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天书奇谭》的现实主义解读

 星期五文艺 2021-11-04

星期五言: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让我记忆犹新的很多,但那多半都是系列剧或连续剧,比如说《聪明的一休》,比如说《OZ国历险记》……它们单集不过半小时,一集一个小故事点。至于超过60分钟电影体量的动画片就屈指可数了。

电影体量的动画片在当时是有风险的——首先对儿童来说那是耐力的考验,本人曾试图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看《叽哩咕历险记》,结果发现他们很难在宏观主题铺设下的冗长剧情里集中精力。可反过来讲如果电影一味照顾到儿童的体力和思维,又难免背离成人口味(毕竟多半电影动画片是需要儿童在成人的陪同下观看交流的)。如此看来,那时电影动画片的市场很窄。

其次,打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引进外来动画片以来,本土原创动画片面临的挑战很大——论经验技术有欧美动画片,论创意和教育师资有日本动画片。说实话,我们那时唯一的优势也就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了(比如说《西游记》之类的文学本子),剩下的唯有学习和摸索的份儿。

大家能想象到吗,在这种环境下,一部《天书奇谭》诞生了。它的出现几乎颠覆了一代人对动画片的常识认之。它让很多人知到了原来动画片也能这么拍,也能这么有中国味道。其受益者囊括了当时还穿着开裆裤的未成年观众以及总喜欢在孩子面前卖点老的成年人。

如此,这部电影动画片若不拿出来修复重映,实在可惜!是吧?蛋生!

带着怀旧情结以及崇敬心,我们来聊聊这部39年前出品的《天书奇谭》。

(注:1、本文涉剧透和作者主观思想,未看片先阅读会严重影响您的观影以及思考乐趣;2、本片4K修复版将于本周五各大院线上映)

文:野人五

编辑:Mr.Friday

图片:视频截图/网络

一、用形体讲故事,将动画功效发挥到极致

我着实佩服创作团队在人物形体及声色刻画上所下的功夫,这让电影脱离开了故事和语言的束缚,从视觉和听觉上直取观众。简言之,它的视听里藏的全是“故事”。举例说:

寺庙里小和尚让狐狸精半夜来送香火钱,狐狸精转头告之寺庙老和尚——

- 狐狸精:他让我半夜给他送香火钱,我想让您知道。

- 老和尚:善哉善哉。

这台词单看没什么特别的,可配上画面和声音后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看图——

再看两个狐狸精得到天书后的反应,没台词,没情节设置,更没有对峙矛盾,导演单单是让两个狐狸精得意地跳了一段舞。我至今觉得这段舞简直太牛逼了——它把人物性格,正反人物的矛盾冲突甚至是中国式的妖精文化一并展示了出来,而这种展示仅仅用的是电影的最基本因素:形体、色彩、音乐。


这些手法不单单用在几个主角身上,几乎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角色,不论主次,都具有了鲜活的声色形体魅力,让人记忆深刻,比如说话结巴的钦差,比如说口吃没腿儿的皇帝,再比如说被老虎咬伤的大爷,哪怕一个缺腿狐狸精吃鸡的形态声效都惟妙惟肖。

你从这些细节上能看得出当时主创团队对电影制作的认真态度以及对细节的“吹毛求疵”度,这是后人无法企及的。

顺带提一句,即便是电影原声音乐,也充满了故事性,妙趣横生

二、“人、神、妖”的架构与批判现实主义

从电影结构角度来讲,《天书奇谭》把角色身份分作人、神、妖三大类,所有故事情节以及矛盾冲突也都是围绕这三类展开。

这不足为奇,中国传统志怪小说也都大致如此。问题是当这个框架架构在一个长篇电影形式下,便形成了一种“中国特色”。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

西方涉及到人神的电影基本上都是架构在宗教体系之下的,都是趋向于统一性阐释的。比如说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比如说天使魔鬼的二元论……这是一种哲学化的思维,运用到电影中便抽象成了一种类似于命运、悲剧之类的艺术美感。

可天书奇谭里的“人、鬼、神”并没有什么哲学式的解释,相反,我们处处看到的是这三者的分裂、异化、与不协调。我们看完电影后只能得到这样的结论:人不可犯天,神不可越界,妖不能得道

为什么中西艺术作品会偏向这种截然不同的方向,显然,西方人认为总有个凌驾于人之外的更为神圣的东西,那是相对凭空抽象的东西。而中国此类作品多半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像苏轼那种研究神秘主义的选手也有,但很少),也就是说,《天书奇谭》这种作品里的妖神只不过是现实的一种映射罢了,说到底还是讲的人的那些事儿。你比方说袁公能对蛋生说出 “山在人间却归天上管” 这种话,再比如说缺腿狐狸精质疑“找什么天书,白送了一条腿”时,老狐狸回它: “蠢东西,有了天书要什么有什么,比皇帝都舒服,比神仙还快活” 。这一句话即道出了现实中普通底层人的行为动机,又反映出了神仙皇帝的优势特权,一语双关。

