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忧虑之苦

 学乃身之宝 2021-11-03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1.

说到忧虑,我们都不陌生。

忧虑,即忧愁思虑,愁苦担心,情绪低落,是一种消极心境。它是我们幸福人生的破坏者,也是危害身体健康的潜伏者。

当遇到重大事件或挫折时,我们都会出现这种忧虑担心的正常心理,但随着事情的逐步解决和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消失。如果我们一直深受往事折磨,亦或是为未来担忧,那这样的忧虑是极其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忧虑大多是无效和无用的。

就像遭受重大挫折的人们,他们内心都充满着忧虑。我认识一位身患癌症的阿姨,从确诊到最后的离开,她的整个状态我都比较清楚。她是在国外帮女儿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发现身体无力等不适症状,回国后检查被诊断出癌症的。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癌症患者都经历过这样的心理变化:首先是否认,认为这种事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体,这种事只是听说,或是电视上的事情;第二阶段是愤怒,认为自己没做过坏事,为什么老天会这样不公地对待自己;第三阶段是面对,认为这种事既然发生了,只能面对。这时,患者情绪时好时坏,有时觉得信心满满,认为这不算什么,有时又忧虑重重,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第四阶段是接受,在经历了前面的被动面对过程,患者会慢慢坦然面对目前自己的状况,也只有到了这一阶段,患者的心境才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2.

前面提到的那位阿姨,在我看来,就是在面对的阶段没有走出来,无法真正接受这一事实,而使得心情对身体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

当然,心情好不能完全治愈癌症,但坏心情会直接影响其治疗的药效,这也是为什么说好心态对疾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经常看到阿姨和老公俩人以泪洗面,哪怕是她的病情得以稳定的时候,他们还是愁容满面,忧心忡忡;阿姨的老公说的最多的话是“想不通”“怎么会这样”,这是无法接受事实的表现;阿姨一直埋怨女儿,认为自己的病是帮女儿照顾孩子累出来的(她不想去,被女儿强迫去的),以致住院期间一直不接女儿的电话,这是内心的愤怒和抱怨;阿姨除了抱怨女儿,忧虑病情,不能接受事实外,她还担忧未来,一方面是对治疗没信心,一方面是放心不下家人,这些都是消极情绪。

而对于这种忧虑的消极情绪,我们该怎么办呢?

3.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如何停止忧虑?

最坏打算法

(1)问问自己,你所担心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即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对于上述例子的阿姨来说,最坏的结果是医治无效——死亡,这是要查清自己忧虑的事实。

(2)如果你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你会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阿姨内心知道人都会死亡,而且知道自己也会死亡,只是现在她没有做好接受死亡的准备。但是,如果医生明确告知她死亡即将来临,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呢?这是分析事实的真相。

(3)镇定地想方设法改善最坏的情况,并看看现在自己能做什么?

阿姨如果知道最坏结果——死亡即将来临,会怎样呢?是天天忧虑,还是珍惜最后的时光呢?如果是前者,自己痛苦不说,家人也是悲伤的;如果是后者,她自己会放松,并尽量享受余生,那这样的结束对谁都是比较好的。因为当我们对忧虑的事情做出做坏的打算时,我们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现在应该做什么了。这是做出决断并付诸行动。

4.

有人说,这种重大的创伤事件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那样的忧虑很难有所体会。那么,生活中和工作中让人忧虑的琐事该如何摆脱呢?

比如,工作中,有的同事总是倚老卖老,喜欢欺负或打压自己;自己会嫉妒那些业绩突出的同事,总是想着他们怎么那么厉害,并为此郁郁寡欢;生活中,自己为了刚买的一件衣服后悔着,烦心着;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没时间辅导功课,着急着……

生活中不断出现让人忧虑的琐事不仅会让自己手忙脚乱,而且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下面介绍几种方法来停止这样的消极情绪:

(1)转移注意力法——保持忙碌

我们有时的忧虑或担忧是“闲”出来的,让自己忙碌起来,头脑会充实丰富,这时,忧虑、恐惧、憎恨等消极情绪很难填充进来,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平静和快乐。比如,当你在嫉妒同事的业绩时,为自己的成绩懊恼时,你应该去学习和研究同事的工作方法,然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不仅让自己忙起来了,还利于自己的工作提升。

另外,我们要知道,自己天天忧虑的事未必发生,与其忧虑,不如先做起来再说。而对于排挤、欺压自己的人,不要因为他们的行为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2)直接面对法——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

我们常说,有些事已经注定了,想改变也是徒劳。对于忧虑之事,也是如此。就像上述例子中的阿姨,忧虑生病之因,愤怒生病之事意义不大,她需要做的应是直接面对,接受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然后在可变的事情中做到最好。

(3)中止法——“到此为止”

“到此为止”的意识需要我们清醒看待现实,并能主动做出转换。比如,我们不能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属于经济学思维——沉没成本。就像我们为了已经买来的一件衣服而后悔,导致一整天不快乐,这是非常不理智,也是不值得的事。

当我们再次忧虑时,先停下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1)我现在正在担心的问题或事情和我自己有何关联?

2)在这件令我忧虑的事情上,我应在何处设置“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然后把它整个忘掉?

3)我到底该如何应对这件事,一直担忧的价值在哪里?

相信我们如果认真考虑并回答这几个问题,忧虑定会减少。同时,我们要在忧虑毁了我们之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吧——学会放松、保持微笑、学会应对劳累和失眠等。

总之,我们应停止忧虑,找回快乐的自己。

本文完

感谢您的关注

注:这篇文章是结合《找回快乐的自己》一书中的相关内容写成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