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医学】石应轩:方证对应,1剂可退高热

 新用户99922579 2021-11-07

   高热案   

石某,男,20岁

初诊时间:2006年8月15日

患者发热,腋温38.9℃,头痛,无汗,烦躁,口干,舌淡红苔白,脉浮紧。

图片

辨证:太阳,阳明合病。

分析:发热,头痛,无汗,烦躁,脉浮紧,属太阳伤寒证;口干,属阳明病。故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即符合《伤寒论》第39条的论述,实为大青龙汤的适应症。

处方:大青龙汤。

组成:麻黄18g,桂枝10g,生石膏45g,杏仁6g,生姜3片,大枣4枚。

1剂,水煎服,煎时去浮沫,取200毫升,水煎服。

次日清晨,复测体温37.1℃,下午又服一煎200毫升,体温36.5℃。

按语:

古人曾有“冬月不用白虎,夏月不用麻黄”之诫。笔者根据患者的症状反应,辨为太阳阳明合病,毅然地投用大青龙汤原方,效如桴鼓,一剂而愈。谁能说我们中医不能治急性病呢?

   哮喘案   

康某,65岁

初诊时间:2004年12月12日

患者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因天气寒冷,起居不慎而诱发其记性发作。

发热,体温38.6℃,用青霉素1200万单位,静滴,肌注氨茶碱,扑尔敏注射液,连用三天,不见尺寸之功。

情急之下,决定用中药治疗。

图片

诊见:已无发热,咳喘,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吐黄白夹杂稠痰,且不易咳出,口干苦,头晕,大便已三日未解。咳喘晚上加重,舌淡,苔白略黄,脉沉弦细。

辨证:少阳,阳明合病挟瘀证。

分析:口苦,脉弦,辨为少阳病,口干、三日不大便、吐黄白色痰,辨为阳明病,晚上咳喘加重,多为瘀血所致。故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挟瘀证。

处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白芍10g,党参10g,大黄15g(后下),枳实10g,厚朴10g,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10g,杏仁10g,甘草6g。

3剂,水煎服。

一剂后咳喘减轻,大便通下,继服两剂,症状全部消失。

按语:此例辨为少阳、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因体虚加党参,因咳喘加厚朴,杏仁。由此例看出,中医药的疗效有时较现代医学更胜一筹,其关键是要做到方证对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