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岁月 | 麻城丘陵种二季稻 收不到稻草收思想

 人文武汉 2021-11-07

今天的年轻人看到这个标题会很奇怪,稻草和思想有什么联系?有,不过那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发生的事情  

1970年招工后,一起下放的知青很多都回了城,就剩下我们这些“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还留在农村,一个小队一两个,出完工,还要自己烧火弄饭。什么时候能够抽走,谁也不知道。1973年,福建莆田小学老师李庆霖上书毛泽东反映知青在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况后,公社领导作出决定,我想当是按照上级的要求,下放不同大队的知青集中到我们大队农场直属大队管。

那时每个大队都有一个这样的农场,种几亩田,不交公粮,搞点副业如夹谷(将稻谷加工成大米),压面条我们场就有一台手工压面机,大队的会议等活动常在农场搞。我们只管出工,有人烧火弄饭。除了我们这几个知青,其他的人都是带有照顾性质的农民,如退下来的大队小学的老师,场长也是退下来的大队干部。这中间就有一个犯了“错误”的小队干部王队长,王队长那时候也就40岁毛边,矮矮的个子,言语不多,似乎还有一点口吃。一看就是一老实巴交的农民。我们常常善意地取笑他的“错误”,和他开玩笑,王队长你是样收“思想”的?

我们下放的麻城城关南湖公社六大队地处丘陵,地多人少。先前是不插或很少插二季稻的,许多农民认为把一季稻种好了和种两季的收成差不多。所以只在一些大块的田和土质好的田插二季稻。那一年林彪刚刚上了西天,大家以为是要批“极左”,那知老林是犯了“极右”的错误。按照上面的指示,凡是水稻田都要插二季稻。插不插二季稻不是简单农业生产活动。而是,是不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走不走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问题。全公社不论是平原还是丘陵,打响了插二季稻的人民战争。

“栽秧割谷两头忙啊”的景象,也就是“双抢”:“抢收”割早稻,“抢种”插二季稻,是现在的农民无法想象的。我至今难忘:早上5点扯秧至天亮,挑粪到已收割的田里,8点吃早饭;饭后插秧,吃中饭;再插秧至太阳快落山,割谷挑草头至天黑,吃晚饭;饭后趁着月光扯秧至12点。这就是一天的劳动安排。很科学的安排:扯秧挑草头是不要光的,早晚摸黑搞;割的谷要晒,插秧摸黑看不见水田里划的线(按划的格子插秧),只能白天搞。即便是这样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要想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仍然很困难,时间太紧。

我们那个地方有句话叫不插八一”秧,农民都知道81日以后插的秧,秧苗长得好看就是杨穗不结谷或者是瘪谷。眼看着完不成上面下达的任务,你猜我们的王队长想出个麽办法:他要他们队的农民把割过的早稻田泼上粪,来刺激田里农民称之为翻身谷的生长,冒充二季稻。上面说了收不到谷子收稻草,收不到稻草收思想(这个思想当然是毛的思想),管他的反正是收思想而不是收粮食。

也活该王队长的运气不好,他那些收思想的田,被公社干部发现了。这下他成了全公社的反面典型,在他们小队开现场会,批判他不按毛泽东思想办事,不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好在他家三代贫农,根正苗红。队长撤了,农民还是有得当的,成了我们中的一员。

现在还有一些人怀念那个“极左”的年代,还把他强加到农民的头上,我真是奇了怪了。你去问问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农民,那个年代有什么值得怀念。种什么?怎样种?是农民自己的事,谁不想高产增收。科学地引导象袁隆平们所做的那样,农民是绝不会排斥的。

现在市场上已很难买到早稻米,我问在花楼街严家巷家门口卖糍粑的农民,他告诉我,现在都是先种一季西瓜或其他作物再插秧,很少有种二季稻的,所以只有中稻和晚稻。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