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清史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雍正是篡位 生母“不饮不食”抗议而死

 123xyz123 2021-11-07

#相传雍正生母为何抗议雍正继承皇位#

文章图片1

戴逸教授

作者兰台

戴逸教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权威的清史学家,他是新中国第一任清史研究所所长

大家想想看,什么样的资历和能力,才能做新中国第一任清史研究所所长?

1984年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问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系统完整论述清朝历史的专著。

2002年,国家正式决定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并任命戴逸为主任。在他的牵头下,这部书聚集了全国2000多名清史专家,从大量的原始档案中进行筛选和编纂。

换言之,目前国内清史学界的学者,不是戴逸的下级就是戴逸的学生。

文章图片2

沈阳馆藏的康熙帝传位遗诏

01、 康熙帝死后未留下遗诏,现存遗诏是康熙死后隆科多撰写

根据《简明清史》,康熙帝在死之前没有留下手书遗诏,雍正帝自己在《大义觉迷录》里也说了,康熙帝没有留下文字诏书,只有隆科多一个人听到了康熙帝遗言。

从《上阁内谕》和《清世宗实录》来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之时,并没有留下遗诏,而是先由隆科多口头宣读遗命,等到三天以后的十六日,康熙遗诏才被写出来并且颁布天下,也就是说康熙遗诏并非康熙帝亲笔所写,而是根据隆科多口头宣读的内容润色而成的。

所以,沈阳所藏的《康熙遗诏》无法证明雍正登基的合法性,因为这篇文章显然也是一份“政治遗嘱”。

另,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保存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满文《上谕档册》共75件,其中有一件内容如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诸阿哥等奏:恭阅尚书隆科多撰书《遗诏》。奉旨:是。著交内务府、翰林院会同撰写。”

这就已经充分说明传位遗诏不是康熙帝生前所写,而是康熙帝死后隆科多会同内务府和翰林院一块写的。

文章图片3

电视剧里的德妃与雍正

02、 戴逸教授认为雍正帝是篡位,生母和长子都因为反对雍正篡位而死

事实上早在1984年的《简明清史》里戴逸教授就认为雍正帝是篡位,而在2007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戴逸自选集》里,戴逸教授再次重申了这一观点。

戴逸教授认为虽然雍正的生母德妃“触柱而死”只是民间流言,没有确切证据;但是德妃在得知自己小儿子被雍正帝囚禁后立刻“不饮不食”。

雍正帝自己在《大义觉迷录》里说自己母亲是因为要决定为康熙帝殉死,所以才“不饮不食”:“及皇考升遐之日,母后哀痛深至,决意从殉,不饮不食。”经过雍正帝反复劝说才“勉进水浆”。

但是这种说法非常荒谬,因为清朝自入关后就废除了殉葬制度,清世祖驾崩后虽然有贞妃殉葬,但是根据史料和学者考证,也是“被迫殉葬”,因为清世祖顺治帝生母迁怒同为董鄂氏出身的贞妃,更何况贞妃并无子女。

而德妃可是新皇帝的生母,正常来说怎么可能有殉葬的想法?清朝众多皇帝里从没有皇帝生母殉葬的例子。

由此可知,德妃绝食抗议是真,“决意从殉”是假。

另外,戴逸教授认为不仅是雍正帝生母德妃绝食抗议而死,连雍正的大儿子弘时(三阿哥)也不满父亲的所作所为,有所抗争,雍正竟和他断绝父子之情,令他去当允祀的儿子。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祀之子。令允祀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着即撤去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赡养”(《宫中档雍正朝奏折》)。

到雍正五年,弘时又进一步与其他几个皇室兄弟得罪,被雍正赐死。

最后,戴逸教授总结说“雍正初年,皇室内部这场血腥的屠杀,是雍正篡立而引起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不仅他许多兄弟参加,连他的生母、亲子也站在敌对营垒中。”

戴逸教授这种看法,应该说是准确的。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