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天100美元本金挣100万美元,他是怎么做到的?

 书鱼知小 2021-11-03

90天100美元本金挣100万美元,不是标题党,这是discovery出的一档真人秀纪录片《隐姓亿万富翁》,又名《富豪谷底求翻身: 90天赚100万!》,这部比MBA案例更真实的纪录片值得创业者和领导者观看。

纪录片的主角是55岁的葛伦·史登斯Glenn Stearnes,他身价二十多亿,在全球各地都有房产,还有游艇和私人飞机。

但是早年他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父母酗酒,小学四年级由于阅读障碍而留级,14岁时就做了父亲。不过这没有影响他25岁时就创办了公司,这家借贷公司后来市值亿万。

节目的设定的挑战是,孤身一人与一部没有联系人的旧手机、一辆旧皮卡、100美元本金,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最后节目组选择的是人口十几万的伊利市),在90天内创办价值100万美元的事业。那么,最后他达成这个挑战了吗?结尾会揭晓。

如今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会选择拍摄这部纪录片呢,因为他要证明美国梦依旧存在,自己的成功不是靠运气,抛弃外界资源,他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复制成功

可能很多人会说节目有作秀的成分在,或者是国外的创业环境不能复制,但成功创业者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下面就是他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的特质,看完后会发现,成功者的道路是有迹可循的

1.分解目标、有计划

目标是确定的,就是90天挣到100万,要实现目标先要宏伟目标拆分成可执行的计划。

计划的第一步首先要生存,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维持生存,先解决食宿问题。他列下了第一周要挣出三个月的生活费也就是3300美元的计划,食物只能是速食产品,窗外零下的温度要住在车里,最初几天就是这样挨过去的。

解决温饱问题后,才能有脑力思考创业的项目。

赚得第一桶金后,每一步的行动时间点都是由90天这个deadline倒推而来,虽然实际结果总是会和计划有偏差,但是有了宏观的计划,才能有明确的方向。

2.强大的执行力

已经是亿万富翁的葛伦,为了赚得启动资金,需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

在网上发布找工作信息后,从路边推销商品到给别人洗马桶打扫卫生,甚至还在救助站打工来换取食物,任何能创造财富的机会他都会去做。

在陌生的城市,没有人脉,只有100美元食宿都不够的启动基金,一个人就会想尽办法来挣钱。

也正是在这样扫街般的兼职中,他遇到了在后期创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同伴阿杰。

很多普通人第一份工作无法做好,就是有眼高手低的问题。

3.拥有商业思维

赚得第一桶金后,不能满足于小收益,要用这些钱作为本金,撬动更多的资金。

打零工时,他在找工作网站上看到有人收旧轮胎,这时候的商业要义是“要先找到客户的需求,再去找产品”而不是先有产品再去找客户,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后,终于找到了轮胎,一举赚得1500美元。

靠这些卖轮胎的启动金,他低价买入了一辆二手车,然后包装一下后再高价卖出去。

之后用这些买卖车差价赚的钱买了一座房子,装修后高价卖出。

然后用卖房子挣的钱,最后开了一家店。

这是最传统的商业模式,“低买高卖”永远是挣钱的不二法门。

4.招聘到内心驱力的员工

要成立一番事业,光靠自己这个光杆司令是不行的,尤其是接触一个陌生的行业,在一所陌生的城市,要有专业的人来协助。

所以葛伦在倒卖车的同时,还在用面试的办法招募一群帮手,这些员工大都成为他之后创业中的得力干将。

领导一定不是全能的,但他的能力在于找到专业的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如果遇到好的员工,作为领导只用指导方向、验收成果就行了。而不能信任的员工,不仅需要领导在一旁监督,这位员工还可能处处挖坑,领导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填坑。

所以如果你做领导时心累,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招下属时脑子进水了。

招聘过程需要火眼金睛,即使是领导,也会出现招聘到不合适员工的可能性。“努力和结果是两码事”,一个员工工作很努力,但是结果不太好,这时候就不能感情用事觉得她付出了那么多于心不忍,要当机立断地辞退。辞退一个熟悉的员工这件事很难,但这是优秀领导者的必经之路。

5.绘制蓝图

无法开出工资,无法显示自己的隐藏身份以及曾有过的创业经验,项目甚至没有个影子,如何凭借一张嘴让人入伙呢?这就需要创业者最杰出的才能——绘制蓝图(画饼)

创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创业者自己内心要笃定一定会成功,自己相信之外,还要把这股信心传输到听众心中,让员工也相信这事能成。钱是外部动力,对员工来说,内驱力更为重要。这种内驱力就是员工愿意无偿参与到这份工作中的原因。

葛伦在这方面的能力确实无与伦比,他擅长讲故事,讲自己成长的故事,讲振兴伊利市的故事。人人都爱听故事,在故事中逐渐认同他的价值观,而他的价值观又逐渐渗透到企业文化中。所有员工有了一股向心力,就是要把公司做大做好,这样的企业一定会成功的。

