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惊了!瑶族极有可能是跟随帝舜南征三苗军...

 wwhhyy7277 2021-11-07
震惊了!瑶族极有可能是跟随帝舜南征三苗军队的后裔,这就是瑶族为何有三种语言的原因|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越来越接近上古历史的真相!真知堂研究发现,瑶族,极有可能是上古时期帝舜和大禹南征三苗军队的后裔。
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瑶族共有280万人,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六省(区,其中多数为广西为最多,有147万人,湖南有70万人,广东有20万人,云南有19万人,贵州有4万多人,江西有1198人。
湖南瑶族,主要聚居于古籍中记载的舜帝葬于苍梧之野的零陵地区(今天的永州)。

对瑶族的研究,始于其独特的尖帽。这种尖顶帽子,被认为是斯基泰人的标志,为何远在广西的瑶族,也流行戴这种帽子呢?

深入下去之后,发现瑶族这个民族真的不简单。它似乎并不是单一血统的民族,其语言有三大块,分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侗 水 语支。
也就是说,一部分说瑶语(盘瑶 ),一部分说苗语(布努瑶、白裤瑶、花蓝瑶、花瑶和部分红瑶 ),一部分说壮侗语(茶山瑶和那溪瑶 ),还有一部分说汉语。

就算说汉语的瑶族我们忽略不计的话,这个瑶族的语言还是很奇怪,既然说的语言都不同,为何又都公认为一个民族瑶族呢?
瑶族这个民族又是如何得名的呢?

瑶族之名,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书·张缵传》说:'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指的就是瑶族。 唐人杜甫诗《岁晏行》,其中有'莫徭射雁鸣桑弓'的诗句。

瑶族语言不同,为何都自认为同一民族呢?专家研究发现,这是因为:
不同语言的几个瑶族支系,都是因为以盘王为共同祖先。晋《搜神记》记载:瑶族先民“用掺扎血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繇。”
这个盘繇,应该就是瑶族得名的真实来历!那么,他是谁呢?
《后汉书.南蛮传》:'昔高辛氏募有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盘瓠死,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曰蛮夷。武陵郡夷即盘瓠之种落也。'

这个盘瓠,却不是人,是一条狗,又称龙犬。《搜神记》记载,远古帝喾 ( 高辛氏 )时,“有老妇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茧。妇人盛于瓠中,覆之以盘,顷化为龙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

宋人《桂海虞衡志》记载:'傜本盘瓠之後。其地山溪高深,介于巴、蜀、湖、广间。。。俗喜雠杀,猜忍轻死。又能忍饥行斗,左腰长刀,右负大弩,手长鎗,上下山险若飞。”

宋代的瑶族,就非常勇敢,属于典型的战斗民族。历史上的武陵蛮,#长沙#蛮,零陵蛮,衡阳蛮,多数都是瑶族人。

瑶族古歌则说,自己的祖先居住在洞庭湖边。联系到洞庭湖边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肖家屋脊文化)相当于舜禹时期,以及湖北石门,湖南常德一带舜禹时期本为三苗之地的历史记载,再联系苗族古歌中苗人被夏鬼追赶沿着江往上走,以及三苗女子被夏族掳掠生子的古歌,真知堂得出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测:

瑶族,本为帝舜(大禹)大军在占领了三苗旧地(湖南澧县孙家岗古城)后,由帝舜族,三苗降兵,以及帝舜族的同盟军三者组成的追击三苗大军。他们从澧县孙家岗出发,沿着澧水追到洞庭湖(瑶族古歌有在大海中遇到风浪的记载,见湖南江华瑶族地区古歌《十月十六调盘王》),三苗被迫沿着湘江南上(不是下)。这支大军跟踪追击,一直把三苗追到了湖南广西边境的零陵(今永州)地区。三苗被迫迁入广西。

由于统帅大舜突然身故,这支大军群龙无首,就地解散,在舜帝陵附近繁衍生息下来。军队中本就有三族,但都出自同一支大军,这就是为何瑶族有三种语言的最大可能性,也是自古以来瑶族人上刀山,过火海,英勇善战的根本原因。

瑶族古歌中还有汉族,壮族,瑶族为三姐妹,同父同母所生的古歌。这一古歌,也是瑶族极有可能本为帝舜南征三苗大军后裔的强大证据。@头条历史@头条国风

限于篇幅,更多史料和证据在此不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多留言。有时间真知堂给大家写一篇详细·的考证文章。图一二为瑶族妇女,图三为史学界复制的斯基泰人形象。关于斯基泰人,这个民族和中国上古时代那段失去的历史息息相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头条搜索了解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