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窥锥指编释我42

 VecentMa 2021-11-03

邶风·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礼”“易”解《旄丘》

先看《礼记·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

再看《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养旄牛那山坡上的葛藤,为什么长得粗壮?

叔兮伯兮,何多日也?——叔叔伯伯们啊,你们觉得是和时间长短有关吗?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我觉得和所处的环境有关系。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当然,和生长的时间长短也有关系。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用狐裘裹着兵刃,没有车就不外出。

叔兮伯兮,靡所与同。——叔叔伯伯们啊,你们觉得能像葛藤一样粗壮吗?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被华而不实之物、微末小事、被鸟兽环绕的学子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叔叔伯伯们啊,不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呀!

《旄丘》的观点——在压力和努力的双重作用下,才能学而有成。

诗人的心路历程如下:

1-要在压力和努力的双重作用下,才能学而有成。

2-现今的学子们却被华而不实的东西所迷惑,浪费时间与精力。

3-具体事例:用兵器怕受伤于是用狐裘包裹,没有出马不出门。

4-看看山坡上被旄牛践踏,啃咬的葛藤吧!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地方的葛藤比其他地方的葛藤长得反而更粗壮!

钱钟书在这里辩的是褎如充耳的含意。

以下是钱钟书的论述:

毛诗正义18  旄丘

“叔兮伯兮,袖如充耳”;《笺》:“人之耳聋,恒多笑而已。”按注与本文羌无系属,却曲体人情。盖聋者欲自掩重听,輒颔首呀口,以示人耳心通。今谚则不言聋子,而言“瞎子趁淘笑”,如赵南星《清都散客笑赞》记瞽者与众共坐,众有见而笑,瞽者亦笑。众问:“何所见而笑?”瞽答:“你们所笑,定然不差。”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斥此《笺》为“康成之妄说”,正如其斥《终风》“愿言则嚏”郑《笺》(“俗人嚏,云:'人道我’”)为“穿凿之见”。就解《诗》而论,固属妄凿,然观物态、考风俗者有所取材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