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伢,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过一次早了?

 亮子行星 2021-11-02

武汉伢,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过一次早了?

Haven't You Had a Good Breakfast for a Long Time?

 Leon君 

江湖城事|10.30, 202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武汉的早晨就不再是被热干面的芝麻香唤醒了……天刚蒙蒙亮大街上就充斥着急促的汽车鸣笛声,赶早班的人们要么坐在私家车里按喇叭,要么挤在地铁角落玩手机,反正你在街面上,已经很少能看到昔日人们端着热气腾腾的面碗,边走边吃,边等公交车的烟火景象了。

◆  ◆  ◆
这十多年来,武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旧城改造计划,市容是比以前看着舒服了,交通也便利了,但留给街头早点摊的空间却所剩无几了。特别是,住进高楼林立的新小区以后,想在家门口吃上一顿老口味的早餐,竟然变成了一种奢求。

慢慢地,我对早餐的兴趣也流失殆尽,经常随便对付几口,就出门「搬砖」了。麻木多年并习以为常的我,直到最近听闻「三镇民生甜食馆总店要搬家了」的消息,才如梦方醒一般,扪心自问,有多久没有好好地过一次早了?


「过早」,在武汉方言里就是吃早餐的意思,但对武汉人来说又不仅仅是吃个早餐这么简单。中国一直有「过年」、「过节」、「过生日」的说头,可想而知,这一个「过」字,被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赋予了多么隆重的寓意。所以,武汉人对待早餐恰如对待过节一样,有着非比寻常的推崇与重视。

正因为如此,无论城市发展有多迅猛,总有它拖住时代脚步的倔强和坚守。作为号称「过早博物馆」的三镇民生甜食馆总店,无疑是保存老武汉味道和记忆的首席代表。

这家老字号已经在武汉经营了六十多年了(一般简称「三民」),与在外地人印象中相对更出名的蔡林记、五芳斋相比,它胜在一个,虽然名字叫「甜食馆」,但实际上包罗万象,犹如武汉版的「新加坡美食城」,各种汉味传统早点、小吃,应有尽有。

他们家分店也开得很多,特别是2000年前后几乎霸榜了武汉人的「过早清单」,夸张一点地说,可能每个武汉伢都是吃着「三民」长大的。

因此,在离它正式搬家还剩一个礼拜的时间,我决定再去汉口的三民总店过一次早,哪怕是要起个大早,跨过一条大江。

这趟虽迟但到的早餐之旅意义不凡:一来是再好好看一眼「三民」总店所在的民国老洋楼,二来是寻回曾经热火朝天的过早仪式感。顺便,沿着这段怀旧思绪,认真「复习」一下武汉渊远流长的「过早文化」。

◆  ◆  ◆

当我下了车走到胜利街口的时候,老远就看见餐馆大门外排起了长队。

于是我索性就隔着马路先拍拍它的外景吧。

这栋楼最引人瞩目的地方,莫过于它弧形的水泥浮雕门头,因为它正好建在十字路口的拐角,整体呈三角状向两侧扩展,风格颇有点上海武康大楼的韵味。

建筑立面四层红墙,配上格子玻璃窗的洋风设计,充满了电影质感,在周围古板的现代楼群里显得尤为突出。


惹眼的老洋楼或许就是「三民」总店最大的广告,南来北往的路人,即使不进去吃东西,也会被楼房本身所吸引,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

想想开在这里近20年的总店就要搬走了,不免有些唏嘘,虽然名义是出于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但让老牌子从老房子里剥离出来,莫名有种灵肉分离的感觉。

那么,就珍惜还能够在洋楼里过早的最后时光吧,好好品味几款经典的汉味早餐,想必是对胜利街86号(总店店址)最大的尊重了。

按常理,首先我应该讲的是武汉人过早标配——热干面。但我个人觉得「三民」最好吃的是三鲜豆皮,以前小时候常点的「套餐」就是豆皮加豆腐脑的绝配组合。所以先从豆皮讲起吧。

总店的豆皮师傅是有传承的,现在的掌勺师傅不是以前的老大爷了,但估计是他的徒弟,得到了真传,那摊浆皮,铺糯米饭,撒馅料和葱花的动作如出一辙,一样的行云流水,一样的挥洒飘逸,光看师傅做豆皮就是一种享受,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边看边咽唾沫的场景。

「三民」的豆皮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就是浓郁的煎蛋香,相比之下,其他路边野店做的豆皮简直像没有放鸡蛋一样。细腻的糯米饭和卤入味的三鲜馅料混在一起,充实着香酥外皮的内涵,一口咬下去,早起惺忪的灵魂便彻底苏醒了。



