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交叉综合征.ppt

 霸占你的妖娆 2021-11-05
下交叉综合征张欢 局部解剖 1 髂腰肌 位置 位于腰椎两侧及髂窝内 由腰大肌与髂肌组成起点 腰大肌起自第12和第1 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 两肌结合 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 近固定时 大腿屈和外旋 远固定时 单腿站立一侧收缩 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 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 骨盆前倾 局部解剖 2 竖脊肌 位置 位于背部正中线两侧 由棘肌 最长肌和髂肋肌构成 为脊柱的强大伸肌 起点 骶骨背面 髂嵴后部 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 颈 胸椎的棘突与横突 颞骨乳突和肋角功能 下固定时 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两侧收缩 使头和脊柱伸 并协助呼吸 局部解剖 3 臀大肌 位置 位于骨盆后外侧 臀部皮下 起点 髂骨翼外面及骶 尾骨背面 止点 臀肌粗隆和髂胫束功能 维持人体直立 攀登 斜坡跑和上楼梯时起着较大的作用 局部解剖 4 腹部肌群 腹部肌群主要包括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与腹横机 位于胸廓下缘与骨盆之间 形成腹前壁 局部解剖 4 腹直肌 位置 腹前壁正中线两侧起点 耻骨上缘止点 第5 7肋软骨前面及胸骨剑突功能 上固定时 两侧收缩骨盆后倾 下固定时 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 降肋拉胸廓向下 协助呼气 局部解剖 4 腹外斜肌 位置 腹前外侧壁浅层起点 下8肋骨外侧面止点 髂嵴 耻骨结节及白线 功能 上固定时 两侧收缩骨盆后倾 下固定时 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并向对侧回旋 两侧收缩下拉胸廓 呼气 使脊柱屈 局部解剖 4 腹内斜肌 位置 腹外斜肌深层起点 胸腰筋膜 髂嵴及腹股沟韧带外侧2 3 止点 下3肋及白线 功能 上固定时 两侧收缩骨盆后倾 下固定时 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回旋 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 局部解剖 4 腹横机 位置 腹内斜肌深层起点 下6肋骨内面 胸腰筋膜 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止点 白线功能 维持腹压 交叉综合征 交叉综合征是指身体状态偏离正常状态的症状 交叉 是指指导姿态偏离的强弱肌肉呈十字交叉排列 综合征 是指偏离的状态多于两项特征 下交叉综合征定义 也被称作远端或骨盆交叉综合征 由肌肉系统的失平衡而引起的骨盆及下肢的运动链受损而导致的症候群 常会累及下腰部 骨盆 髋 膝及踝关节 下交叉综合征根据其临床中表现的姿势变化可分为两种类型 A型在姿势上的表现为轻度的屈髋和屈膝 骨盆前倾 腰椎前凸增加 B型涉及下背部 腰椎前凸减小 胸椎代偿性过度后凸甚至驼背 头部过度向前牵引 膝关节过伸 以维持身体重心 机制 肌肉牵掣异常方向盘理论交互抑制重力线改变肌肉失衡模式核心肌群稳定性破坏 肌肉牵掣异常 高张力性姿势性肌肉与无力性相位性肌肉以腰椎为中心呈前后上下的交叉 在LCS中出现特殊体位变化包括骨盆前倾 腰椎前凸增加 腰椎侧移 小腿外旋 膝关节过伸 如果腰椎前凸明显 则主要表现为骨盆前倾 即A型LCS 如果腰椎生理曲度前凸较小 且代偿到胸椎 则胸腰背部肌肉失衡占主导地位 即B型LCS 方向盘理论 以髂腰肌为主的屈髋肌群和竖脊肌所形成的一对力偶就像转动方向盘一样共同作用将骨盆向前旋转 因此当屈髋肌和竖脊肌过度紧张就会造成髋关节过度屈曲 腰椎前凸增加 胸椎代偿性后凸增加 以臀大肌为主的伸髋肌群和以腹直肌为主的屈髋肌群所构成的一对力偶像反向转动方向盘一样共同作用将骨盆向后旋转 因此骨盆的适度后倾可以减小腰椎的前凸及因腰椎前凸所产生的向前的剪力 可以通过增加骨盆的后倾来改善腰背痛的症状 交互抑制 交互抑制 即当神经对一块肌肉的控制增强 就会自然抑制对这块肌肉的拮抗肌的控制 