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珍玉丨调营卫治疗风湿痹证

 呵呵8909 2021-11-03

风湿痹证临床极为常见,以肌肉疼痛、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素问·痹论》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论述,并根据风、寒、湿邪之轻重,以及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行痹、痛痹和着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沿用,并据此提出治疗风寒湿痹,当以风、寒、湿三气之主次,分别施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治法。

先生在反复研读《素问·痹论》的基础上,根据论中所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认为风寒湿痹的发生,是风、寒、湿邪侵袭人体,以致营卫运行不利,涩而不行。因而,治疗风寒湿痹,常从调和营卫入手,而不拘于祛风、散寒、除湿之定论。

(一)营卫与风寒湿痹发病的关系

营卫空虚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因素。营卫源于水谷,水谷化于脾胃,故曰:脾胃为营卫之化源。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叶天士医案》曰:“中焦为营气之本。”营卫一成,外则循行于肌表,发挥其御邪防病之职能,如《灵枢·本脏》所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内则调和于脏腑组织之间,以温养营润脏腑组织。故脾胃化源充足,营卫之气强,则肌表固密,邪弗能害。反之,营卫之气不固,肌腠疏松,则风寒湿邪每易侵袭人体。《济生方·诸痹门》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张氏医通·痿痹门》曰:“痹也,由是观之,当是风寒湿痹其营卫筋骨三焦之病。”《医醇媵义·痹》曰:“夫六淫之邪,暑燥火为阳,风寒湿为阴,阴气迭乘,营卫不通,经脉阻滞,筋骨肉三部俱病,而三痹之症作矣……营卫闭塞,筋骨拘挛,不通则痛。”

基于以上论述,可知营卫空虚,卫外不固,每致风寒湿邪入侵,而风寒湿三气袭人,营卫首当其冲,营卫运行不畅,经脉不通,则筋骨肌肉关节疼痛、麻木、屈不利诸症作矣。《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马培之医案》说:“营卫之气不利,腰腿痛痹。”《张聿青医案》亦说:“气血暗衰,风寒湿久伏,乘瑕蹈隙,袭入经络,遂令营卫之气滞而不行,四肢酸麻…营不行则营不足用,有营若无营矣。卫不行则卫不足用,有卫若无卫矣。”徐大椿《杂病证治·痹证》提出:风伤营气,卫阳不能振布,邪得弥漫经中故流走作痛。”可见风寒湿邪伤人,每致营卫失和。

总之,营卫亏虚,卫外不固,风寒湿邪易于侵袭人体;而风寒湿邪由肌表人侵,每每损伤营卫,痹其流行畅达,不郁不遏之机,使之闭而不通,或涩滞不畅,痹证由是而作。所以说,营卫之气与风寒湿痹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营卫不调是痹证之本。

(二)调营卫以治疗风湿痹证

风寒湿邪痹阻,营卫失调为痹证发生之根本,故治病当求其本,调营卫是治疗痹证的关键所在。痹证之发,由营卫虚而不固,故调营卫者,亦当重补。调营卫之方首推桂枝汤,桂枝汤能发散风寒,解肌发汗,然少补益之效习与痹证之病机尚有一间未达,故先生治风寒湿痹,主张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认为该方能扶正补虚,益气固表,调营和卫,恰合于风湿痹证之病机。

黄芪桂枝五物汤本系《金匮要略》为治疗血痹所设。查血痹一病,系由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侵袭,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畅而成。

《杂病证治·痹证》白:“营虚卫弱,风袭经中不能统运营气于周身,故身体不仁如风状,谓之血痹焉。”《金匮要略》亦谓:“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其“阴阳俱微”实指“营卫气血皆不足”《金匮要略语释),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行痹,调和营卫。风湿痹证之与血痹,其临床表现虽有不同,但其发病之本皆由营卫之气方虚复为外邪侵袭所致,故将黄芪桂枝五物汤移治风湿痹证,亦为对证之方,黄芪补中益卫气,白芍敛阴益营血,合而能补营助卫;桂枝辛温而能散血中之风邪;生姜温表以行气于玄府,“俾风散而血痹自除,而身体无不仁之患,安有如风之状不已哉。此调营益卫御邪之剂”(徐大椿语)。

