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初旅】我的第一本课外书 | 散文 张相义

 文化佳园 2021-11-04

   常想写点文字却无从下笔,因之自悔读太少。宋代苏大学士有诗曰:“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理学家朱熹有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得都是这个道理。

    诚然如此,不读书,没有充实的知识积累,写文章怎么能挥洒自如呢!

       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季羡林坐拥书城,读书万卷,在写他的书斋时谦虚的说道:我的每一本书都蕴含着无限的智慧。我只读过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智慧我能深深体会到的。”

      吾辈出身贫贱,天资愚钝,少年适逢无书可读,蒙童时仅读一本文学作品,从中我也体会到人生的智慧。它让我终生不忘。

      那年,我十岁,小学四年级,正值文化大革命,学习任务很轻松。语文、算术两本薄薄教材,上午上四节课就放学。

     下午就背着畚箕跟小伙伴们去田里薅猪草。如果在田里贪玩忘记了薅猪草,回到家里就得挨一顿揍。那时的我挨揍是家常便饭,稀松平常之事,皮肉之苦一会儿就随风而去了,最苦的还是那可怜的八戒又得忍饥挨饿了。

     第二天上午老师要去学习,便提前一节课放学,趁这个机会,我就跟跃进两人商量去他爸爸工作的蚕茧站(也就是废品收购站)去玩一会。

      我俩在废物堆里躲猫猫,我藏在废纸堆后躲避着他,突然发现废纸堆里有一本书,没封面,扉页上小字写道:《鲁滨孙漂流记》,我如获至宝,迅速把它塞在身后裤腰里。没敢告诉跃进,玩了一会,就和他一起回家了。

      回到家,我先把那本书藏在床底下,吃过午饭没让母亲督促我就背着畚箕薅猪草了。那天下午,天没黑我就薅满一畚箕猪草回家了。放下猪草,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那本没有封面的书读了起来,晚上,点起煤油灯继续读。母亲问起哪来的书,我告诉她是借同学的,母亲接过来看了看说:”这本书不错,好好看吧,不要看太晚!”我答应了母亲,可是书中情节太吸引我了,那一夜我囫囵吞枣的读完了那本书。

     读后,书中精彩纷呈的神奇的世界、历险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曲折情节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旋。第二天数学课上,老师在前面板书一道思考题,一边读一边写,当读到:“问那天是星期几?”我在座位上不假思索脱口答道:“星期五”。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结果被老师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批评我课堂上不遵守纪律,老师还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父亲。父亲责问我时,我终究不敢说出偷书的实情,险些筋骨又要接受一次更严峻的考验。

       有幸的是,书中主人公无畏的历险精神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鼓舞我战胜种种困难:求学的艰辛、劳动的艰难、生活的艰苦。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回想起来,汗颜、惭愧,有如孔乙己般可笑可怜!

         还是要感谢那本不义之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