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桩漫谈|意拳站桩关于精神假借的内在运动机理

 勇敢的芯2 2021-11-03

图片

笔者演练加力降龙桩


意拳站桩是以精神和意念为主导的高级神经锻炼。

这是我给意拳站桩下的一个定义。

我平时都是说站桩,为什么在这篇文章里非要强调是「意拳站桩」呢?

强调意拳站桩,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以示区别,因为现在各门各派讲站桩和教站桩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谁都说自己有传承,自己是正根,至于有没有传承,是不是正根,我们姑且不谈。

但不管你是如何讲的,也不管你是如何教的,最重要的看你是如何站的,只要你往那里一站,是不是中正安稳,心平气和,身安体舒,合乎生理,合乎力学,当下一目了然,这些你就是骗得了自己,也终究骗不了真正懂站桩的人。

即使我们有了这样的区别,在意拳界讲站桩的人同样也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没有谁认为自己教的有问题,也没有谁承认自己学得有问题。

老子曰:「自知者明。」

站桩是体认功夫,也是自知功夫,如果自己没有切实的站桩体认,就不要妄谈自己在站桩方面有什么自知之明。

意拳站桩包罗万象,里面蕴含有很多的知识和道理,但无论是意拳站桩的知识,还是意拳站桩的道理,都必须通过我们的站桩体认,长期坚持,慢慢消化,慢慢吸收,最后才能真正转化成为滋养我们身心健康、开启我们生命智慧的福德资粮。

精神假借,意念诱导,神经支配。

意拳站桩就是这样一个从精神到心理、再从心理到生理的循环往复的体认、体悟和体证的过程,所谓精神影响心理,心理影响生理,反之亦然。

关于意拳站桩的精神假借,此前我已经在多篇文章和多个场合讲到过,比如什么是精神假借,精神如何假借等等。

站桩漫谈:从精神假借谈站桩入静的问题

站桩漫谈:智不得有无

但是,关于站桩为什么一定要精神假借,为什么一定要有精神假借,我只是提到了一个「借假修真」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展开和深入讲解这里面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在这里,我就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站桩体认,运用科学的语言,以平步托抱桩怀抱气球的意念活动为例,讲一讲意拳站桩关于精神假借的内在运动机理。

为什么我们要用科学的语言,我在《为什么要用科学的语言阐释意拳?》一文里已经讲得再明白不过了,一句话,就是要用现在的人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来阐释意拳,阐释意拳站桩,这个语言更多的就是科学的语言。

意拳浅说|为什么要用科学的语言阐释意拳?

关于神经生理学方面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下面我只是简要叙述几个便于我们后面讲解的基本概念。

我们人体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分为「大脑」和「脊髓」两部分;

二、「外周神经系统」又称为「周围神经系统」,这是神经系统的外周部分,它一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大脑或脊髓相连,另一端通过各种末梢装置与机体其他器官、系统相联系。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

1、「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是将外周感受器上发生的神经冲动传到中枢的神经纤维;

2、「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是将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外周效应器的神经纤维,而「传出神经」又可以根据其支配对象不同,进一步分为支配骨骼肌的「躯体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

①「躯体神经」接受来自大脑意识的支配;

②「植物神经」一般情况下并不接受我们大脑意识的支配,所以,「植物神经」又称之为「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

明确了这样几个基本概念,我们接下来讲解意拳站桩关于精神假借的内在运动机理。

【精神假借的运动过程】

当我们按照平步托抱桩的姿势站好以后,就可以通过精神假借,设想我们怀里抱着这样一个很轻很薄的气球,这个时候我们首先是哪里在起作用呢?

首先起作用的是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我们的思维活动,我们精神假借而来的这个气球,用的就是我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把这个气球设想出来。所以,师父经常讲「练意拳没有一点形象思维的能力是不行的」。

我们设想出来的这个气球在哪里呢?

