干呕吐涎沫而头痛者,或呕而胸满者。

体系不同,决定了认知的不同,我觉得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坚定的走下去非常重要,没有自己的体系,会很容易给现在中医的各个学派所带偏,不断的培训,不断的学习,每个人都讲的那么好,可是一年下来,自己却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这样就整整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当自己有了体系后,可以不断汲取百家所长,不断学习就是完善自己体系的思考及探索,为自己所用,条条大路通罗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林佳明,副主任医师

从事六经经方辨证传承工作,目前与利城老师已经开展了14期初级经方传承班。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周末在基层开展经方义诊工作,深受百姓欢迎。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如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及后遗症、反复发作性眩晕、顽固性失眠、痴呆、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头痛、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擅长运用纯中医药治疗中风、眩晕、不寐、郁病、头痛、消渴、咳嗽、发热、哮病、喘证、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肿瘤术后、眩晕头痛以及颤震、咳嗽、喘证、胸痹、不明原因发热等疑难病症。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

欢迎加我的微信,可以交流、学习中医,在中医路上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