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出生的前六年,校校妈妈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福。她觉得自己生了个天使宝宝,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不爱哭,不爱闹,不认生。 沟通非常落落大方,参加比赛,上台演出。 可从孩子上小学后,一切都好像变了。 在大家的眼里很聪明的儿子,一下子成为了班上的“笨蛋”。从一年级开始,校校的成绩就是在及格线上徘徊,全班没有下90分的,而校校的分数只有65分。 别人5遍就能记下来的,校校需要十几二十遍,第二天可能还会忘。字母总是写反。 五年级了,还是要学一二年级的字。 数学更是糟糕,分数总是看反。 八分之五念成五分之八,十分之三看成了三。“说了一万遍要怎么算,只要按照步骤就不会错,但好像听不懂人话似的,偏不,最后一共10题错10题,错漏百出……” 他们还去做了智商测试,没问题。 但就是怎么教都教不会。 同样困惑的还有若汐一家。 若汐姐姐是个学霸,从小拿奖拿到手软,上了省里的重点高中。 ![]() 而若汐就是天平的另一端,语文成绩从来没有超过60分。 写到作业9点钟。全科经常是倒数、垫底。 ![]() 最好的时候是倒数第三名。 ![]() 孩子心里也急,想下笔,就是写不出,就是记不住,控制不住。 ![]() ![]() 无论是校校家还是若汐家,他们都百思不得其解,在各方面都很正常的孩子,为什么偏偏在学习上就那么费力。 ![]() 后来,经过专业机构的诊断,他们终于得到了答案。 原来孩子是有阅读障碍症。 ![]() ![]() 上面这两个家庭的故事,出自于央视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 片中提到的阅读障碍,很多大家可能都没听过。但其实,阅读障碍的发生概率是5%-8%。 也就是说一个30人的班级,大概就有2、3人有阅读障碍。 ![]() 阅读障碍是一种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症。 ![]() 他们智力正常,甚至部分孩子智力偏高,但就是在字词识别、拼写都存在问题。 ![]() 读串行、读反、乱添字减字、看漏题、理解不了题目意思,是在画题不是在写字。 ![]() ![]() 阅读就像抓蝌蚪,要读得很慢才能识别字词,经常读了下句已经忘了上句。 ![]() 在低年级主要是语文上有明显落后,但随着难度越来越大,各个科目都要读题,要理解,其它学科也会受到影响。 ![]() 另外,带来的还有动作的不协调,很多精细动作无法做到。 ![]() 相比于生理上的困难,阅读障碍者最大的痛苦是,大家不理解。 很多孩子会被误解为笨、懒、不认真。 老师批评、同学嘲笑。 若汐妈妈至今还记得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事。 若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她下班回到家发现,女儿非常落寞地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婆婆告诉她,女儿中午就回家了,因为测验考得不好,老师当众批评了她。 “怎么别人都有进步,怎么就你这样,下次还这样开除你。” ![]() 才6岁多的若汐因为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连着好几天都不愿意说话。 一个人窝在沙发的角落里,默默地流泪。 ![]() 事后,若汐妈妈找到老师解释,老师并不理解,表示孩子和家长都有问题。 校校遭遇的是同龄人的攻击,同学说他是垃圾,朝他竖中指。 ![]() 周围的环境影响,导致孩子自己也开始想: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为什么别人几遍够了,我要三四十遍,才能学会。 可是他们又有什么错呢?他们努力了、尽力了,只是你们没有看到啊。 长期的挫败感让他们本能地开始想要逃避。 ![]() “我已经努力做了,还是做不好,还不如不做了。” ![]() ![]() 受影响的还有家长。 每天晚上的写作业是最煎熬的,一晚上一晚上的熬。 ![]() 好不容易写完了,家长甚至比孩子更怕看试卷、看作业。 因为看了更糟心,更焦虑。 这种焦虑情绪下,整个家庭的氛围都变得极度紧张。 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校校爸爸妈妈一度闹到了离婚的程度。 ![]() 很多人都说别比,别焦虑,但在这个环境下,很难做到。 正如,校校妈妈说,她的焦虑并不是来自于未来,因为她知道校校慢慢长大后,他有他的长处,依然能在社会上好好生存…… 过不去的是现在,这一次一次的作业,和一次一次的考试。 ![]() 这部纪录片在讲阅读障碍,也不仅仅是在讲阅读障碍。他们遇到的那些问题,同样困扰着没有阅读障碍的无数家庭。 ![]() 《我不是笨小孩》这部纪录片,我看了两遍。 第一遍,我惊讶于还有这种阅读障碍的存在,过去有多少孩子被误解啊。 第二遍,我被片中父母和孩子们感动。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阅读障碍儿童的科普纪录片,更是一部关于教育、关于爱的家庭片,值得每一对父母去看。 这部纪录片拍了长达三年,片中的几位家长从最开始的困惑、焦虑、挣扎,到后来直面困境,自我排解焦虑,终于找到一条平衡之道。 校校妈说,他们曾经想过,要不就让孩子在家里学习,但学校不仅是学知识的地方,还是接受社会化的通道。 为了避免孩子因为成绩差被孤立,她成为了班级组织活动最积极的那一批。 ![]() 每到节假日,她都会组织班上同学家长一起参加趣味运动会、户外烧烤。 她努力让同学、同学家长看到校校的另一面。 ![]() 别因为成绩差,就给校校打上坏孩子的标签,疏远他、孤立他。 ![]() 另外,不再用成绩这个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无法改变,所以该努力还是得努力,尽力去做。 但相比之下,她不再局限于分数,而是更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孩子直面短板、加倍努力的人生态度。 ![]() 校校妈每年还会让校校去参加他喜欢的军事独立营,在这些活动中树立自信,发展更多方面的技能。 ![]() ![]() 若汐一家也在做调整。 为了尽可能的保护若汐,妈妈给她转了校,带她去学芭蕾、学画画。 ![]() 去接受若汐不完美。也因为父母的接纳,若汐压力小了,心态平和了,经过一年的时间,期末考试,若汐的语文成绩历史性考了78.5分。 ![]() 这个放在普通家庭可能都看不上的分数,若汐一家却开心得不得了。 因为这对若汐来说,这是第一次,这是她坚持一年多,每天早起晨读字词的成果。 ![]() 若汐妈妈和爸爸还为她特别举行了庆祝仪式,为她制作了一张奖状,给她颁奖。 ![]()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但仔细想想,平凡甚至缺憾,才是世间常态。 人生就是不完美的,又何必要求孩子的完美呢。 不完美才是每个人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