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而论之战国策3

 VecentMa 2021-11-02

(一)东周与西周战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东周与西周交战,韩国出兵援救西周。

东周的说客对韩王说:“西周之地是周天子的故都,有很多财宝。韩军如果按兵不动,东周会感激你把西周的财宝都送给你。”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若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东周与西周交战,西周想拉拢楚国和韩国。

齐明对东周君说:“我担心西周贿赂楚国和韩国,让他们侵占东周的土地。请你派人告诉楚王和韩王说:“没有东周攻打西周,西周也不会主动送宝物给他们。楚国和韩国想得到宝物就必须支持我们攻打西周。西周之所以送宝物给他们,完全是我们东周削弱西周的功劳。””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东周想种水稻,西周在上游不放水。东周国民为此犯难。

苏秦就对东周君说:“让我去说服西周君放水可以吗?”

苏秦拜见西周君说:“你的计划有问题,如果不防水,东周就有致富的机会了。现在的东周百姓因为缺水,没有种植水稻而是种植麦子。你如果想报复东周的入侵,请放水泡烂东周的麦田。麦田里水多的排泄不出,麦子活不成,东周的百姓就会改种水稻,这个时候你再不放水……东周的百姓必将听命与你。”

西周君说:“妙计啊。”于是放水。

苏秦得到了正处于交战状态的两国君主的赏赐。

(二)申而论之

3.1  明明是在外面受了一肚子窝囊气,不敢冲外人发作。回到家里家人往往会莫名其妙的被训斥一通。于是一家人变成两家事。东周国分成东西国。

3.2 人心也奇怪,亲人背叛的恨往往比敌人更可恨。宁愿把好处送给敌人,也要把背叛的亲人往死里整。

3.3 东周君臣觉得自己妙计连篇,楚王和韩王也应当会拍手称赞这些能给他们带来实际利益的“妙计”吧。原来捧杀一词不是新词。至少在这篇策论的背后完全就是一场捧杀呀。

3.4 人如果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会忘记初衷。在错误的道路上一错再错。比如花钱的欲望,当年下载网购APP的初心是什么?而实际结果呢?市场营销推广也是靠计策呀。

3.5 苏秦口吐莲花、妙计百出。后人往往羡慕他能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揣进兜里,而忘了他的下场是五马分尸,车裂而死。只看见贼人吃肉,没看到贼人挨揍,当了贼人挨了揍反而没吃上肉的案例,过去现在将来只会层出不穷。

3.6 东周君、西周君之所以都觉得苏秦的计策是妙计。是因为他俩都脱离了客观实际,没有客观调查就拍脑袋道听途说的下结论。

3.7 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注重调查!要反对瞎说!本本主义者必须改变保守思想,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3.8 不禁好奇,多少古人会把《战国策》当史实看呢?又会有多少已经被编进史册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