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好隶书,绕不开《张迁碑》,结构谨严,笔法凝练,绝了!

 zsz6405 2021-11-06

《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此碑通篇为方笔,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近代书家李瑞清认为《张迁碑》上承西周《盂鼎》书风,四周平满,严正朴茂,而且接近楷法,开启北魏《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一路书法。

《张迁碑》历来享受“方整尔雅”的美誉,为汉隶中不可多得者。此版集字对联,文辞优美,集结古雅。修习书艺者,若既想临习又想创作,实可两参,收藏研读,或有出碑之途。

《张迁碑》集字对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细品从用笔来看,《张迁碑》是汉隶横平竖直的典型,正因为这种横平竖直,使其拙味更加突出。起笔、收笔都是以方笔为主,即使“蚕头燕尾”的笔画,起笔也为方头。“雁尾“重顿之后再轻轻收笔。折笔处以硬折为主,横画和竖画搭建处,以方形折角。点都比较小,多呈三角形或短小的竖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迁碑》似乎毫不经意,随手而成的作品,但是认真品味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属于“拙、重、大”的典型。

所谓古拙,不是笨拙,是兼具质朴和浑厚的大巧若拙;“重”是指其点画间的粗重,“大”是说整个气象,大气。如果单从技法上分析,不难发现取得这种效果的几种主要用笔与结体方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结体的方面看,每一个走是长方形或者扁方形,在外框 大致定下来以后,字内的点画有一些小的变化,这种结构一般称为外紧内松或中疏外密,拙中寓巧,收放关系处理的得当,足以体现匠心。

字内偏旁关系处理方法呈现多样性,有左收右放的,有左放右收的,上放下收或者上收下放的,。正因为这种多样化的处理关系,使各字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张迁碑》显得灵活多变,尤其上放下收的处理,显得拙朴憨厚,天真自然,生气十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果临写汉隶,要求多变,《张迁碑》是极好的范本。临摹时候要注意,《张迁碑》虽然以方笔为主,但绝不是一成不变,只是以方笔为多,圆笔为辅,切不可一方到底,显得呆板滞涩。

临写方笔的时候要用毛笔的侧面切入,然后适当捻管,不可出现拖尾现象。笔画要干净利落,如刀切斧凿般斩钉截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起学隶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