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三娘子的四次出嫁1

 长江古今谭 2021-11-06
左右页图为内蒙古美岱召太后庙前。美岱召建于16世纪下半叶,其建筑风格深受藏传佛教影响,寺内立有大量护法神像,现存壁画1650平方米,被誉为“壁画博物馆”。太后庙位于寺院建筑群东侧,为二重檐歇山式建筑,因庙中供奉有三娘子骨灰而得名。

三娘子雕像

  明朝开国之初,以武力驱逐北元,迫使蒙古王庭退回漠北,逐步分裂为多个游牧部落。但蒙古毕竟是草原上的铁骑,战力不可小觑,各部落野心不死,使得明代中前期饱受蒙古之患的困扰。直至嘉靖年间,蒙古骑兵仍然屡有内犯,甚至几度濒临北京城下。
  直到隆庆时期,蒙古土默特部内附明廷,接受赐封,与大明通贡互市,这一局面才有所好转。之后,万历帝朱翊钧始终坚持对蒙古的封贡政策,使中原与蒙古各部落间的友好关系得以长久延续。不过,这一和平稳定局面的出现,除却几代帝王的努力,还与一位传奇的蒙古女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联姻俺答汗一手促成隆庆和议


  这位蒙古奇女子究竟是何许人也?
  她,就是三娘子(1550年-1612年),本姓奇喇古特,名钟金,又被称为“钟金哈屯(即钟金夫人)”。三娘子“幼颖捷,善番书,黠而媚,善骑射”,年轻时便手不释卷,胸怀大略,深受第一任丈夫俺答汗的敬重和器用。
  俺答汗就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孛儿只斤·阿勒坦,成吉思汗十七世孙。明清市井流言称,三娘子本是俺答汗的外孙女,最初的婚约者是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但俺答汗见三娘子年轻貌美,便娶之为妻。本就受尽冷落的把汉那吉心中满腔怒火,一气之下率领家眷和部分兵马远赴中原,意欲归顺明朝,差点引起一场外交风波。
  但据考证,三娘子并非俺答汗的外孙女,被掳走的那位未婚妻也另有其人。首先,《万历武功录》就记载三娘子与俺答汗育有一子,时间早于把汉那吉未婚妻被掳,故可推断三娘子在当时已与俺答汗成婚;其次,虽汉籍不见三娘子姓氏,但蒙文文献《阿勒坦汗传》称,三娘子是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之女,并非俺答汗孙女。
  俺答汗强娶既为孙女又是孙媳妇的三娘子之事,只是讹传,但三娘子一手促进俺答封贡,推动蒙汉交好则确有其事。把汉那吉含愤出走,正值蒙汉双方兵戎相见的关键时刻,明朝大臣张居正认为,可以此事为契机,缓解長期以来北方边境纷争不断的紧张局势。于是,明廷先假意接纳把汉那吉,封官赐爵,制造舆论优势,实则将其“扣押”,再派使者和俺答汗谈判——若想引渡把汉那吉,必须罢兵议和。
  在严峻的形势下,身为俺答汗之妻的三娘子,深明大义,意识到蒙古之忧患不在边境对峙,而在内部发展,土默特部应与明廷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共荣。于是,三娘子力排众议,向俺答汗积极建议与明修好,推动“俺答封贡”。
  隆庆五年(1571年),明廷与蒙古达成停战协议,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赐以锦衣彩币,并分封诸子,史称“隆庆和议”。俺答汗对明称臣,不仅化解了蒙晋一带的军事对峙,更维护了内蒙草原上俺答部落的独尊。这一时期,中原地区与蒙古部族开市互通,文化也多有往来。史载,“封事成,实出三娘子意”,肯定了三娘子的成就。
  俺答汗主政的这段和平时期中,三娘子深谋远虑,聪慧过人,成为俺答汗的得力副手,部族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受到土默特子民的爱戴,俺答汗和明廷也对其信赖有加。此时,三娘子不过20余岁,初次登上政治舞台,便显露出惊人的才干,成就了“隆庆和议”这一千古佳话。

再嫁俺答之子忠顺夫人建城归化


  万历九年(1581年)十二月,俺答汗病逝,三娘子一跃成为蒙古政局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 此时年仅32岁的三娘子积威已久,势力相当雄厚,得到了俺答汗旧部的鼎力支持,便打算率部西去。
  而俺答汗长子辛爱黄台吉深知,虽然自己是“顺义王”之位最名正言顺的继承者,仍需要三娘子的支持,不然轻则土默特部落各自分立,重则两军交战,自己很可能不敌骁勇善战、手握万余轻甲的三娘子。再加上按照当时蒙古的习俗,除生母以外,儿子可以继承先父的其他妻妾,辛爱黄台吉便意图迎娶三娘子。但三娘子正值壮年,并不愿再嫁给“老病貌丑”的辛爱黄台吉,几经退拒,双方陷入僵持。
  对明廷而言,三娘子是维护塞外稳定的重要盟友,一旦她率兵离去,便会引发蒙古内乱,和平的封贡关系也会化为泡影。时任西北防务总督的郑洛,深知此事的利害关系,决意介入并促成这段特殊的政治婚姻。于是,郑洛派人对三娘子晓之以理,并许诺,若是下嫁辛爱黄台吉,便封其为忠顺夫人,进一步加强三娘子的权威。以大局为重的三娘子答应与辛爱黄台吉成婚,并率关吏呈文明廷,贡以白马、镀金撒袋、弓箭等,以示继续忠顺。万历十一年(1583年),万历帝册封黄台吉为“顺义王”,赐予大红五彩纻丝蟒衣一件、彩缎八套,封其子扯力克为“龙虎将军”。
  再嫁后,势力得到进一步稳固的三娘子继续未成之业,在土默特平原上修筑归化城。俺答汗还在世时,三娘子就希望改进蒙古部落逐水草而居的习性,隆庆和议后,便着手建城。土默特平原南至边墙,北至青山,一望平川,无山坡溪涧之险,三娘子所建新城以阴山为屏,黑河为带,自然可抵御寒风,供牧民休养生息。
  城池建好后,因砖墙为青色,故名青城。青城建好之时,俺答汗已与世长辞,辛爱黄台吉多次想向明廷挑起事端,但都被三娘子按下。明廷因三娘子深明大义,故赐城名归化,就是今日的呼和浩特。而蒙人喜欢将此城唤作三娘子城,想必是在表达对她的敬意,怀念那个和平热闹的时代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