黄芪甘温,内能补中益气以滋营卫化源,外则充实营卫,尤善疗风寒湿邪外袭肌表,营卫失和诸病证。如《金匮要略》治疗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及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之防己黄芪汤;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之防己茯苓汤;治历节疼痛不可屈伸之乌头汤诸方中,均重用黄芪,意在补卫气,益中气,和营卫,以协助诸发散药驱除在表之风湿邪气,且使发散祛邪无伤正之偏。邹澍《本经疏正·黄芪》认为:黄芪“直入中土而行三焦,故能内补中气。”“黄芪一源而三派,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所谓源清流自洁者也。”“黄芪专通营卫二气……凡病营卫不通,上下两截者,惟此能使不滞于一偏”,“特能行营卫中气,营卫中气行,邪气遂无以干”。凡此皆说明黄芪确有实卫固表,和卫调营之功效,究其实质,则是根于补中益气,健运脾胃之力。

桂枝辛甘性温,能发散在表之风寒湿邪气,其辛而能散,温则能通,能振奋气血,通达营卫,表里内外无处不达。《本草纲目》谓“桂枝透达营卫”。《本经疏正》曰:“桂枝能逐营卫中邪,不能益营卫中气;能通营卫之流,不能浚营卫之源。”而黄芪配桂枝则实卫固表而不留邪,辛散祛邪可不伤正,使营卫之虚者得补,营卫之郁者得通,故为治风湿痹阻营卫失和之要药。

芍药苦辛,有益阴和营,通利血脉之功,能行营血之滞,且具开破散结之力,故《本经》曰:芍药“除血痹,破坚积”。芍药能开阴结,益阴养营,兼以行营血之滞,故可用于风湿外袭,营卫虚而郁滞不畅之证。合桂枝之辛温,疏散风寒之邪而不伤营阴,益阴养营而不滞邪。二药互伍,一收一散,一寒一温,相互制约,而收调和营卫,疏风祛邪之效。桂枝又能温振中阳,配芍药又能内调脾胃之运化机能,进而鼓舞气血生化之源,营卫滋生之本。脾胃健运之机旺盛,则肌肉、四肢风湿邪气消散更速。合生姜辛温宣散,能助桂枝以祛在表之风湿诸邪,配大枣甘温补中益脾。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邪,调和营卫,宣通气血,温养脾胃,扶正达邪之功。

黄芪桂枝五物汤调和营卫,扶正顾虚之力较强,但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之力尚欠不足,故先生临证应用本方常随证加减化裁。

湿邪偏胜,肢体沉重,或有肿胀,加薏苡仁、白术。薏苡仁甘淡微寒,功能祛湿利水,健脾益胃,乃治湿痹之要药,故仲景于“湿家身烦疼”之时用麻杏薏甘汤,取薏苡仁以除湿痹。《长沙药解·卷一》谓其“最泻经络风湿”。然其力和而缓,非多用不能成其功。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神农本草经》),能助脾散精,除湿疗痹,故《本经疏正》曰:“白术之效于风胜湿胜者最宜。”且白术配黄芪,能助脾运以祛湿邪,走表以实卫,无不与风湿痹证之病机契合。

风湿兼胜,加威灵仙。本品辛咸而温,功能祛风湿、通经络,乃疗痹之常用药。《药品化义》谓之“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说明威灵仙性善走窜,具祛风除湿通络之功。凡风湿痹证,疼痛游走不定而肢体关节有沉重感,或麻木,或肿胀者,即可选加本品。

疼痛明显,加元胡。痹证由风寒湿邪痹阻,气血不通营卫失调,故其疼痛则为邪气壅塞所致。因而,治疗痹证疼痛当以疏风散邪为主,若疼痛较重,则提示邪结甚,气血凝滞。先生喜用元胡以活血通络定痛。元胡苦辛温无毒,善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于活血散瘀,利气止痛,能理通身诸痛,是为“活血化气之神药”(《医宗必读·卷三》),凡风湿痹疼痛明显者,可随证选用。痹证有风寒湿三气偏盛之异,而其本则在营卫失调,故先生治风湿痹证,强调调营卫以治本,因而与通常所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法有别,每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奏效,其理本《内经》师仲景而又有所创新,理法方药切当,加减之法简明,使学者易于掌握,值得师法。

张珍玉系列文章由月牙湖青囊学社收集整理自《张珍玉学术经验辑要》、《山东中医药大学九大名医经验录系列丨张珍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丨张珍玉》、《张珍玉医案医话集》、《张珍玉医学文集》、中国知网相关论文及网络等,如有侵权请告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