在我们的怀里,当然这个气球并不是圆的,而是与我们这个站桩姿势相吻合的气球,我们的两手、两大小臂内侧、腹部、两肋甚至胸部的下半部分等都与这个气球相接触,重点要关注我们的两手和两手之间,尤其两手的十个指尖。

因为我们大脑中枢设想出来的这个气球是在我们的怀里,是我们用两手托抱着的,在神经传导方面首先起作用就是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我们怀里是不是真的感觉有这个气球的存在,这是大脑中枢接受到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反馈回来的两手怀抱气球的感觉信息,然后在大脑中枢进行对比、整合和加工,再一次通过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递到我们的两手,如是反复,使我们怀抱气球的感觉越来越真切,体认越来越切实。

精神假借的运动过程简单描述就是:

大脑中枢(假借,设想,传出)——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两手、手臂内侧、胸腹等部位——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大脑中枢(接受,处理,再假借,设想,传出),如是反复。

这样的过程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尤其在我们初学站桩的阶段,所以,我们总是讲一定要把精神假借这一步功夫做得更细致一些,更真切一些,要感觉到我们怀里真的就有这样一个很薄很轻的气球。

当我们有了相当的体认基础后,这个过程就会越来越简化,甚至到了后期,只要我们有这样一个姿势,有的时候都不需要设想,只要一摆好这个姿势,这样的感觉自己就有,这就是所谓「身心相应,身心一致,身心合一」的道理。

没有身心相应的过程,就不会有身心一致的功夫;

没有身心一致的功夫,就不会有身心合一的境界。

【借助实物的运动过程】

如果我们不是通过精神假借,设想怀里有这样一个气球,而是真的怀抱着这样一个气球,也就是我们借助气球这个实物进行站桩或者做其他的锻炼,其内在运动机理又是怎样的呢?

当我们怀里真的抱着这样一个气球,首先起作用的既不是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也不是我们的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而是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虽然此前我们的大脑中枢确实有要去抱一个气球的想法,但我们两手并不会因为大脑中枢的这个想法就会有怀抱气球的感觉,更不会把怀抱气球的感觉信息反馈给中枢神经,只有当我们实实在在的怀抱着这样一个气球,感觉到了这样一个气球的存在,然后通过传入神经(感觉神经)把怀抱着气球的感觉信息反馈给大脑中枢。

借助实物的运动过程简单描述就是:

第一步:大脑中枢(有怀抱气球的想法)——两手去拿这样一个气球(怀抱气球)

第二步: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大脑中枢(接受,处理、传出)——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两手、手臂内侧、胸腹等部位——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如是反复。

几乎所有借助实物的运动形式都是这样一种内在运动机理,比如借助器械进行力量练习或者进行康复锻炼等,很显然,这种运动形式与前面我们讲的意拳站桩精神假借的内在运动机理是完全不同的,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大脑中枢的作用不同。

借助实物的运动形式,大脑中枢的主动作用和被动作用分成两步,第一步是主动作用,大脑中枢主动有了怀抱气球的想法,然后怀里真的抱着气球;第二步是被动作用,大脑中枢被动接受、处理和传出怀抱气球的感觉。

精神假借的运动形式,大脑中枢的主动作用和被动作用合为一步,从主动设想怀抱气球到被动接受、处理和传出怀抱气球的感觉,大脑中枢的作用既是主动的,同时也是被动的,是在主动和被动之间不断的转换作用,主动的是意念,被动的是感觉,此即所谓的意感。

意感者,心有所动,身有所感。

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可以通过意拳站桩达到身心合一的内在实质。

二是神经传导的顺序不同。

借助实物的运动形式,首先起作用的是传入神经(感觉神经),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运动形式;

精神假借的运动形式,首先起作用的是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这是一种主动支配的运动形式,可以说这是两种内在运动机理完全相反的运动形式。

限于篇幅,我们以上只是简要阐释了意拳站桩精神假借的内在运动机理,并未做进一步的深入讲解,有待以后有机会再谈。

关于精神假借,先师爷姚宗勋先生有这样一句话说得非常好:

我们就是要用自己聪明的大脑,去找回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人体自然本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