另一方面,靠信念而不是靠钱招募来的这一批元老级员工,在日后的工作中,他们对公司更忠诚,因为他们的初心不是为了钱。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只看中钱的员工不会选择这样的领导者,这样的领导者也不会选只盯着钱的员工。

回到现实生活中,作为底层员工,很多人反感领导一直打鸡血,而不给出实质性的东西(钱或者假期)。归根结底,是因为领导者在自己的蓝图中自嗨,没有能力把自己的信念传递给下属,所以下属看着领导就像看傻子一样。

6.应对挫折

创业过程中,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在葛伦创业中,遇到了两个大的挫折,从他应对挫折的方式,能看出做事的风格。

第一次挫折,打算做啤酒品牌,但是无法获得造酒资质,于是就打算和酒商合作。但提议时思路不够清晰,一下子给对方一个长期计划,让对方觉得空洞,所以拒绝了这次合作。他的做法是,回去不断练习话术,直到能明确表达出合作意向,然后重新约出来对方,这次他用诚恳的态度和明确的合作计划打动了对方。

第二次挫折,看好的餐厅本打算交租金了,但租户临时反悔,deadline就在眼前,葛伦陷入崩溃。这时候他的应对方法是,少沉浸在情绪中,马上开始找下一个地点。少抱怨多行动,及时move on,这也是应对挫折的办法。

挫折是了解自己哪里存在不足的机会,除此以外它什么也代表不了。

挫折不意味着失败,遭受挫折时,可以根据反馈回来的问题,一次次地调整自己的行动,直到达到满意的结果。

7.控制情绪

人人都会有情绪,尤其是职场是个需要不断沟通和磨合的过程,有摩擦是难免的,关键是不能被情绪绑架,要把情绪和行为隔离开来。

倒数第二集中,餐厅主厨和葛伦有了冲突,主厨觉得委屈,摔了麦克风愤怒离场。其实她的烹饪水平是不错的,前期也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但是协调能力欠缺,而且情绪控制能力不够。愤怒带来的后果是,她错失了成为餐厅合伙人的机会。

在前一集中,阿杰和路边的人有了冲突,葛伦讲起他以前的经历,自己也曾愤怒离开谈判桌,说永远不想再合作做生意。但是他需要这笔生意,对方在他愤怒后加价,他依旧只能接受对方的开价。愤怒是无用的。

再说回主厨的问题,愤怒使她失去理智,这只是她被辞退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她无法承担起责任,作为主厨,监控肉量是她的职责,但是她却连着三天犯同一个错误导致肉量不足,而且一直在推卸责任说自己过于忙碌无法兼顾。

职场中没有借口。即使自己很委屈,但是从老板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全权委派给下属后,下属后就该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觉得无法完成可以提前提出协商解决办法,而不是等事情的后果酿成之后说自己没有精力顾及到。

无论你的理由在自己看来有多合理,听起来也像是借口。

这是很多职场新人容易犯的错误,无论是缺乏资源,还是薪水太低,除非提出来,否则你的委屈没有人会看到,职场只看结果。委屈、愤怒这些情绪都没有用。

8.不惧挑战

普通人和创业者的差异在于,普通人太喜欢待在舒适区了

害怕困难,逃避困难是人的天性。但是创业者的内驱力足以使得自己从舒适区中走出来,在一次次的挑战中获取自信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再次迎接更大的挑战。

创业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世界是动态的,所以问题永远会存在的。问题有可能会被解决,也有可能不被解决,这种不确定感会给人带来风险和恐惧。

创业者也会感知到恐惧,但是他们依旧选择去面对问题。而普通人选择不创业来逃避风险(尽管从长远角度看待在舒适区风险更大),从根源上杜绝问题的产生。

身家亿万的葛伦选择参加这个节目,就是对自己的挑战。

可以揭晓开头的答案了,最后他所创建的餐厅并没有达到100万美元的估值,只有75万。但是经过这个节目,餐厅得到了免费的宣传,会经营良好。葛伦往餐厅里的投入的资金会得到丰厚收益,葛伦本身也得到了曝光。无论挑战是否成功,他都赢了。


在写这篇观后感时,思考了一下,这些总结的关键点,是不是我预先知道主角的身份,所以根据答案推理出的原因,其实得出的结论并不严谨。

不过,我仔细对比了一下身边的创业者和领导者,发现这些特质基本上是这个群体的共性。也许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具备这些特质,但起码会占三两个。

有人是天生的领导者,但是后天的领导者可以培养吗?最近读了一本书,罗伯特·史蒂文·卡普兰的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书中给出了一些参考,下次和大家一起分享笔记吧!

文中截图来源:豆瓣用户Nirvikalp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