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纠结了,调整策略再出发

 王笃年 2021-11-06

任何人进入一个新环境、新阶段,都需要有一个适应期,包括心理上的。

特别是示范性高中选拔上来的学生,大都是原来初中的学霸级人物。

学霸碰学霸,拼的是内力。

下边是期中段考结束后,一些同学的感慨。

怎么会呢,我在初中可是各科都拔尖的呀!首次期中居然门门很差?

“苦心准备了俩月的几科冲击高层课程,居然一科都没有进?!

没错,你碰上了一群学霸!

再不赶紧停止感叹去切实努力,你就要被挤扁啦。

其实,这一幕,在优质高中的每一届新生中都反复上演。

首先分析原因:

进入高中,你的“圈子”瞬间扩大了数倍、甚至数十倍。

同学的人数也许并没有增多,但几乎每一位曾经都是” —— 来自各初中学校的姣姣者。

你在初中学校里可以“鹤立鸡群”,在这里也许不能被“一眼看到”、甚至可能被“碾压”了。

高中学习内容的骤然增、进度的加大、学习模式的变化,你若不去积极认识、努力适应,必然发生上述状况。

1. “初战失利,也许就是实力使然。

那些真学霸们,从出生以来在学习这件事上就没消停过。

课内、课外;文化课、综合艺体素养;解题、阅读;文本、多媒体……凡是学习的事,他就感兴趣,从不说闲话、做闲事,也无暇闲思(一个人发呆犯愣),遇到这种人,你就羡慕嫉妒恨吧!

除非、除非你把自己的状态尽快调整得跟他一样。

2. “初战失利,也许是个人重视程度不同所致。

在有的同学眼里,中考结束了,该歇会儿了,于是什么各色同学聚会、考上理想高中的庆祝活动,不亦乐乎!

而在有的同学那里,中考本来就不是个事,学习一直没有停止。

中考一结束,便接着按自己的计划加强英语、加强数学去了,开学后更是马不停蹄。

你“喘口气”“歇歇脚”的犹豫之间,人家冲到前面,把你远远甩到身后。

正所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3. “初战失利,也许是源于战略上的失误。

我们也非常重视啊,知道十一不是好混的,于是在知道能够进十一的那天,我们就报**的高中预习班

而后,也是网课、一对一地折腾个不停。晚上甚至常常为此而写不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呢。

结果呢,你耽误了时间、消耗了精力,白白浪费了本可用于训练能力的大量资源,反而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

当下的教学,目标、着眼点、策略都大不同于之前了。期中段考,考的也是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关于该学科的基本认识、核心素养,而不是只考你提前学了点什么。

这些,是预习班、强化班是都教不会你的。

其次,提出对策:

首先,你要从心理上努力适应这种落差。然后努力适应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不被重视、甚至不被看好(大多是自己的心理感受)的境况。

这样,你才能够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赶紧去想正确的对策。

对策一:沉着冷静。保持沉默,而非发什么感慨、抱怨。静静地按照高中老师的指导,学、学、学。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沉默,而无行动,则必然走向灭亡。

至少、至少,总得先遵照各科老师的指导,试着自己去独立修改期中试卷、用好小学段时间,认认真真体验一把自学自研吧?

对策二:坚定信念,人人皆可成禹舜。没问题,我也可以的。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那是一场马拉松。

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

今日的优势,只是明日成功的基础。虽然今天没有占得先机,但我志向高远,坚持不懈,我的明天一定会美好起来的。

回想一下初三那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待何时的口号吧!

拼搏就是人生的长期含义,并不限于初三、高三,不拼搏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

对策三:调整学习策略,提高效率,从根本上解决高中学习的问题。

对于有的同学来说,高中学习跟初中是一样的,因为他初中就非常符合学习的基本要求了,拓展阅读、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而不是满足于教科书范围之内,不是“每天精心地侍弄那点可怜的自留地”,而是采取广种薄收战略,不断拓展学习的疆域

而对于很多同学,则需要尽快在学习策略方面做出改变。不要再“等、靠、要”了。

自己学、学不会怎么办?”“自己看,非常慢,效率多低啊?

学的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简单地记住了什么,更是要增长学习能力。就是要学那“学不会”的,一学就会的,那是神仙,不是凡人,而你我都是凡人。

学习,就是学生的劳动。

学习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只有你克服困难了,你的能力才得以增长。

什么叫效率高啊?听别人讲了,立马理解了,“效率”高吗?单从掌握知识角度看,的确效率高,但是从能力训练角度看,则是浪费了思维素材,是很可惜的。

对策四:着眼长远,扎实推进。

从历届学生的发展情况看,“好学生”分为3类:

一类靠外力推动,为评价而学。

开学之初为赢得老师、同学眼里的“好印象”,拼命学了一阵。

一旦了解了彼此,新鲜感丧失,动力即告消退,转身玩别的玩意儿去了,最终成绩平平。

故,外在的动力一般不够持久。

第二类属于对学习本身感到好玩的。

好奇心驱使下,他对某些学科学得比较深入扎实,考试成绩也不错,但他缺少学习的“任务感”,不知道自己一定要把成绩搞得非常扎实才算获得了充实的人生,学着学着兴趣就转移了,很难坚持到最后。

这类学生虽有很好的学习天赋,但往往由于不扎实,成绩不理想。

第三类,只有第三类学生,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这类学生首先具备第二类学生的品质,对所学东西觉得有趣、好玩。

同时他秉持“必须学好”的责任感。每天都把学习当做自己青年时代生命活动的最主要内容,越做越扎实、越做越能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学习成为他在学校里的最主要生活方式。

我相信,“考进十一的人,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我更相信的是,你在十一,如果按照十一老师的指导认真、扎实地推进自己的学业,三年后的你,会成为那令老师们都刮目相看、骄傲终生的一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