这一次配合豆皮下肚的饮料,除了豆腐脑,我还点了糊米酒。作为一家「甜食馆」,这两款汉味甜品都是他们家的招牌。

现在「三民」出品的豆腐脑有甜口(白糖)也有咸口(什锦),但我从小就是喝甜口长大的,依稀记得以前好像只有甜豆腐脑吧,所以到现在也是只能接受加白糖的。


豆腐脑天南地北都有,而糊米酒就是纯纯的湖北特产了。「三民」家的糊米酒可谓是把「糊」的做法推向了极致。

它会先把糯米吊浆巴在锅沿,用勺子将吊浆分成小块往锅里赶,等吊浆全部进水煮沸,再混入米酒和桂花,汤底就变得又白又糊。盛上满满一碗香气扑鼻的浓稠酒汤,只需轻轻嘬上一口,便能温暖整个口腔,齿颊生香。

在豆皮加豆腐脑的「双豆」套餐之外,还有一个必吃组合,就是热干面(或热干粉)搭配油炸小吃,譬如一口热干粉,再一口炸面窝(当然配鸡冠饺也是可以的)。

炸面窝入口之前一定要蘸满热干粉里的芝麻酱,面窝的酥脆喷香立马被芝麻酱放大,就着面条一同咽下,美味双倍来袭,此时无论你是不是碳水爱好者,都将一本满足!




另外,烧麦、水饺、煎包也是这里的热门单品,在店里随便瞥一眼,都能看到每张餐桌上摆着至少其中一样。尤其是煎包,档口外站着长长的队伍,好不容易取到货的食客端过盘子就开始大快朵颐,把旁边排队的小伢都馋哭了。



在「三民」过早,你带一幅肠胃是肯定不够用的,太多想吃的好吃的早点,却只能做选择题,然后望洋兴叹。

这时候就十分羡慕那些住在附近的街坊,每天早上换着吃,全部加入必答题库,根本不用选。而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想要省时省心、一站式打卡武汉的「过早文化」,「三民」总店自然是不二选择。

◆  ◆  ◆

所谓「过早文化」,显然就不止是早餐好不好吃、丰不丰富的问题,它的精髓在于把武汉人生活的百般滋味也浓缩进去,就像广州有早茶文化一样,属于武汉人的江湖底色正是在过早的过程中晕染开来,投影在一间间见证了武汉沧桑变迁的早餐店,「三民正好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但说来有趣,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风云变幻,「三民」总店却始终不动如山,顽强地保留着鲜明的年代感。

在我一进店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大白瓷砖,以及挂在上面的锦旗、红字标语,瞬间把我拉回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大厅格局还仿佛是学校、机关食堂的老样子,按照早点品类划分成十几个窗口,一字排开。

窗口后是穿着统一的白大褂,戴着袖套的师傅们,在锅炉笼屉之间施展着各自娴熟的手艺。



就连收银打饭的流程也没有变,依然是付完钱兑成彩色的筹码,再拿到相应的窗口「以筹易物」,这是我们小时候司空见惯的操作,但如今连现金都被淘汰的年月,就显得格外稀有,我在诧异的同时,儿时买早点的记忆忽然翻涌而来。


说实话,这种感觉真的久违了。时间好像回拨到网络发明以前的时代。

每个人面对桌上的早餐,都显露出专注的眼神,伸出双手把住碗,似乎没有人会边吃边看手机,也没有人会一直沉默不语,有的是爹爹婆婆家长里短地「咵天」,有的是父母宠溺地给孩子擦嘴,整个大厅回荡着洋洋盈耳的武汉话,氛围喧闹却温情脉脉。
这里的早晨,像一枚跨越时空的琥珀,凝固了早年间武汉的市井生活,折射出武汉人执着于美食的率真模样。这里虽然只是武汉「过早文化」的一隅,却能窥见整座城市的精神与情怀。

它不是空中楼阁的抽象概念,它就如此接地气地在我们身边生长,在每一碗热干面、豆皮、煎包、糊米酒之中悄然升腾,在本地人、游客、朋友、陌生人之间蜿蜒流转……没有早点,就没有早起的人,没有早起的人,又哪来的江湖故事呢?

所以仔细想想,过早这么大个事儿,怎么可以草草了事?


于是,我站起身,走出大门,径直走向「三民」总店隔壁的糯米包油条铺子,问老板:「有甜咸混合味的么?来一根,油条要脆一点的,谢谢!」

没错,就是这样,唯有继续吃下去,才能把文化传下去。

        

三镇民生甜食馆总店11月8号就搬去隔壁街口了(胜利街125号),其实离得也不远,早点师傅们都还在,品种一样齐全,只是20年洋楼老店记忆就此封存。但武汉「过早文化」依然生生不息,「三民」也只是泱泱早点海洋里的一叶扁舟,还有许多大隐隐于市的武汉早餐店,在历史滚滚向前的洪流中保持着旧时光的味道。篇幅有限,我们以后再细细说来。


- LEONSPLANET 2021 -
亮子行星 世界重启计划

The world is a book and those who do not travel read only one pag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