长期久坐患者 因髋关节长时间屈曲导致髂腰肌处于紧张短缩状态 而臀肌又因长期坐位基本处于松弛状态 在LCS中髂腰肌的募集增强并其短缩 减少对于其拮抗肌 臀大肌 的控制 腹部肌群被拉长 控制变弱 神经对于其拮抗肌 竖脊肌 控制则增强人体因髂腰肌和竖脊肌短缩紧张 臀大肌和腹部肌群相对松弛 出现一种特殊的姿势 即挺腹 屈髋 臀下垂 下交叉体态 重力线改变 人的异常体态对于脊柱的负荷有较大影响 在腰段表现为 站立位时 躯干的重力线多位于脊柱前方 多在第4腰椎的腹侧 为维持脊柱力学平衡 韧带及背肌需要保持一定的拉应力 女性身穿高跟鞋时 其躯干的重力线明显前移导致较弱的腹部肌群随重力线前移 放松无支撑坐位时 由于骨盆后倾 腰椎前凸变直 人体重力线前移而远离脊柱 腰椎负荷增加 挺直端坐位时 骨盆后倾减小 腰脊柱前凸变大 力臂缩短而负荷减轻 脊柱前屈位时 脊柱腰段的负荷在垂直方向的分量减小而水平位分量增大 导致脊柱软组织水平负荷增加 长期易致劳损 在腰部支撑位时 脊柱的负荷明显减轻 由此可见 脊柱的屈曲度对其负荷的影响较大 脊柱的屈曲度越大 负荷越大 肌肉失衡模式 JandaV通过他对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的观察 发现关节功能障碍的典型肌肉反应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肌肉失衡模式相似 即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肌肉失衡模式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 他认为肌肉失衡的模式是以肌肉紧张或痉挛为主 通常 肌肉失衡导致弱化是因为紧张的拮抗肌交互抑制 不同肌肉之间的紧张及弱化程度不同 且这种失衡模式较少见 这些模式会导致体态改变关节功能障碍和肌肉变性 核心肌群稳定性破坏 核心肌群 指附着在颈椎 腰椎 骨盆 髋关节联合上的颈部后肌群 腰背肌 腹肌 臀大肌和髂腰肌等 分浅深两层 因核心肌群的肌肉紧张短缩或松弛无力所导致下交叉体态 日久则会使脊椎失去稳定度 并需通过增加或减少脊椎曲度等代偿的方式来改变正常躯干 下肢及整体的动作 A型下交叉综合征的体态与理想体态相比有明显临床表现 骨盆前倾 腰椎过度前弯 轻微的髋关节屈曲 轻微的膝关节屈曲 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就是患者一般呈现 前挺后撅 的姿态 临床表现 下交叉综合征形成原因是什么 1 长时间久坐 2 运动时肌肉 韧带的拉伤 3 腹部手术 4 孕妇 5 不良睡姿 由于重心前移 就会将身体拉向前方 于是会用腰的力量将身体拉回来 最后就造成了 前挺后撅 的姿态 长期这样的姿态会导致肌肉不平衡 啤酒肚的人孕妇穿高跟鞋的OL 职业女性 下交叉综合征可能造成的危害 1 腰背部的疼痛 增加关节 腰椎 膝关节 的压力第5节腰椎和第1节骶骨周围的软组织受到压力 引起疼痛 2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损伤 影响髋关节伸展时的动态姿势 同时因为重心的改变 可能还会引起膝关节超伸 3 影响脊柱整体稳定 检查方法 托马斯 Thomas 征阳性 用来检查髋关节有无屈曲畸形 方法 患者仰卧 当患者双下肢放平到检查台上时 出现腰椎前突者为阳性 又令患者双手紧抱住一侧屈膝的下肢 此时腰椎可贴到检查台 对侧下肢不能放平者 表示此侧腰大肌挛缩 为阳性 正常情况下下肢可以放平 治疗方法 原则 拉伸缩短的肌肉 强化无力肌肉对于下交叉综合征的治疗 首先放松腰背腹及腿部肌肉 其次手法松解或拉伸放松髂腰肌和竖脊肌以快速改善症状 然后通过强化激活锻炼腹肌和臀大肌以恢复正常体态 促进下交叉综合征的康复并巩固疗效 1 放松腰背腹及腿部肌肉 2 放松体位下牵伸腰背腹及腿部肌肉 3 腰方肌牵拉 4 牵伸髂腰肌 股四头肌 5 阔筋膜张肌牵拉 6 强化腹部肌群 7 强化臀大肌 8 强化臀中肌 小结 正确的身体姿势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改变形象 自我感觉更加自信 减少受伤的机会 长此以往 可以减少身体疼痛 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训练方法正确 可以加强弱的肌肉 减少紧张僵硬的肌肉 关节和韧带 如果将 完美的姿势 作为最终的目标 那么我们要做的是尽力向这个目标前进 愿每个人都健康 自信 健康自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