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民间文书修复中利用水的方法

 許學仁 2021-11-03

图片

作者/清华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贾鑫

清华大学图书馆自2010年开始收藏民间文书,至今藏品已有8万余件。这些藏品的纸张以皮纸为主,也有部分竹纸、混料纸、麻纸等。这批文书的年代涵盖明、清、民国及解放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多以山西地区契约文书为主,还有执照、借据、阄书、置产册、家谱、账簿、税票、信札、婚嫁文书等。这批文书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经历了数百年流传,这些文书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破损情况,普遍存在纸张老化、酸化、絮化、虫蛀鼠啮、霉菌腐蚀、重度粘连等破损现象;有的文书文字严重污染,无法识读;少部分文书则一触即碎,甚至细碎成灰。这些破损情形严重阻碍了民间文书的研究与利用。因此,清华大学图书馆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文书修复与保护的研究工作。

图片

图1.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文书破损状态:严重污染

图片

图1.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文书破损状态:酸化与霉菌

图片

图1.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文书破损状态:重度粘连破损

图片

图1.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文书破损状态:絮化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圣贤都曾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情于山水中。例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玩止水》中咏到:“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自然界的水可以说是生命之源,为中外文豪所歌颂。
水是大自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地球上71%的面积被水覆盖,空气里也富含水的成份。不同地方采集的水,如山泉水、湖水、井水、河水、纯净水等,南北地域有差异,水质软硬度、纯净度也不同。
水不仅可供人们日常饮用,而且在民间文书的用纸生产、书写、印刷及其修复保护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清华大学图书馆目前收藏的民间文书所使用的纸张,大多由小作坊制作。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原材料、打浆工艺和造纸工艺,选材门槛低,制纸标准也不同。手工制纸又受环境、经济、人力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同一作坊,不同批次的纸张所使用的材料,也存在很大差异。此外,还使用相当数量的机制纸。
根据纸张书写用途来看,馆藏最多的是记载各类契约内容的契约文书,以皮纸为主,纸质纤维相对较好。另外,竹纸、混料纸、草纸也有大量使用。在这些纸张抄造的全流程中,浸渍沤制、蒸煮、洗浆、抄纸各个环节,水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是说水成就了纸,纸又因水变得服帖而柔软,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图片

图2.汉代造纸工艺流程中水的使用(选自《天工开物》)
民间文书上的内容是靠书写或印刷方式来记载的。在书写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墨。朱墨的手工制造流程是十分考究的,炼烟、和料、制作、晾干、描金等工序都离不开水的参与。《天工开物》记载:“至画工肖像万物,或取本姿,或从配合,而色色咸备焉。依坎附离,而共呈五行变态,非至神孰能与于斯哉?”[1]。其中坎为水,离为火,水火运用得当,相互作用,则可孕育出许多用于书画创作的浓淡殊色的朱墨,确是自然神奇玄妙之处。
在馆藏民间文书的修复与长期保存工作中,根据每件文书不同的纸张类型与破损程度来设计不同的修复方案,在每个个性化的修复方案中,对水的使用都是非常讲究的。
例如,淀粉用水加热熬制,可制成浆糊,浆糊是天然的粘合剂。由于文书纸质不同,比如皮纸纤维长,竹纸纤维短,因此调制浆糊,需要稀薄适中,才能使修复好的文书保持柔软而不结硬块。
在修复文书时,喷水量亦需根据纸张特性来进行相应调整。褶皱的文书因水喷洒而舒展平复,品相保存良好的文书只需进行喷水展平工作,破损酸化严重的文书则需托裱,画作因水与浆糊得以托裱。在去除文书上的污渍时,使用温热的水,会更有效。补纸染色时,则需使用橡碗或栗壳等熬制而成带有色彩的水。这其中水量的多与少都在修复师的掌握之中,过多与过少都不足以成就一张文书的完好修复。水与纸有时是一场生与死的零和博弈,有时则更像一场配合完美的悠扬协奏曲。
古文献记载了很多不同的水对修复保护的奇效。例如,在唐代《历代名画记》中的《论装背褾轴》描绘道:“古画有积年尘埃,需用皂荚清水宿渍之,平案扦去其尘垢,画复鲜明,色亦不落。”[2]明代《装潢志》提到“如霉气重,积污深,则用枇杷锤浸滚水,冷定洗之,即垢污尽去,或皂角亦可,用则急将清水解枇皂之余气,否则又为画害,慎之”。[3]
大英博物馆的资深高级修复师——邱锦仙老师,曾用豆浆水修复清代画作。邱老师说到,在修复过程中,使用豆浆水,是中国的传统方法。因新纸与老纸光泽度不同,使用豆浆,最主要是做光泽,因为豆浆有一种特别的光。大英博物馆要求修复时不能使用化学品,因此用豆浆来代替胶矾水,把补洞打熟,使修复效果更为贴近原本的样貌[4]。

图片

 图3.笔者在修复文书工作中
古语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在修复文书的过程中,如果对水运用不当,轻则需调整水量,进行重复作业,重则损毁纸张,无法弥补,其中机巧是多一分则盈,少一分则亏。自来水和未经处理的水中包含各种杂质,如果直接用来修复文书,可能会对文书造成二次污染,尤其是酸性的水对文书有不可逆的伤害。已经酸化的纸张,可使用水溶液脱酸法,进行抢救性脱酸,即使用净化水配制弱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多项研究表明,脱酸水溶液酸碱度宜在7-9 pH范围内较好,过酸或过碱都会对纸张脱酸效果造成影响[5]。在文书修复与保护中,水是很好的媒介。如果运用得当,即可在整旧如旧的大前提下,获得更好的修复品相与良好的后续保存条件。但是,如果应用不当,则会对文书造成损害。

图片

图4—地契文书修复前(正面)

图片

图5—地契文书修复后(正面)

图片

图6—地契文书修复前(背面)

图片

图7—地契文书修复后(背面)

明代装裱工艺家周嘉胄认为,装裱良工应具备“补天之手,贯之虱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5]”。民间文书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具有重要的文献和文物价值。在文书修复与保护中,作为修复师,首先要对文书怀揣敬畏之心,在修复前必须反复斟酌,决定采用最适合的方式方法与材料工具,才可动手修复。修复师需要在长期修复实践中日积月累,掌握成熟的修复经验。

民间文书的修复与保护任重道远,修复专业人员缺口极大。笔者认为,从事民间文书修复的专业人员,不仅要熟练使用各类修复手段、工具与材料,练就一手熟练精湛的手艺,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富有责任感的细腻心性。修书即修心,心如止水,鉴常明。希望有更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加入到民间文书修复与保护的事业中来。

参考文献

[1]    宋应星等明. 天工开物[M]. 岳麓书社, 2002.

[2]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M].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

[3]    周嘉胄清. 装潢志[M]. 中华书局, 1985.

[4]    邱锦仙. 书画修复过程中豆浆水的使用[N]. 美术报, 2016(05).

[5]    周崇润,李景仁. 谈谈图书馆纸质文献的酸化与脱酸[J]. 图书馆界, 2004(04): 55-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