因此,我们说《天书奇谭》的故事构思是具有东方特色的,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是区别于西方思维的。这正是这一点让我们感觉它跟那些欧美式的(尤其是好莱坞式的)电影不太一样——我们在《天书奇谭》里看不到什么三幕剧式的框架与主题,看不到游戏攻关模式,更看不到什么抖包袱的伎俩,它仅仅是在围绕这一个现实框架讲故事。

大家可别小看这个“不一样”和这个“现实框架”,即便在当下的国产电影里,商业片也好文艺片也罢,我几乎找不出几部不是在模仿学习西方电影模式与思维的,只不过仿的有好有烂而已。

好啦,如果我们带着“批判现实”这一概念再去看这部动画片,那有意思的地方就更多了!

三、《天书奇谭》里隐藏的“中式官僚体系”

如果你稍加琢磨,便能从主人公蛋生的经历中理出一条隐藏的中式的“官僚体系线”来,这个线分别由这样几个角色织成——地保、小县官、府尹大人、皇帝、玉帝。大家若能看清这条线的递进关系,便能看出创作者的布局之用心了。用心是其一,细致与鲜活是其二。我们站在这条官僚体系网上来对每一个人物的刻画做出点评——

★ 地保:当偷鸡吃的狐狸精被抓到地保家要求受惩时,地保竟给狐狸精跪下了,求大仙多给自己降福。正所谓“不问苍生问鬼神”,生动!

★ 小县官:当小县官得知狐狸精会法术的时候,第一时间要求治好老爷子的病(孝顺),第二时间便开始所求金银财宝(贪财),贴切、接地气!

府尹大人:府尹大人请来狐狸精后,提出要成亲纳妾(财色双收),可谓老奸巨猾,到位!

★ 皇帝:口吃、幼稚、没腿儿,法术对他来说仅仅是满足自己短暂低级的趣味,为了这个趣味他能不顾百姓生死。生动。

★ 玉帝:一脸福相,稳坐天庭,吃着东西笑眯眯地就判了别人的罪,气质简直超马龙·白兰度的教父了!

这一条线顺下来,你会看到一面坚挺而厚实的“官僚体制”的环境墙,而我们的几个主人公(包括袁公、蛋生以及三个狐狸精)便是在这种环境墙下犯戒与异化的。

四、人设:野小子V.S.狐狸精

当电影末端蛋生与三个狐狸精针锋相对,决一死战的时候,狐狸精对蛋生喊出了:你这个野小子。蛋生回敬:你这个狐狸精

这简单的一个对话道出了电影的矛盾双方,没错,从戏剧的角度来讲,这就是个野小子与狐狸精斗智斗勇的故事。

说实话若此电影真就如此,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那跟所有俗套的商业片没什么两样。可这场争斗再加上皇帝和玉帝的旁观,加上百姓众生的牵连,那趣味以及可思考空间就不可估量了!

六、从袁公看《天书奇谭》的独立与融合

最后来说说那个“袁公”,这个角色本身的身份就是矛盾的——他一方面相当于公务员,替天庭看管天书;另一方面他对人又是个导师,尊崇的是“天道无私”的普世价值。这点决定了袁公的悲剧命运。

我们当然可以说袁公的触犯天条与牺牲是值得的,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他盗取天书下界的行为导致了好坏参半的结果(一方面让蛋生用法术造福了人,另一方面又给了狐狸精借法术害人的机会)。

我认为“袁公”这一人物是西式思想影响下的产物,是一种架构在“牺牲”与“反叛”精神下的象征性人物。他代表了那个时代动画片创作者的开放思想与学习精神。他与以上所述特性共同成就了这部伟大的《天书奇谭》。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不妨周末带上自己身边孩子、父母或男朋友、女朋友一起,去看这场阔别了39年的,影响了几代人的动画片吧。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十万名著也抵不过童年看的这套漫画书!一起追忆吧...
 送给“大孩子”的10部动画片
 先看「视频」,再来谈谈中国教育...
 谈谈《心灵奇旅》的惊喜与瑕疵
 带孩子去看《寻梦环游记》之前,请务必思考下面的问题
 《千与千寻》的创意是怎样为时代背景服务的
 10部“黑暗童话+魔幻现实”电影推荐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