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当吃货

 响品有约 2021-11-06

两百多年前,吴敬梓曾经写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这句话,大抵概况了袁枚的前半生。

袁枚,年少中进士,中年辞官当吃货,晚号随园主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及美食评论家,与纪晓岚齐名,并称“南袁北纪”。今天,便来讲一讲这南方的才子袁枚。

年少成名,有官不仕偏寻乐。

袁枚年少聪颖,十二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四岁就得中了进士。

二十多岁考中进士是什么概念?还记得范进中举吗?范进五十四岁才中举人,而举人再上一级才是进士。年纪轻轻的袁枚,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然而,才子就是才子,其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在他三十四岁这一年,丁忧之时,便以赡养母亲为由,辞去了县令一职,到江宁(南京)买下隋氏废园,改名为“随园”,追求自己的生活去了。据说,这园子实际上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描绘的大观园的原型。

居于随园,诗与美食皆不负。

作为园子的主人,袁枚把随园打造成了开放式园林,将四周的围墙全部拆除,并在大门上题了一副对联: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此后,袁枚便安心居于随园,开启了品茶读诗、钻研美食的生活模式。

他热爱诗文,闲来无事便与友品茗,读书写诗,留下了《随园诗话》,那句家喻户晓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还曾上了微博热搜。

他热爱美食,在那个没有相机拍照打卡的年代,袁枚用他的笔墨将自己打造成一个Vlog博主,为吃货们留下了一本《随园食单》。身为全能型吃货的他,本着钻研的精神,系统的论述了南北菜点以及相应的烹饪技术、美酒名茶等。

游山玩水,尝尽天下名茶。

看美景、吃美食、品名茶,是袁枚的爱好。

不过袁枚对茶的态度,是最认真的。

对于名动天下的武夷茶,袁枚对它的品饮印象颇为不佳,“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而这个评价受到了学生的质疑,认为他是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了,所以才对武夷茶有此误会。

实践出真知。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尤爱游山玩水的袁枚,在他七十一岁时亲自前往武夷山,游览了曼亭峰、天游寺等处。

此时,早已成名的他受到了许多人的敬仰,大家“争以献茶”。这次品饮之后,袁枚便一转前态,成了武夷岩茶的头号粉丝,写下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品饮感受:“我震其名愈加意,细咽欲寻味外味。杯中己竭香未消,舌上徐停甘果至。”[1]

后来,在他的再版《随园食单》中直言道:“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他认为武夷茶享誉天下盛名,确实是实至名归,而且一泡武夷茶,即便是冲泡至第三道水,其真味犹存,这说明了武夷岩茶十分耐泡。响品专注武夷岩茶,旗下产品正常可冲泡至七八道水。

袁枚游山历水数十载,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吃遍天下美食,在论天下名茶时认为武夷岩茶最佳,“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2]

由此可见,一代才子袁枚对武夷岩茶的喜爱之甚。

注释:

1. 我震其名愈加意,细咽欲寻味外味。杯中己竭香未消,舌上徐停甘果至。

意思是:我震撼于武夷岩茶的大名,因此愈加留意,细品慢咽,希望能寻找到那直觉感受之外的韵味。杯中茶水已喝完,而杯底留有的茶香却还久久萦绕。茶水咽下后片刻,舌头上的甘甜果然如期而至。

2. 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冲开白色者”是指岩茶冲泡时,表面一层都是雪白的泡沫。因为宋代斗茶(绿茶)是以茶叶泡沫的质量来定优劣,泡沫多而白、挂杯持久者为胜。袁枚受古人的影响,亦看重泡沫

整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喝遍天下名茶,排名第一的是产自武夷山,冲泡开来有白色泡沫的岩茶。

品饮岩茶 感知岩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