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方式引体动作肌肉工作特征的比较研究

 运动机能形态学 2022-08-10 发布于北京
引言

       引体向上是指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自身体重向上做功的垂吊练习,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的过程中需要众多背部骨骼肌和上肢骨骼肌的共同参与做功,是一项多关节复合动作练习,是所有发展背部骨骼肌肌力和肌耐力的练习方式中参与肌肉最多、运动模式最复杂也是发展背部骨骼肌的肌力和肌耐力最有效的练习方式。

       根据环节运动的变化趋势及动作的发展方向,可将引体向上分为上引阶段和下放阶段,通过引体向上主要刺激我们的背阔肌菱形肌和大小圆肌,肱肌,二头肌和肱桡肌为肘屈提供动力,下斜方肌迫使肩胛骨下沉,而腹直肌也会在引体向上中激活,用来保持身体的稳定,防止运动过程中躯干过度后伸。

变式引体

一,握杠方式

       引体有多种变式,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握杠方式划分的正手引体和反手引体,这里定义一下,正手是举起手来,手背朝向自己,反手是手心朝向自己,引体向上采用正握和反握的不同握法,肌肉工作的用力程度不同,从而肌肉得到锻炼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

正握和反握引体向上其共同的作用:

       1.训练肩带下回旋和后缩的肌群,肩关节伸和内收的肌群,屈肘肌群,屈腕肌群以及屈指肌的力量;

       2.训练有关的躯干肌和下肢肌的控制能力,对于背阔肌来说,二者并无明显差异。

正握和反握引体向上的不同作用:

       1.正握时前臂内旋,训练了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和大圆肌的力量;反握则训练了旋后肌、小圆肌和冈下肌的力量;

       2.反手主要是激活前链肌群,适合做正弓引体,正手主要是激活后链肌群,适合做反弓引体。

       3.反手引体向上之所以做着比正手引体简单,是因为肱二头肌在正握引体向上时,由于前臂旋内而使肌拉力线的方向发生变化,力的传递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肱二头肌的止点中,前臂筋膜的一个附着点的肌纤维被斜向拉长(产生分力)因而主要靠桡骨粗隆附着点的力量作用于屈肘动作,导致肱二头肌的收缩力量不能充分发挥;而反握引体向上,特别是前臂先旋外再屈肘,肱二头肌止点的两个附着点的力量同时作用于屈肘动作,不产生水平向外的旋转分力,只有一个垂直向上的合力,力更集中。因此,反手引体向上对肱二头肌的刺激要强于正手引体。

 二,握距

       不同的握距,对肌肉的刺激程度也不同,比较正手宽握距与正常握距,实验对比8块肌肉,斜方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桡肌,三角肌,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通过肌电信号的采集得出引体向上动作的肌电特征。

       得出宽握距与中等握距时,胸大肌与背阔肌差异明显,这是因为握距变宽,主要是发展肩关节内收的肌群的力量。但并不是握距越宽越好,1.5倍肩宽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距离,因为过宽的话,一是减少了背阔肌收缩的行程,二是给肩关节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超过120度夹角后,手臂杠杆变长了很多,肘屈功能基本丧失,背阔肌行程缩短,基本都是靠肩关节附近的小肌肉群在稳定,身体为了更好的稳定住肩胛骨和肱骨,作为支点的肩关节还有附近韧带必然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以上只是从单个因素分析了不同方式引体动作的差异性,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用表面肌电指标反映肌肉的工作特征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启示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各块肌肉孤立开来考虑每个运动员采取何种方式的训练动作,而是要与个人特点相结合把每块肌肉的训练方式进行辨证论证与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Effects of Grip Width on Muscle Strength and Activation in the Lat Pull-Down Volume 28, Issue 4. 2014. PP 1135-1142.
[2]孙太华.不同方式引体动作肌肉工作特征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05):129-131+134.
[3]陈忠.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单杠正反握引体向上的教学特点[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4):354-355+371.
[4]杨大为,李启晓,陈广辉,许水生.论引体向上对大学生的作用及科学练习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5):27-28+3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