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贷后管理工作有多重要?这个案例会告诉你

 regulusleo 2021-11-07



出品 | 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 | 王洋

商业银行的经营性贷款是贯彻落实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利器,然而,有些借款人和所在的小微企业天然具有抗风险能力差、经营行为不够规范等特点,为贷后风险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认真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努力压降不良贷款率,将经营性贷款不良贷款率长期为零是各家商业银行重点研究的课题。近日,W支行在进行日常贷后管理工作中发现某经营性贷款借款人脱离经营实体,果断要求该客户结清所有贷款,有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损失。

图片

案例经过

某服务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梁某是商户贷款白名单客户,2018年7月在W支行申请了一笔个人经营性贷款,贷款发放后,梁某大部分时间还能够按时还款,直至2021年年初。该客户先是扣款日还款账户余额不足,进入延期待扣清单,经贷后信贷人员提醒后仍未补足余款,最终贷款逾期。由于该笔贷款属于经营性贷款,贷后管理人员想要通过查询企业工商注册信息了解其是否有经营异常,在查询过程中,意外发现梁某所在公司近期刚刚进行工商登记变更,梁某此时实际已脱离经营实体,不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因而已不具备放款条件。W支行立即与梁某沟通,要求其尽快结清该笔贷款。梁某起初否认这一事实,在发现无法欺瞒信贷经理后,又以近期流动资金紧张为由请求延期还款。工作人员言明利弊,坚持不懈对其进行劝说,最终促使借款人梁某提前结清款项,避免贷款发生损失。

图片

案例启示

(一)加强日常贷后管理工作,关注经营实体异常变动。

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日常贷后管理工作,在狠抓贷款营销的同时不忘控制风险,确保放得出、收得回。信贷部门应安排专人每日针对还款余额不足、延期扣款、逾期等不同情形的客户进行筛查和提醒,建立催收记录。对于实际已发生逾期的客户,逐户了解逾期原因,督促其尽快还款,尽量将逾期控制在一期以内。对于个人经营性贷款,与前台工作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在出现逾期后,重点关注经营实体的异常变动,避免发生劣变。本例中,工作人员正是在日常例行的贷后管理工作中发现客户的违约行为并及时予以重视,才及时发现了该笔贷款存在的风险隐患。

(二)多渠道了解企业经营信息,实现企业数据信息交叉验证。

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借款人多为小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企业的经营情况对后续能否正常还款有很大影响。尽管目前小微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依然严重,但通过工商、税务等渠道依然能够获得较多有价值的企业经营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交叉验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经营异动,从而及时发现风险。本例中,信贷人员正是通过三方平台了解到该企业的工商注册变更信息,及时规避风险,实现风险数据交叉验证。

(三)重视与客户的沟通方式,锲而不舍开展不良贷款催收。

贷后管理尤其是催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借款人不予配合的情形,在此情况下,应重视与客户的沟通技巧,始终保持耐心与恒心。既要据理力争,拿出证据令客户信服,确保本行的合法权益,又要考虑对方感受,详细言明利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本例中,梁某起初否认自己脱离经营实体这一事实,在发现无法欺瞒工作人员后,又以各种理由请求延期还款。工作人员言明利弊,坚持不懈对其进行劝说,最终促使借款人提前结清款项,避免贷款发生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