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志》读书笔记||诸葛亮不救孟达有错吗?

 灿然心动 2021-11-03
我们前面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情。孟达给诸葛亮写信,说他想回归蜀国,诸葛亮如果北伐他就去做内应。诸葛亮说等南征结束后后,回去就给孟达回信。费诗就说:“孟达这种小人,反复无常,我们为什么还要给他回信呢?”诸葛亮后来真的给孟达回信了。可是,当孟达被司马懿围困时,诸葛亮却并没有去救。有人因此埋怨诸葛亮:“如果当时能救孟达一命,让上庸、房陵、西城回归蜀国,那样对北伐不是更有利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诸葛亮何尝不想让这些地方重新回归蜀国呢?荆州已经丢失了,蜀国龟缩于西南一隅,情况本来就很不妙。然而,还是费诗说的,孟达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他的话能全信吗?当初关羽被曹操和孙权夹攻时,他不去救,紧接着又投降曹丕了。他现在想和诸葛亮联系,是因为知道诸葛亮要北伐,自己在魏国又不被信任。孟达就是投机分子,这种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万一他突然反悔,又联合司马懿坑害蜀国呢?可见,诸葛亮不救孟达并没有错。
我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可以在三国的历史中找一个类似的事件,这个事件发生在吴国。公孙渊曾经说要向孙权称臣,孙权就封公孙渊为燕王,并让张弥、许晏前去祝贺。张昭就劝孙权说:“公孙渊向我们示好,是因为惧怕魏国,他的话不可信。万一他反悔了,张弥、许晏不能平安回来,我们不是白白受辱了吗?”孙权不听,依然让张弥和许晏去了。结果,公孙渊真的骗了孙权,把张弥和许晏杀了。孙权这才知道上当了,后悔没有听张昭的话。

张昭为什么能猜到公孙渊会反悔呢?这要从辽东的历史说起。公孙渊的父亲是公孙康。曹操打败袁绍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去投奔公孙康。公孙康当然知道袁熙和袁尚不是真心投奔自己,就杀了他们,把首级献给了曹操。曹操为了感谢公孙康,就封公孙康为左将军、襄平侯。这样,公孙康名义上归顺了魏国,但实际上依然是独立王国,公孙家世袭辽东太守。公孙康临死时,他的几个儿子还小,就让弟弟公孙恭继位。可是,公孙渊长大后却把叔父公孙恭囚禁起来,自己做了辽东太守。公孙恭因为生殖器疾病做了切除手术,不能生育后代。你的叔父没有儿子,你还担心叔父死后有人和你争位吗?可见,这种人冷血无情,连自己的亲人都害。张昭劝孙权不要信任公孙渊,当然是有道理的。
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就知道,反复无常的小人是不能信任的,古往今来都是这个道理。孟达和公孙渊是同类人,见风使舵,见利忘义。谁相信他们,谁就会倒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