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划片 首先根据官图,对号入座各小学对应初中,当然还可以同时摇号选择以下集团化办学的民办初中。
前文说过,有几个待建的集团化小学,比如:解放南路在建中心小学及陈塘学校二师附小建成后分校均为三片。
对我们目标学校的目标片区有了大概的认知之后... ... Secondly 二、排名 01 分数排名(公私同摇前) 公私同摇前的数据,虽经过掐尖,但看最高分,每个学校都有足以在全区拔尖的孩子。 怀才不遇和宝玉蒙尘只会发生在工作中,孩子的天赋不会遗于义务教育的沧海。 老生常谈,市面上所有9年级考试平均分等任何数据,依然代表不了本片初中的教学水平。 请静待2022年九年级期末和这波孩子2023年的一模成绩。 【民办的情况】 2021年小升初私立中签率: 圣功≈自立≈培杰≈20%- 求是≈30%+ 汇德=100% 基本符合上文现有的成绩分数分配。 不过... ... 嘉城和益中有被公办校合并的风险,都是同类型的学校,河西会如何?机遇与风险并存。 02 片区排名 某帮家长曾统计过2019年的中签率,如下: 近几年,根据此图数据的变种,逐渐形成了口碑而流传下来。 一志愿爆满的就是家长口碑中的相对优质学校, 当然,新华实验四中等重点学校有多好,无需多言。 03 招生计划增量 今年热门小学都相应的扩张了: 台湾路:4个班; 上海道:22个班; 闽侯路:28个班; 二师附小:20个班; 湘江道:18个班; 河西中心:29个班; 为了迎接生育高峰及疯狂流入河西的新生,小升初整体学位数同样大幅增加,但相比起来原有基数基本算等比增长。 根据目前各片公立初中中签率来看 新华≈20% 海河≈30% 实验……太抢手了 四中、42中、二新华整体≈40% 如果具象说,三片的一个班40个孩子: 3个四中,6个四十二,1个自立,4个圣功,1个汇德,3个二新华,4个十三中,其他孩子去了双水道枫林路微山路。(纯个人臆断) 一轮中签率上,三片优势非常明显; 一片的火爆,加之未来持续流入的学位增量。 预计之后一片新华、海河加一起的中签率会刷到50%以下。 但一片胜在整体重小多,水平平均,本土生源好。 Thirdly 三、转学 基于上文对各片区的基本概念,如果转学: 1、小学低年级 无论一、二、三片,重小均不接受转学, 一片比较火湘江道也接近于无法转学,有划到离一片最近的马场道(二片),土城(三片)的案例发生。 普小基本可以接受转学,因为和统筹校差别不大。 试想,北漂家长孩子如果被统筹到一起,新成立的班算不算挺拔尖呢。 2、小学高年级 普小高年级也有风险转不进而去统筹, 有别于和平,河西可以寒假转学,且最晚时间五升六。 (早做打算,不排除未来要求小学两年学籍的可能)。 3、初中(初三不接受转学) 官方口径为全区统筹,但就近原则上,最终基本可以统筹到所在片区, 接受统筹的是以下学校: 一片卓群田家炳 二片滨湖 三片微山路 不同于小学转学的百花齐放,初中这个阶段,一片就很香了。 尽管如此,河西的情况若效仿和平,六年一学位,近期概率不大,毕竟相对“地大物博”,还有新建小学和中学,只要妥善安顿好16、17年出生的那波孩子,接下来几年教育局压力会小很多。 梅·胡说 片区没有绝对的好坏,无脑推荐河西某片儿,是因为他手里有合适的房子。 搞清楚自己想去哪里,再去找相对应的置业顾问。 一片近和平,生源好,坑少相对“老破小”。 二片距离远,最宜居,适合躺平家长,不躺平的早已奔和平。 三片从生源到学校到房子都是好的好,差的差。 佟楼(田家炳)和十三中(北师大附中),换到N年前,没有人会倾向于选佟楼吧。 以发展的眼光看, 2022年是公办、民办的异常关键节点, 是同摇后的第一次成绩见分晓? 还是民办学校根本没有熬到22年就回归了所属公办校? 独立势必涨价,也是各适龄家长需要继续关注的。 当然,我们的公众号也需要您的关注。 选房和选学片并不冲突,哪有什么「答案之书」。 在这满地都是六便士的时代,和平河西看的是同一个月亮。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