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将我们的心灵照亮且发出光来

 偶然间的菲菲 2021-11-04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春夏秋冬,四季更迭,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群落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连接,种群中为了生存会通过生存斗争、相互竞争。作为食物链的最高端人类,细数我们历史,一朝一代也是没有新鲜事。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他以自己残破的生命,换来了一个民族完整的历史;他以自己难言的委屈,换来了千万民众宏伟的记忆;他以自己莫名的耻辱,换来了华夏文化无比的尊严。”

余秋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司马迁因为帮李陵辩护,激怒了汉武帝,遭到宫刑的惩罚。面对这场巨大的人生变故,司马迁忍辱负重,抛开个人身体折磨和精神压力,发奋图强,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史记》的写作之中,终于完成了这部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巨制。

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小品《不差钱》里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那么这一生我们怎么活?我们看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知名财经商业评论栏目《冬吴相对论》主讲人梁冬怎么说?

梁冬对谈傅佩荣、洪兵、钱文忠等知识大咖,通过解读国学经典,参悟自在之道,他将这些观点都汇聚在这本《梁品·修心之道》中,并结合当代人时下疑惑,为我们解答人生难题。

从经典国学解读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是一个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体验生活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是否精彩,是否有意义,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认识。

有的人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总是梦想着自己能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和壮举,以便能流芳千古。孰不知平凡中蕴藏伟大,平淡中体现价值。要问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与雷锋的助人为乐哪个更有价值?前者死得轰烈,后者去得淡然,我们能说哪一个比另一个活得更有意义?

人类社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是大自然的一个永恒真理!虽然,某个人,或者某个历史阶段,或许不尽人意,但是整体来看,人类社会的文明、科技等都还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所以,我们要积极乐观心态去看待历史长河的发展,以及个人生命之路的进步!

鲁迅在《生命的路》中有这样一句: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在这本书中,通过对《道德经》、《易经》、《孙子兵法》以及宗教的解读,并结合西方哲学和东方文化,用现代人听得懂的方式阐述了人这一生,需要具备怎样的生命观才能活的通透。生命观作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不能等到八十岁才确定。因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我们活在当下的行为选择。

健康的身体是基础

我们经历新冠疫情到现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对生活的意义开始向着更加健康方向前进。疫情让我们明白,一个健康的身体对我们是多么地重要。

所谓民以食为天,而作者对于养生是另一个角度顺时饮食为我们展开解读,他将顺时饮食解读为天、地、人三个方面,即要求顺应天时、地时,人时。我们吃饭睡觉要遵循天地循环。这话虽然听起来似乎很玄乎,但实际上却很简单。

我们吃饭,要顺着一年四季的节气,使用一些应季的,地里长出来的东西。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对食物有所选择,意思就是不同年龄段要吃不同的食物,比如老人和孩子吃的东西是会有一些差别的。

我们冬天要喝羊肉汤,尤其是冬至的时候,因为很多人会犯心脏病,而这羊汤也有一个应景的名字:补心养阳汤,可以说这碗汤中凝结了中国人的传统智慧。另外还有春天的“春卷”,毒五月的粽子、咸鸭蛋和桑葚等等。

每一种食物除了都包含博大的养生精髓,更加让我们了解到古人生活的智慧。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也让我们明白如何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那么从现在开始对自己好,做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吧!

人生是一场修行

苏东坡有一首诗:“横看成岭测成分,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讲的就是我们看待事物,很多时候只看到了一个问题的本身,如果我们跳出来全面地去观察或许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在《道德经》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生灵而不争夺,处在众人所不愿到的沟壑溪河之中,所以最接近道,能到达这个理想化的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向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老子为什么要说“上善”?很多人都是知道“上善若水”,可真正能领悟的人会少很多。经常有朋友问我,我们说“善良”或者“良知”不就可以了吗,老子既然说了“上善”,难道还有“下善”吗?老子之所以这样这样说,是因为他在人间看到了太多的伪善,也就是下等的善。而下善出现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智级别太低了。

举个例子。我们在聊天的时常会说某个小人,因为他用到谁就对谁好,用不到谁就不理谁。而且他还从从来不理那些没身份、没地位的普通人。

也正因为此,老子才告诉我们“上善若水”。他又在伪善和下善之间进行了区分,只有理解了伪善和下善之后,才会明白“上善”究竟有多重要。

结语

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不管我们学习什么,历史也好,宗教信仰也好只要它们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包容与圆融,而不是狭隘就可以,也就是说他们能让我们获得更好更健康的生命状态。

作者简介:梨花是一位爱码字的咖啡师,爱阅读,爱捣鼓,乱七八糟的爱好不可描述:举个例子,爱给咖啡器具们做衣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